“我們發現,這些異獸很多確實都是《山海經》裡面記載的生物,只是在某個時間段它們齊齊地選擇了退化,所以才無法從外形和能力上將它們與記載一一對應。但是如今,它們都在復甦,或者說返祖,資料中記載的那些特徵開始越發明顯地顯現了出來。”白儉沒有再賣關子,直接說出了他們的發現。
“什麼!那世界以後豈不是異獸橫行?為什麼會這樣?”殷開疆被這訊息嚇得驚叫起來,失手將桌上的啤酒瓶都打翻了,落到地上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他甚至懷疑白儉是喝醉了說的酒話。
他實在無法相信,如果這些異獸都復甦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錯,所以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白儉看著封不平和殷開疆,“我希望你們聽到之後,你們自已心裡有數就行,但切勿外傳。”
兩人鄭重點頭,卻又齊聲道:“事關機密,你還是別說了。”
白儉欣慰地搖搖頭,這就是他白儉的兄弟,第一時間考慮的永遠都是他自身,而不是他口中的秘密,“不算什麼重大機密,只是現在還不適合公開,以免造成恐慌,但是小範圍的傳播卻也不禁止。”
兩人瞭然地點點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層面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普通人往往等到適合的時候,才會被告知某些可以公開的訊息。
“我們的結論是:藍星在復甦。”白儉一字一頓地說出了他們的結論。
“怎麼說?”
“對於原因,我們目前最主流的有兩種猜測。”
“一種是,藍星和藍星上的生物一樣,也是有意識的,本身就有休眠期和活動期兩種狀態。當它休眠的時候,藍星各種指標穩定,不會有非常大的自然災害,藍星的各種生物就會進入相對平和的發展期,快速吸收藍星的養分而成長。但對藍星而言,藍星生物就像寄生蟲一樣,一旦發展過猛吸取的養分太多就會短暫吵醒休眠的藍星,藍星就會下意識採取措施來遏制身上的這些寄生蟲,這就是史料記載的幾個小冰期時代。等清理掉身上的寄生蟲之後,藍星又再度重新進休眠期,藍星生物重新獲得相對安穩的發展。而等藍星休眠足夠了徹底甦醒過來之後,藍星就會噴發火山、岩漿、地震、寒冰等各種自然災害來消滅所有威脅到它生命安全的藍星生物,於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滅絕。大滅絕之後,等藍星活動夠了,又會安心地進入休眠狀態,藍星上開始再度出現新的生物。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紀元。”
兩人點點頭,不可否認,這個猜測很合理。
就像人晚上睡覺時被蚊子咬醒,我們會下意識地一巴掌拍向蚊子。等我們睡醒,一定會想辦法把這些蚊子全部消滅。而等我們活動了一天之後,到晚上累了又會再度睡覺。
“這個猜測是基於藍星和藍星生物習性統一而週期不同的基礎上給出的。習性統一,說的是藍星所有的生物都存在休眠期和活動期,而週期不同,指的是各種物種之間的休眠期和活動期存在差異,例如人類的休眠期和活動期加起來是一個晝夜,蛇類的休眠期和活動期加起來是一年,而藍星的休眠期和活動期我們推測大約是7000年。”
“而另一種猜測,則是從星球的運動說起。眾所周知,藍星是時刻都在運動的,存在自轉和公轉,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天,而公轉一週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年。因為自轉,有了晝夜交替;因為公轉,有了四季輪轉藍星五帶。但無論自轉還是公轉,所研究的運動目標都只是藍星,如果將目光放遠放大,以整個太陽系為目標,就會發現太陽系也不過是銀河系中眾多恆星系之一,直徑還不到一光年,而把整個太陽系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它也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心運動進行公轉,大約2.5億年繞行一週,因此整個太陽系包括藍星在內都會發生2.5億年的週期性變化。而公轉時經過的星座星系不同,相互影響之下就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所以藍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繁榮和滅絕。”
兩人點點頭,這個猜測好像也很有道理,而且聽起來還很科學。
白儉並沒有停止,而是接著道:“實際上,如果將銀河系看做一個整體,它同樣也有自轉和公轉,它和仙女座星系及其周圍的幾十個矮星系共同構成本星系群,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則圍繞了本星系群的中心旋轉且互相螺旋接近,甚至推測在38億年後,兩個星系將不可避免的碰撞。而再將本星系群看做一個單體,它又會和周圍的上百個星系群組成室女座超星系團,然後圍繞著5380萬光年外的室女座星系團的引力中心進行公轉,這時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1700億年。而再次將室女座超星系團看做一個整體,它又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很小一部分,也會自轉,並且向著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大引力源移動。”
兩人聽完瞬間頭皮發麻,感覺要長腦子了。
他們之前沒有了解過天文,從來不知道宇宙如此複雜卻又如此有規律。
“而不管是第一種猜測還是第二種猜測,藍星都將復甦,我們都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白儉看向兩人,“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兩人茫然地互相看了一眼,搖了搖頭。
白儉怒其不爭地看了兩人一眼,“如果以第一種猜測來看,藍星的休眠期和活動期大約是7000年,而人類有記載的活動時間已經有5000多年,加上沒有文字記載的時間,和推測的7000年絕對不遠。而從現在我們接觸的種種異常來看,離藍星復甦的時間絕對不會太遠。如果以第二種猜測來看,週期性變化的時間為大約2.5億年,而中生代的大滅絕剛好發生在2億5500萬年前,然後在2億3700萬年前形成盤古大陸,也就是完整的現在大陸,雖然後面依舊發生了恐龍大滅絕等事件,但除去隕石群撞擊和地殼運動的因素,我們仍然可以把盤古大陸形成到如今看成是一個時代,那麼和預估的2.5億年只相差了1300萬年,減去演算法中的誤差和考慮到星座星系的不均勻分佈,結合我們考古過程中的觀測結果,依舊可以得出結論,星系間的影響即將開始,甚至已經在慢慢開始,只是發生的過程以我們人類的時間來算比較緩慢而已。”
“若只是以現在的影響來看,藍星復甦的結果未必是壞的。”白儉淡淡道。
殷開疆不明所以地問:“每次復甦都是物種大滅絕,這還不算壞麼?”
“如果從物種的數量來看,確實是大滅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比如從質量上看,卻又何嘗不是一次次進化?”
封不平若有所思地問:“你是說從物種的智慧而言?”
“不錯。藍星誕生之初是沒有生命的,大約在38億年前,開始出現細胞形式的生命,標誌著生命從無到有,是生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飛躍。”
“隨後,生物開始從單細胞向多細胞演化,種類也開始增加。到了寒武紀,生物的進化再度迎來大爆發,開始大規模出現複雜多細胞生物,主要是無脊椎動物,許多現代生物類群的直系祖先都在這個階段出現,如三葉蟲等,並開始出現原始魚類。緊接著就是大滅絕,超過60%的生物消失。”
“第一次大滅絕之後,生命的演化繼續,一部分倖存水生動植物開始往陸地遷徙,陸生四足動物和陸生維管植物開始出現。然而,進化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生命大爆發之後,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也突然爆發,再次有超過78%的生物遭遇滅絕。”
“倖存的生物開始大量向陸地遷徙,動物開始進入兩棲類時代,而植物也開始出現種子植物並在陸地大量繁殖,藍星的含氧量一度高達45%,藍星生物獲得巨大發展。由於環境實在太過得天獨厚,很多生物都開始突破物種限制,生命變得悠長,體型變得巨大,就連昆蟲都不例外。隨著突破種族界限的生物逐漸增多,對食物的爭奪開始變得激烈和殘酷起來,於是在接下來的50萬年內,超過96%的生物再次消失。而恐龍,就是勝利者之一。我們懷疑,這就是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的真相。”
“巨型生物間漫長的大量戰爭,動搖了藍星陸地板塊的緊密性,導致了頻繁而又強烈的火山噴發。由於海洋的面積遠大於陸地,生存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而遭受滅頂之災,超過75%的海洋生物遭受滅絕。而陸地生物受到的影響則小得多,恐龍依舊是最後的勝利者之一。”
“隨後,在漫長的歲月裡,恐龍依靠絕對的身軀和武力,以及群居的種族制度,逐漸消滅了其他的勝利者,統治了藍星,藍星基本進入恐龍時代。然而數量眾多體型龐大的恐龍對藍星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藍星的含氧量開始急劇降低,再加上恐龍彼此間的爭鬥,使藍星的環境進一步惡劣。極度惡劣的環境,也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和食物的稀缺,惡性迴圈下,恐龍這個藍星霸主和其他大型動物也迎來了末日。這就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沒有了這些大型動物之後,藍星遭受嚴重破壞的環境開始緩慢恢復,哺乳動物開始崛起,鳥類統治天空,被子植物統治森林,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今天。”
白儉給自已倒了一杯水,潤了潤喉嚨然後豪邁地一飲而盡,看向封不平和殷開疆問:“所以你們發現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