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院門口,張義忠道:“殿下回來了,屬下開始不知道殿下晚些回來,拿來的早膳現在已經涼了。殿下稍等,屬下就後廚換熱的。”
我想了想,這具身體太弱了,往後還得好好注意。 “嗯,去吧!”
進屋把懷裡的書拿出手來,翻開一看,入眼便的是三個字——《易筋經》。沒有到沒有記憶,看到書,字卻想起來,這也算是一項福利了,不然還得再學。這書不就是武俠小說裡的少林絕學嗎?這裡也有啊!再往下翻,有字還有圖片,看來真是一部武功秘籍,老和尚真是大方啊!這樣一部書就給了我,真不愧是高僧!
“殿下,可以吃早膳了。”
一碗米粥,兩個包子,一碗麵湯。想來現在過早餐時間,沒什麼吃的了,不過還是不錯的。
“趙成彥。”
“殿下,屬下在。”人從門口進來。
“把這包子和這碗湯拿去吃吧!”一直跟著我肯定也沒吃。
“殿下,屬下不敢。”
“拿去吧!我一個孩子也吃不完這些,喝碗粥就夠了。”
“屬下謝殿下賞。”
吃完後,張義忠就把碗收走了,我回了床上躺,起得太早了,又剛剛吃飽,睏意一上來,就想咪一會,咪著咪著就睡著了,醒來時太陽都升半空了。嗯,以後早課回來,先練習武再吃早餐,省得吃完了困,還不好習武。
“什麼時辰了?”
“巳時一刻。”
我帶著趙成彥出去,我得得去跟寺裡的小和尚一起學唸經。既然到了寺廟就跟著這裡的安排來。路上找了個和尚問路,到的事時候,屋裡面十幾個兒童與少年,一箇中年和尚坐在臺上講經,看到我過去也誰也沒反應,我自己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大約半個小時後就結束了。又去藏書樓借了兩本的祈福的經書,回來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中午午休兩個小時,下午看了祈福經書。四點(申時正)開始做晚課,結束回來,晚飯時間又到了,小啟子也是這個時候趕了回來。
吃完晚飯小啟子稟報了他今天的事情。
“殿下,奴才買了三本書,一套文房四寶共用了十八兩,書店掌櫃說孩童啟蒙書是一本一兩,這一本史書是三兩,筆二兩,硯臺四兩,墨條五兩,一刀紙二兩,共計十八兩,這時剩餘二兩。因奴才買得多,掌櫃送了一刀黃麻紙,說是剛好適合開蒙的孩童練習字。”
“你坐牛車的錢呢,中午也沒吃東西?”
“坐牛車來回共四文,午飯吃的兩個素包子兩文。都是用奴才以前的月銀。”
“以後出去給本殿辦事,就不需花自己銀錢了。其他物價可有打聽了?”
“嗯!奴才去米行問了,大豆小米都是七文一斤,小麥八文,黃米六文,大米十文。布匹……”
“嗯,這剩餘的錢你留著吧!回頭看需要什麼東西你自己去補,下去吧。”
聽完我概瞭解了這時期社會發展情況,就是讀書真是費錢啊!一本兒童開蒙的書就是一百斤大米,放現代的好幾百塊錢才能買一本書。何況其他米,更便宜了。難怪古代能讀書的人那麼少。
吃完晚飯後我拿起今天買的一本書看,還以為自己看不懂,沒想到能理解。看了一會發現這具身子的腦子,記憶力很好,幾百來字的看了一遍基本就記住了,這是什麼神仙腦子,自己前世是腦子沒有這麼好。看了一個小時的書後開始練習寫一個小時的字。最後拿出《易筋經》開始學習。
如此一個月後我大概瞭解了這個世界,跟我所在的那個有部分重合,也就到王莽新朝後偏了,地理分佈也一樣,真能分裂出不同時空啊,發展到現在,差不多相當到了唐宋階段。
就這樣,我天天跟著寺裡的人上課,習武(前期剛開始跟趙成彥,張義忠學,後來跟寺裡的武僧學,主持他老人家是個隱藏高手,偶爾還能得他指點),唸經,晚上學習這世界的知識。
兩年後我把前世看過的一些好看網文轉大概寫了出來,賺了不少錢。我開始把賺到的錢拿去做我想做的事,就這樣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就過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