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兵部尚書姜弘松在蕭梁的授意下,來催促徐士發趕緊走馬上任,徐士發本還想拖拖時間,可是他的嘴哪有姜弘松的嘴厲害,最後也是在姜弘松的一陣嘴炮下,快速收拾東西,將家裡事物安頓好後,便帶著幾個侍衛急匆匆朝著東旭北部邊境江陽郡太庸城走去…
臨走徐士發交代徐熙凱和徐覓新他自己先走,讓他們隔一天也儘快出發,在太庸城碰面。
期間,徐熙凱也將去邊境的事情告訴了李碩和齊元直,他們兩個人聽到後也是羨慕不已,揚言自己也要去,徐熙凱也就只當他們開了個玩笑。
韓若禎在得知徐覓新也要跟去邊境,對著徐士發是好說歹說,並且出豪言,以後不會再讓徐士發碰她。徐士發也沒有改變主意,去勸說徐覓新就更不可能了,臨走前一天晚上對著韓若禎也是霸王硬上弓…
很快,到了徐熙凱他們出發的日子了,韓若禎帶領著下人們站在門口
“新兒,在外面不可任性,萬事跟熙凱說,不要自做主張”
韓若禎對徐熙凱的能力很信任,有勇有謀,緊接著又對徐熙凱說
“熙凱,看著點小新,別讓她惹禍,在外面遇到麻煩護著點她”
徐覓新聽到後也是很不屑的說道
“母親,誰要他護著啊,我自己就可以”
……
說罷,兩人對著韓若禎行了一禮,便上了馬帶著 ,四個侍衛朝著北城門走去。
韓若禎看著他們慢慢離開,一滴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這個從小到大自己寵大的女兒,連臨澤城都沒有出過,不知道此去會不會出事,徐熙凱雖然 10 歲才進府,韓若禎也代他如親兒子般,現在兩人都要去那麼遠的地方,韓若禎作為母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徐熙凱和徐覓新來到城門,就看見齊元直和李碩在門口等他們,徐熙凱以為是送他的,便靠了過去疑惑的問
“你們怎麼在這裡,是來送我的嗎?”
徐覓新雖然平常和這兩人有交集,但是主要還是透過徐熙凱這混小子,她看到兩人過來,也沒說什麼。
李碩聽到後也是憨厚的回答道
“不是來送你們的,是想和你一起去邊境,我跟我父親說了,他也同意”
徐熙凱聽到後點了點頭,又轉過頭對齊元直說道
“你也是嗎?”
“嗯嗯”齊元直扭捏著點了點頭
李碩是個急性子,眼光看著徐熙凱手指著齊元直幸災樂禍道
“他呀,他父親不同意,偷跑出來的”
齊元直父親齊海平是文官出生,所以對軍武方面也是比較反感,而且從小不讓齊元直接觸軍武方面是事情,在家裡也對管他很嚴格,但他也很想出去看看…
齊元直一聽李碩已經說了,也便沒有隱瞞,說他在家裡留了書信,不用擔心。
徐熙凱聽到後,也是很高興,於是四個人便朝著城郊策馬奔去…
一路上下來,他們看慣了京城的繁華似錦,玉宇瓊樓,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著皇家的尊榮與權威。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不絕,商販的吆喝聲、馬蹄的嘶鳴聲交織成一幅熱鬧的市井畫卷。而京城之外的城鎮,卻顯得寧靜而寂寥。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古樸的木質建築錯落有致,雖也透露著歲月的滄桑,卻難掩其簡陋與樸素。
這種落差不僅體現在物質生活的豐富程度上,更體現在人們的精神面貌上。京城的人們追逐著名利與地位,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速而緊張;而一些邊陲小鎮的人們則更注重內心的平和與寧靜,生活簡單而充實。
他們一行人在路上也不敢耽擱,一路上休息的時間很少,走累了,就看看路上的風景,越往北走,眼光所及,山巒逐漸增多,樹林茂密。
臨近黃昏,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種淡淡的金色,彷彿是天地間最美麗的色彩。他們在走了 6 天的路程後,來到了江陽郡最南面的一個小城鎮青陽縣城……
四人走在青陽城的大街上,想找一處客棧晚上休息,可是,入眼可見,縣城的貧苦居民們衣衫襤褸,面色蠟黃,身體瘦弱。他們每天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卻往往只能勉強維持溫飽。街頭巷尾,時常可以見到一些衣衫破舊的孩子在乞討,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與渴望。
徐覓新,齊元直,李碩這三個從小過慣錦衣玉食生活的人看到後,瞠目結舌,很是不可思議。
“這和京城完全是兩個極端,為什麼百姓成了這樣!”
徐覓新義憤填膺的率先開口
“對啊,我們一路過來,雖有貧苦縣城,但是也沒有貧苦成這樣啊”齊元直說道
“是啊”李碩也附和著,又看向兩旁的街道。
“徐熙凱,你怎麼感覺和習以為常的一樣,一點都不震驚”徐覓新問向徐熙凱,其餘兩人也將目光投了過來,詫異地看著徐熙凱。
徐覓新也是向徐覓新投去了無語的眼神
“你難道忘了我在被父親帶回來之前我是幹什麼的嗎”
徐覓新一聽恍然大悟,是啊,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也是個小乞丐呢,徐覓新想著。
齊元直和李碩不知道徐熙凱小時候的經歷,倒是聽的雲裡霧裡的,然後纏著徐覓新詢問,徐覓新被問煩了,轉過頭瞪了他們一眼,他們也是被嚇的往後退了退,再也沒有追問,這娘們兒咋這麼兇,以後誰娶她誰倒黴,李碩想著。
正在這時徐熙凱下了馬,徑直走向路邊一個乞討的小女孩兒,給了她點吃食,那個小女孩兒卻沒有吃,對著徐熙凱說了聲謝謝後,便像是得到了寶貝,緊緊的抱在懷裡,向一處院落裡跑去…
李君逾看到這一幕,也是心生不解,便牽著馬來到院落裡面,徐覓新三人跟在徐熙凱後面想去看看這個女孩兒要拿著食物去哪裡。
三個人進到院子裡,只聽一陣“咳咳咳…”的聲音,從屋子裡傳來。
隨後,那個小女孩兒用稚嫩的聲音說道
“媽,今天碰到好心人給了我一張餅,給你吃,吃了你的病就好了”
也許是病的時間太長了,那位母親的聲音已經沙啞,但還是能聽清
“好孩子,你吃吧,為娘不餓,我的病過幾天就好了”說著便拿著餅要給小女孩嘴裡喂。
這時,徐熙凱走進屋子,一股陰冷潮溼的氣息撲面而來。屋內陳設簡陋,傢俱都是破舊的木頭製成,經過無數年的使用,已經磨損得不成樣子。牆角堆放著一些雜物,散發出一股黴味,讓人不禁皺眉,整個屋子沒有一絲生氣,彷彿已經被時間遺忘。其他三人也跟了進來,環視的一圈,齊元直震驚的開口道
“這還是人住的地方嗎,這……”
那位母親看著幾人穿著錦衣華服的幾人,還以為是自己女兒惹出了禍端,託著病重的身體,艱難地跪在地上,用頭伏地,虛弱的說
“各位貴人,我女兒還小,不是故意惹出麻煩的,求你們了,饒了她吧”說話聲裡帶著哭腔。
徐熙凱見狀立馬過去把她扶了起來,輕聲說道
“你的女兒很乖,她沒有惹任何禍端”
“那你們……”母親疑惑地看著他們
“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她,她幫了我們一個大忙,特意過來感謝”徐熙凱一邊說一邊溫柔的撫摸著小女孩兒的頭,她也站在母親身前懵懂的啃著餅。
徐熙凱又深沉的道
“你們為何淪落到如此境地?”
在那位母親的回答中,四人也是得知雨季的時候錦江流域發生洪災,好多土地被洪水淹沒,官府在此時還不管百姓死活,不但不安納流民,而且強徵暴斂,小女孩的父親在不久前就被餓死了,自己也想隨他而去,但奈何還有這個不到 5 歲的女兒,有時候都想過要把她也帶下去……說著,那位母親又是潸然淚下,徐熙凱四人聽後也是感同身受地耷拉著頭,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東旭境內會發生這種事情。
在屋裡待了一會兒,瞭解了情況後,徐熙凱四人也是每人湊給了母女倆 50 幾兩銀子…
四個人心不在焉的朝著客棧走去,城裡有一家名為“望月客棧”的客棧,雖然位置偏僻,但因老闆李泗的手藝極佳,常有過往的旅人在此歇腳,四人便去那裡休息。
像是有什麼心事一樣,一路上都沒再說話…
到了晚上,四人躺在自己的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徐熙凱想著白天發生的事情,也許自己不幫她們,那母女兩也活不了幾天,想著想著又想到了李君逾會不會也過著這樣的日子,便熱淚盈眶,泣不成聲,其餘三人也是心情沉重,呆呆的看著自己頭上的床幃。
他們白天看到那位母親,想不到母愛深沉,哺育萬物,亦如春之陽光,無私而照。徐覓新在出來這幾天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寵愛,不禁淚如泉湧。
他們想不到吏治的腐敗,百姓的困苦會發生於自己所在的國家,齊元直和李碩也是義憤填膺,捶胸頓足。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吏呼⼀何怒,婦啼⼀何苦,這就是當時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