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章 宋立

“朕告訴你實情,你可千萬不能說出去!”寧霄決定還是把實情告訴楊建章,不然不好圓過去。

“陛下放心,臣就算是……”楊建章剛準備起誓言,就被寧霄攔住。

“朕信你!”

楊建章看著寧霄真摯的眼神,覺得他現在在寧霄心裡的地位已經沒有人可以撼動了。

“朕告訴你,朕有一個大殺器,可以完全改變戰局你信不信!”寧霄嚴肅的說道。

“臣信!”這點楊建章倒是完全相信,不然寧霄怎能輕而易舉的打贏匈奴的二十萬大軍。

“朕再告訴你,朕只是威懾了一下匈奴大軍,甚至三萬大軍完好無損就讓單于投降你信不信!”

“臣……信!”楊建章嘴有點磕巴了,這倒是有點誇大了,不過他還是選擇相信陛下,寧霄也沒有騙他的意義。

“那好,所以朕詔你前來就是透過你的關係把這個大殺器介紹給楚國君主!讓他花重金購買!”寧霄隆重的說道。

“這……”就算楊建章腦袋靈活,突然接受到這麼多資訊一時間也難以緩過來。

過了好一會兒楊建章才梳理來了一遍,可心中還是有些疑問,“陛下,您說的大殺器到底是什麼?”

寧霄頓時恍然大悟,忘了告訴他火炮的事情了,於是耐心的解釋道,“你在三個月之前有沒有經常聽到巨響?”

“這個臣的確聽到過,只不過以為是天雷罷了,難道那就是……”不只是楊建章,幾乎京城的人都多少聽到火器坊試彈所發出的聲音。

如果那種聲音真的是寧霄口中說的大殺器發出的,那也太恐怖了光是這震耳欲聾的巨響就能讓敵人恐懼。

“你猜的沒錯,朕明天就帶你去見識一下大殺器的威力,不過現在朕問你,你還能聯絡到楚國君主嗎?”寧霄其他倒無所謂,就是有點擔心楊建章能不能搞定這一點。

楊建章猶豫了一會兒回答道,“臣做不到,不過臣會想辦法聯絡一下楚國的太子,畢竟他也算是臣的學子,想必他應該會看在師徒的份上,將此事稟告楚國君主。”

“好,朕相信你,你現在也不用操心其他事了,交給其他人辦就行,明日一早朕帶你去看看!”寧霄終於如釋重負,只要能看到希望就行。

待楊建章離開之後,寧霄覺得光指望楊建章還是不行,還要多找些渠道才有保障。

寧霄現在也不敢直接聯絡大夏,凡事都要從小一點做起,要是被大夏直接抓住了把柄,趁機要挾寧霄,那就得不償失了。

先從其他小國入手,至少大乾前期不會那麼被動,也不怕這些小國失信,等到寧霄的火藥遍佈整個小國的時候,到時候就算大慶或者大夏追究起來,也不敢只拿大乾出氣。

畢竟軍火生意也是生意,沒有人願意購買是構不成交易的,光處置大乾是怎麼都說不過去的。

但是寧霄有沒有什麼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瞭解,必須是對那些小國的皇室有一定的關係才能直接與他們溝通。

中間商賺差價的道理寧霄也是十分清楚的。

寧霄可不能把自己花重金造出的火器被他人白白得到一大筆利潤。

要不要搞些間諜來打探其他國家的訊息?

不知道王秀寧有沒有這個路子,寧霄又突然想起王秀寧來。

早知道當初就應該挽留一下她,至少以她的聰慧能力也能為寧霄出些主意。

兩日之後,科舉開始了。

科舉是古代中國的選拔官員制度,始於隋朝,終於清朝。其目的是選拔人才,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官員和學者。科舉考試包括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環節。

鄉試:也稱為區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初階段。每三年舉行一次。考生按照籍貫分配到不同的考區,進行篩選。鄉試具體考試內容有策問、經義、文章等。透過鄉試的考生有機會進入會試。

會試:合格的鄉試考生參加會試。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會試是在省級城市進行的,由地方官員主持。會試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禮儀規範和政治意識等。會試合格的考生有機會進入殿試。

殿試: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輪,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一般在京城舉行。殿試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才能和謀略等方面。

最終,在殿試中脫穎而出的少數考生可以被選為狀元、榜眼、探花等,成為被封為進士並有機會進入官僚體系。

科舉考試方式嚴格,注重經典文化、文言文的考察,對於古代教育和選拔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科舉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重視記憶和填鴨式教育,以及社會階級壁壘等侷限性。清朝末年,科舉制度逐漸陷入危機,並最終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被廢除。

這也是寧霄不再沿襲科舉制度的原因之一,選拔官員不僅要側重於道德這一方面,對朝廷要有一定的敬仰,還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獨特的思維才行。

官員只是一部分而已,寧霄打算開設學堂,從多個方面開始選拔,觸及到多個領域來培養精英人才。

改革肯定會帶來血光,寧霄也根本就不在乎其他貴族以及一些官僚的利益,只要誰敢違抗他,那只有死路一條。

但完成這些的條件必須要搞錢才行。

鄉試一般持續數天至一週的時間,在鄉級考場,考生進行策問、經義、文章等科目的考試。

寧霄也不打算去實地考察當地的官員是否有灰色交易,反正這一屆是最後一屆,就算有裙帶關係,寧霄只要在最後的殿試環節發現,也能及時阻止。

寧霄和小李子來到了招賢館,現在趙夢澈不在這裡,是由一個名叫宋立的人擔任。

宋立是趙夢澈引薦的,這人之前是一個秀才,後來屢次沒有中舉,便開始跑商,逐漸壯大產業之後,卻遭到了劫匪,後來無奈之下才選擇到招賢館謀個職位。

要知道古代的秀才心氣高,是恥於經商的,宋立能轉變這種思維倒是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