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章 你還敢求饒!

“五百兩啊,不算多,什麼?你貪了五百萬兩!”寧霄聽王如文的語氣十分輕鬆也沒在意,可仔細聽完之後才反應了過來。

他之前派人打聽清楚王如文也不過貪了一百萬兩罷了,完全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

可這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王如文竟然搜刮將近四百萬兩,極有可能是從揚州城那裡撈的油水。

“你個老傢伙!想死就直說!”要不是他是王秀寧的父親,他真想弄死這個老傢伙,都快打仗了還貪國庫!

王如文再次嚇得癱軟在地,好好的國丈怎麼這麼快就成了老傢伙?

“陛下饒命啊,看在微臣主動坦誠的份上,饒老臣一死吧。”

“哼,也不知道你們這些大臣是怎麼想的,國家要是沒了,你們要這麼多錢作甚?信不信朕改下貨幣系統,讓你們的這些黑錢永遠見不到光!”寧霄這次必須要懲治一下王如文不可。

王如文心雖然在大乾,但是迂腐不堪,思想還停留在舊時代。

寧霄本來還打算將李澤衝廢除之後,朝堂上位高權重,最有話語權的王如文可堪一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要想換個新制度,還需要注入新鮮血液才行!

“朕給你一次機會,這幾日你在家好好反省反省,下次朝堂上,你先表率,把你如何斂財的方法統統在朝堂上說明白!”

讓王如文在金鑾殿上面對百官把自己的醜事全部抖出來,那還不如直接殺了他算了,他可拉不下臉,於是跪爬在寧霄面前苦苦哀求道:

“陛下,微臣知道錯了,您讓我在大庭廣眾之下坦言告知,微臣做不到,您還是處死微臣吧!”

“哼,你還知道臉面,那朕的子民為了存活下去不惜賣身、賣命就是為了吃上一口飽飯,他們有些人甚至為了活命連尊嚴都不要,你還顧忌自己的顏面?你知不知道你的五百萬兩能養活多少家庭?”

寧霄直接從高臺上快步來到王如文面前,一腳將他踹翻在地。

“聒不知恥,你還敢求饒!讓你求饒!讓你求饒!”

寧霄便喊便猛踹王如文,後者慘叫連連。

守在一旁的小李子不敢直視,將頭扭向一邊,太殘暴了,這身老骨頭哪經得起這般折騰,這下就算王如文不死,也要趟幾個月。

寧霄沒有調動真氣,不然以王如文這身板根本就扛不住一下。

看著王如文全身上下每一處好地方,寧霄的氣也消了一大半。

“小李子,把太醫叫過來,好生醫治!”

寧霄只是小施懲戒罷了,不過三日之後的朝會王如文怕是來不了了。

不過也沒關係,等將匈奴剷除乾淨之後,再處理此事也不遲,到時候戰事大獲全勝,再加上王如文的表態,整個大乾的黎明百姓誰不稱朕為明君?

寧霄隨後便來到火器營,查勘一下火器的完成度。

雖然一直由李開方看守,期間每天還稟報一下完成量,但寧霄還是要親自來一趟才能放心。

“陛下,所有的火器全部按照您的要求規範生產!”李開方恭敬的說道。

要說之前李開方對寧霄也只是尊敬而已,時至今日,他對寧霄的態度完全轉變,由尊敬變成敬佩再到敬仰。

不僅是軍事才能,還有膽略膽識都不在自己之下,透過上次的校場演武,他可是清楚知道寧霄的實力遠不止於此,甚至還留不少底牌沒有展現出來。

要說對蠻夷的勝仗除了寧霄之外,誰最有信心,那非李開方莫屬。

“甚好,距離和親還有五天的時間,時間也差不多了,雖說火銃的數量還遠遠不夠,但對付單于還是綽綽有餘,把造好的火器分發下去,這幾日你就按照上次朕演武的方式排練一下。”

寧霄對此戰有絕對的把握,現在知道這個訊息的也沒有多少人,就連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都不知道他要攻打匈奴。

非到決戰時刻,寧霄是不會將此事說出去的,上次前朝暗殺自己的事情,寧霄可是不敢再嘗試了,皇宮之中保不齊還有匈奴的眼線。

前朝區區三百人都在皇宮安插眼線,何況匈奴一百萬人口的一個國家了。

雖說大乾有五千萬人口,但參軍的不過一百萬而已,匈奴可是有三十萬的軍隊。

尤其是匈奴的鐵騎說是以一敵百都不過分。

主要是匈奴有月影良駒,日行千里,尤其擅長黑夜作戰,在大漠之中作戰對大乾十分不利。

溫差極大的環境,大乾的軍隊也呆不了太久,前線的駐地甚至連溫飽問題都要時常由軍需補給官押送糧草。

在大漠之中前線軍隊還會經常遭到遊牧民或者說是匈奴佯裝的遊牧民襲擊。

天時地利人和,大乾一個都不佔,這也是大乾長久以來不敢與匈奴作戰的主要原因。

就算是寧霄也安排不出有利的戰術,只能在裝備上找出優勢。

寧霄現在還不完全信任李開方,他其實已經在暗中安排寧兆東培養了一部分火器營,按時間來算現在已經快到了邊線了。

雖說只有一萬大軍,但也夠寧兆東用了,更別說還有十架火炮等著呢。

大乾不會將所有的軍隊傾巢而出,匈奴也不會,況且只是和親而已,只要能活捉單于,那整個匈奴就會潰不成軍。

匈奴人最崇拜強者,單于的能力可想而知,要是單于被俘,整個匈奴就會歸於大乾。

三日之後,金鑾殿。

霍爾多出現在大殿上,“陛下,和親之事是不是該提上日程了,從京城到我國需要半個月的路程,可莫耽誤了我汗成親!”

“不必擔心,朕已經決定明日啟程,不出十日平陽公主就會抵達貴國。”寧霄不以為意的說道。

朝中的大臣暗自憤怒不已,皇帝還是鐵了心要和親啊,匈奴不過是一群野蠻人罷了,要是有此先例,只要匈奴換個君主,大乾都要安排和親來締結兩國關係。

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表明了大乾是在向匈奴服軟,以後割地求和怕是會成為常態。

大乾不出百年就會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