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隸,崇禎的聖旨傳到南京之後,魏國公徐文爵與六部朝臣聚在一起商議。
“陛下傳來旨意,要我等配合戶部切實保證蜀中大軍的補給供養。”徐文爵率先開口道。
“如今四川之內大軍雲集,每日所耗糧餉眾多,非長久之計啊。”侯恂說道,就算南直隸傾力支援,可那畢竟是三十萬大軍。
看著朝臣支支吾吾,徐文爵也是一陣頭痛,定國公徐允禎謀反的訊息他已知曉。除爵滅族,雖未牽連到自己魏國公府,但是徐文爵的脖子也涼嗖嗖的。
自己的親信南京錦衣衛指揮使徐墨,日前向自己彙報,南直隸來了許多不明身份的人馬,徐墨懷疑是東廠番子滲透進來,監視南京朝臣的。
可是如今這南京六部朝臣大難臨頭還不自知,徐文爵毫不懷疑,若是蜀中大軍糧草出現問題,崇禎定然會拿這些人開刀問罪。
“無論如何,國朝正處於艱難時期。我等當共渡難關。大軍糧草還是要抓緊籌集,莫言貽誤戰機!”徐文爵開口告誡道,自己仁至義盡,剩下的全憑這些朝臣們自己了。
朝會散去,一眾東林黨人再次聚集在錢謙益府上議事。
“受之,此事如何,難不成真的按照皇帝的意思辦?”張鳳翔開口道。
蜀中剿賊,南京協助提供糧餉。若是剿滅二賊,那麼全都是北方將領的功勞,南京六部得不到多少好處。
若是剿賊失利,崇禎追責,南京又少不了被問罪,這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可又不能不為。
自從左良玉死後,南京東林黨人傾力援助的大軍灰飛煙滅,使得兵事上的話語權愈發減少。
錢謙益聽到此話,也是眉頭緊皺一時之間想不到破解之法。
“左良玉雖死,可大明也不缺少總兵,我們何不再選一人支援於他?”龔鼎茲試探的問道。
“.........”
“為何不早說!”一語驚醒夢中人,錢謙益立刻說道。
龔鼎茲訕訕然,在座的都是大佬,平時他說話的機會不多。
“總兵雖多,可上哪裡找合適的人選,白廣恩、馬科、吳三桂幾人倒是合適可是遠在邊關鞭長莫及。”
“忠武營高仙芝、勇衛營孫應元、陝西總兵周亞夫又全是崇禎一手提拔上來的將領,忠心耿耿,更是不可能為我等所用!”略知兵事的侯恂開口道。
至於南直隸,除了四川的秦良玉和雲南的沐王爺,就沒幾個能領兵的了。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張鳳翔突然想起一人,“劉良佐如何?”
“劉良佐?差點將此人忘記,早年因戰功官拜總兵,然而軍紀敗壞,殺良冒功為崇禎所不喜,下旨申飭,現在應該正在湖廣駐紮。”侯恂說道。
“如此看來劉良佐目前是最適合我等拉攏的物件了。”錢謙益肯定的說道。
隨即在東林黨幾位大佬的商議之下,張鳳翔,親自帶人前往湖廣拉攏劉良佐。
如同當初支援左良玉一般,許以重利,讓其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再由東林黨的朝臣們舉薦,讓劉良佐押送糧草前往蜀中參與剿賊大戰,從而分一筆功勞。
荊州府內,劉良佐所部三萬兵馬駐紮在此地,時常劫掠百姓,當地之人苦不堪言。
當張鳳翔來到荊州,說明來意之後。二人一拍即合。東林黨人想要領兵大將,增加自己在朝堂之內的話語權。
而劉良佐則是需要物資糧餉來擴充實力,雙方各取所需。
很快在東林黨的資助下,劉良佐招兵買馬將大軍擴充至六萬。
同時南直隸也籌備好第一批糧草,張鳳翔、龔鼎茲等人上書,言一路之上匪患不斷,若無大軍護送,糧草恐被劫掠,特推舉總官兵劉良佐護送糧草前往蜀中,助大軍剿賊。
徐文爵見南京朝臣好不容易將糧草備齊,當即同意了龔鼎茲等人的建議。作為南京守備的徐文爵這點權利還是有的。只需向事後朝廷遞上奏摺言明此事便可。
於是成為了南直隸東林黨人炙手可熱人物的劉良佐,率領六萬大軍和數萬民夫押送著糧草浩浩蕩蕩的從荊襄出發前往蜀中。
而崇禎得到訊息之後,也是很驚訝,東林黨竟然跟劉良佐勾搭在一起了,還真是不安分的主。
原來山東總兵劉澤清與勳貴們謀反身死之後,劉良佐的存在感就變得非常低,以至於崇禎一時將此人忘記。歷史上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高傑四人在崇禎身死之後擁立南明朝廷,後來更是投降建奴。
如今送上門來,崇禎豈能拒絕。先不說劉良佐是押送著蜀中大軍的糧草,就是為了尋找合適機會剷除這些禍國殃民的軍鎮,崇禎也不能拒絕。
蜀中之內三十萬大軍,諒劉良佐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將奏報傳給新樂侯,讓他們多加註意劉良佐所部。”為了安全起見崇禎還是吩咐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傳遞訊息給蜀中大軍。
“微臣這就去辦。”皇帝交代的事情李若璉不敢大意。
重慶府,在劉文炳抵達之後順理成章的接任大軍主將一職,隨著陝西總兵周亞夫、河南督師楊文嶽的抵達。
劉文炳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重慶府,將張獻忠團團圍住,如今重慶府被圍已經一個月有餘。
“侯爺,邱巡撫與章巡撫分別傳來訊息,在三至五日之內便可抵達。”勇衛營黃得功說道。
“南京方面,第一批糧草也從荊襄出發,由劉良佐總兵運送,不日便可抵達。”新樂侯王國興也在一旁說道,他已經收到錦衣衛傳遞的訊息。
“如此一來,沒有後顧之憂,只待大軍彙集便可進剿二賊。”聽到彙報的劉文炳開口說道。
圍城的一個月以來,張獻忠也並未坐以待斃,分別命令義子劉文秀和艾能奇率部嘗試突圍,不過皆被官軍所敗,只能退回城內。
好在重慶府糧草不少,能撐一段時日。只不過局勢愈發艱難,讓張獻忠暴躁不已。
而成都府內李自成得知官軍大軍南下,圍攻重慶府後,一眾大順軍的文臣武將也吵的不可開交。
以劉宗敏、李過、李巖為主的將領認為唇亡齒寒,當立即發兵救援張獻忠。
而以牛金星、宋獻策為主的文臣也認為固守成都府為上策。
憑藉高大的城牆和大軍足夠吃上一年半載的糧草。到時候官軍久攻不下,糧草難以為繼,必然自潰。
兩夥人爭執不下,李自成又難以決斷,導致重慶府被圍一個月也遲遲未能決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