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章 破局

爻陽縣的百姓只是李守拙走的第一步棋,他心裡明白,僅僅這樣多半是留不住江景辰。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經歷百姓挽留之後,他開始走第二步棋。

僅僅過了幾個時辰,相鄰的三個州刺史,十多個縣令共同聚集到了爻陽縣官邸,逐一彙報了各地的水災情況。

其中圍繞了一個共同點:堤壩隨時都有潰堤的風險。

在淮南道待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江景辰不敢說徹底治理好了水患,可在加固河堤、疏通河渠這件事上已經盡己所能。

先前大雨之下安然無事的州縣,如今大雨停歇,水位下降,反倒是出現了潰堤的風險,這就很迷。

各州縣官員嘴上關心了幾句傷勢,重點都圍繞在請求巡視河堤之上,其真實目的不言而喻。

江景辰身為水部司郎中,表面上此番前來淮南道就是為了治水,如果拒絕本地官員的請求,必將落人話柄。

可要是答應下來,不等巡視完各地水況,京中的聖旨怕是就會抵達。

“江郎中,本官知你身上有傷,可事關數十萬百姓安危,還請江郎中以大局為重!”

“也是本官無能,這才要勞動江郎中親自出面,雖有失人情,卻關乎大義,還請江郎中顧全大局。”

“大雨雖停,可汛期未結束,淮水隨時都有再度氾濫的可能,本官力微,拯救百姓的重擔需得靠江郎中來當擔。”

“江大人,淮水之患困擾兩岸百姓許久,下官治理數年,不及江大人一月,實在是慚愧,懇請江大人為兩岸百姓著想,帶傷上陣,以安水患。”

“江大人,下官實是有心無力,唯有相求大人助下官一臂之力,還兩岸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

“江大人......”

“江大人......”

刺史、縣令,一口一個無能,一個百姓,以大義相逼迫,大道理說的震天響,讓人無法拒絕。

江景辰視線掃過,將在場諸人牢記在心,緩緩開口道:“本官傷勢未愈,此刻身子有所不適,還請各位大人暫離,具體之事擇日再行商議。”

在場官員幾經紛說,得到的就只有翻來覆去的一句話,滿心無奈之下,在李守拙示意後一併告退離開。

臨行前,李守拙小聲提點道:“送到嘴邊的肉,豈有不吃之理?”

治水的確是一件大功,足以在政績簿上留下濃濃的一筆。

只不過送到嘴邊的肉雖然很香,可也耐不住它會燙嘴。

江景辰隨口敷衍了幾句,將人統統送走之後,立即與萬金交待道:“安排人去劫獄,把白蓮教那些人都救出來。”

先前不管,此刻卻要劫獄?萬金心知其中定有深意,追問道:“劫獄之後,還需要做些什麼?”

江景辰眸光微凝,吩咐道:“打著白蓮教的招牌,火燒縣衙。”

火燒縣衙?

大周開朝以來,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真要是一把火燒過去,罪名跟造反沒有什麼區別。

萬金猶豫道:“這樣一來,事情可真就鬧大了,想壓都壓不住。”

江景辰倒了杯茶,一口氣飲盡,緩了一會,開口道:“李守拙借用大勢壓我,欲要逼我留在淮南道,這局非正常手段不能破。”

青玉介面道:“公子,你都身受重傷了,咱們就直接離開,不可以嗎?”

江景辰搖了搖頭,解釋道:“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在官場之上,我沒有任何資本,目前能夠替我保駕護航的東西就兩件,其一是聖心,其二則是民心......”

相比較於聖心,坊間的民心最容易獲取。

頓了頓,江景辰緊跟著說道:“我若此時離開,先前為治水所做的努力便會白費,倘若之後有哪一座堤壩潰堤,我在百姓心中不僅無功,反而有過。。”

青玉詫異道:“不會吧?您都為百姓做了那麼多事,無功也就罷了,怎麼還會有過?”

萬金有些想明白了,介面道:“鬥米養恩,石米養仇,好事不宜做,一旦做了,必將沒有個盡頭。”

江景辰含笑道:“想要民心,又怎能不做好事呢?朝堂之上無有助我之人,因此我需要利用民心搭出青雲梯,送我入青雲。”

百姓雖有愚昧,卻不是個傻子。

若是不為百姓做點實事,又怎麼可能獲得民心?

沒有民心,單看那麼點微薄的、不知何時就會消失的聖心,能指望走多遠?

他不是政事堂的那些相爺,根本無需去刻意籠絡民心。

他只不過是區區水部司郎中,一個在朝堂之上沒有任何根基的忠義伯。

所處的位置不同,所在意的東西也不同。

別人不需要的東西,是他目前迫切需要的。

付出了那麼多的精力和錢財,好不容易才打造出來的大好聲望,如何捨得放棄不要?

青玉似懂非懂,面露擔憂道:“那燒衙門是真的要燒嗎?”

江景辰眸光微凝,沉聲道:“燒,必須燒。李守拙也好,各州刺史、縣令也罷,他們都在逼我就範,以為借用大勢就能壓住我,卻是不知我手裡有底牌......”

他手中最大的底牌,便是聖諭。

無論是李守拙,亦或者是淮南道其他官員,全都以為他此行就是為了治水,因此才會以水患之事想要將其拿捏。

燒衙門,就是為了向聖上傳達一個訊號:聖上,您是對的,即便是沒有了教主和副教主,白蓮教的那些殘餘教眾,也同樣有造反的可能。

想比與水患,聖上定是更為關心白蓮教,如此一來,只要將此事傳入京城,聖上定會以第一時間處理此事。

而適合處理此事的人,自然是本就肩負聖諭的他。

“一旦將事情般上臺面,到時候必會有聖旨降下,只要有聖旨在手,便能夠化被動為主動。”

聖諭和聖旨完全是兩碼事,有和沒有更是天差地別。

無論內容是什麼,可操作性都非常大,一道聖旨的作用足以震懾住整個淮南道所有官員,就連李守拙也不例外。

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

如今的形勢之下,江景辰要做的就是要在李守拙佈下的“死局”當中找到“一線生機”。

“時間不多了,好在爻陽縣防衛鬆懈,阿金,你現在就去準備,讓江南道那邊的人過來接應,規劃好方案和路線之後,入夜便開始行動。”

“是,公子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劫獄,不難。

一個縣的兵力就只有那麼多,且都還是在兵營。

火燒衙門,也不難。

衙門裡頭就那麼些衙役,一場水災已經弄得各縣衙門裡的人精疲力竭,誰又能想到有人會膽敢劫獄之後火燒衙門?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只有劫完獄,燒完衙門之後的發展。

萬金大步離開,一如既往,哪怕心中擔憂其中風險,卻依舊是在公子下令之後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