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辰被逐出族譜趕出江家之事很快就在坊間傳開,青瑤第一時間喊來董瓚,吩咐道:“調動一切可用之人,將公子因對聖上盡忠,從而導致被逐出家門之事大肆渲染一番,主要圍繞‘即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展開,務必要讓全京城的人都來議論此事。”
太平盛世之下,坊間百姓真正關心的是如何營生,如何孝順好家中雙親,如何將日子過的更好。
董瓚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待問題,心中有些擔憂,開口道:“臣子盡忠,百姓盡孝,這事兒若是放在坊間,只怕結果會適得其反,沒有多少人會站在公子這一邊......弄得人盡皆知對於公子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青瑤解釋道:“我要的就是適得其反,我要的就是坊間百姓不站在公子這邊,我要用這種方式來讓龍椅上那位知道,在坊間百姓心中,盡孝大過盡忠。”
董瓚猶豫了一會,詢問道:“這等於是將事件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影響肯定有,但不會比現在更差。聖上要的是忠臣,不是孝子,這是所有官員都明白的道理,但坊間百姓知之者甚少。”
青瑤頓了頓,緊跟著說道:“用公子的話來說:有矛盾才會有爭議,有了爭議就能夠製造熱點,眼下咱們要做的就是要把節奏給帶起來,只有抨擊的人越多,於之後而言才會越有利......我認為這是一次機會,一次能夠讓公子更上一層臺階的機會。”
董瓚並不能夠完全理解,也不是非常贊同,但公子離開前曾將所有的事情交給了青瑤,那麼她說的話,等同於公子說的話。
“我不是十分認同你的做法,但我依舊會按你的吩咐將這件事做好,只希望你的認為不會有錯。”
好事能變壞,同樣的,壞事也能夠變好。
青瑤不指望董瓚能夠理解自己,心底的自信全部來源於公子的認可。
這麼多年以來,不敢說是學到了公子為人處世的精髓,但幾分皮毛還是有的。
就只是那麼幾分皮毛功夫,也足夠讓她受用無窮。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公子既已放權,若這點決定都還猶猶豫豫不敢去做,那她於公子還有何用?
“你的認同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將我交待下去的事情做好就行。”
一夜之間,整個京城都在談論江景辰被逐出家門之事。
陶宏廣亦是收到了青瑤的傳信,趁著入宮與聖上彙報血靈珠一案的進展時,“無意間”將這件事情透露了出來。
聖上當時並未說什麼,待到陶宏廣離開之後,立刻交待張甲臣前去打探坊間的訊息。
當得知大半個京城的人都在罵江景辰時,更是當場笑了出聲。
“滿朝文武,就這麼一個為盡忠而忤逆不孝之臣,朕的子民,居然想讓朕罷了他的官?好啊,真是好的很啊!”
“啟稟聖上,不僅有說要罷官的,還有說要下獄的,甚至還有說該流放千里以贖其罪。”
張甲臣如實將所知道的事情如實說了一遍。
聖上漸漸收起笑容,詢問道:“突然在這個時候把江景辰逐出家門,你說彥鈞此舉,會是做給朕看的嗎?”
雖然還是親近的喊著名字,可張甲臣聽出了與以往的不同,心思轉動間,回應道:“回稟聖上,江侯爺開宗祠那日,細數了江御史一共三十六條罪狀,條條都是忤逆不孝大罪,若是告上衙門,都不用審,直接就可以判了。”
聖上冷哼道:“三十六條?虧他想得出來,這麼能耐,怎麼不到朕的面前來告狀?”
張甲臣稍稍回憶了下,當時江彥鈞的確是說了要告子忤逆,可您也沒聽人家說完,直接就把人給囚了。
即便江彥鈞想告,那也得他出得了門,入得了宮才行啊!
眼下的局勢在張甲臣看來你已經十分明朗,自是不會多說一些無用的話,當即回應道:“怕是江侯爺也知是自個理虧在先,所以才不敢到聖前告御狀。”
聖上沉吟片刻,開口道:“你覺得江景辰此子如何?”
張甲臣含笑道:“簡在帝心。”
聖上笑罵了幾句,緊跟著開口道:“他為朕盡忠,先是被逐出家門,後又受半城百姓指摘,朕自是不能委屈了他,更不能讓像他這樣的忠臣寒了心......命中書舍人擬旨,朕要厚賞江景辰。”
當夜,中書舍人將擬好的聖旨送呈中書令,由中書令修正為正詔遞呈御前批閱,交由門下省複核。
門下省主官杜沛良亦是聽聞不少坊間對江景辰的風評,在稽核時也明白了聖上的心意。
簡單來說,就是被百姓激起了肅正之心。
聖上之所以有如此厚賜,除了江景辰確實有功之外,也是在向天下百姓傳達一個資訊:忠孝,忠在前,孝在後。
百姓常言:孝道大於天。
這句話對,也不對。
箇中道理,坊間百姓可以不明白,身在朝堂的官員不能不懂。
杜沛良乃是正二品侍中,入政事堂議事的相爺之一,稍作思量便探揣度出聖意,自是不會行使封駁之權。
至此,聖旨出。
三省主官率先意識到,有一位朝廷新貴正在冉冉升起。
江景辰歸京那一日,萬里碧空如洗。
滿城百姓伸長了脖子相望,只因宮裡的宣旨內侍官在城門口,當著眾多百姓的面,宣讀了聖上旨意。
太過複雜的話百姓聽的不明白,直到前來宣讀旨意的內侍官讀至“封江景辰忠義伯,襲爵三代”時,人群瞬間譁然。
世襲三代的伯爵之位,這得立多大的功勞啊?
百姓議論紛紛,有人道:“前幾天才被逐出家門,這剛一回京就得了個伯爵,當真是塞翁失馬。”
另一人則道:“你這就說錯了,他要是沒有被逐出家門,以他嫡長子的身份,將來必定是要繼承爵位的,那可是世襲罔替的威遠侯啊!”
有人附和道:“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世襲罔替的侯爵跟世襲三代的伯爵,完全沒有可比性,說到底還是虧了,虧大了。”
“你們啊,都不懂其中門道......想想看,江景辰是為什麼會被逐出家門?聖上給他的又是什麼封號?”
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江景辰是因為忤逆不孝被逐出家門,可聖上卻封了他一個忠義伯,這是在表明什麼?
百姓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身為當事人,江景辰此時此刻也有些發懵。
先前青瑤傳信說了當時所做的決定,他清楚回京後大機率會得到聖上封賞,本以為聖上的封賞是升官,沒曾想居然會是封爵。
太平盛世之下,想要封爵可不容易,難道是回程的路上踩到狗屎了?
江景辰強忍去看鞋底的衝動,恭恭敬敬行了禮,接了聖旨。
手捧聖旨的那一刻,腦海中不禁冒出一個念頭:去京玩了一趟,回來就成了忠義伯,這......要不再出去多玩兩趟?
“恭喜江伯爺,賀喜江伯爺,聖上還賜下一座伯爵府,要不順道帶伯爺您前去認個門?”
宮裡當差的都知道,江御史大方是出了名的,如今成了伯爺,出手更加不會小氣。
內侍官滿臉笑容,要多可愛就有多可愛。
還有宅子?
這怕是踩了兩次狗屎吧?
聖上怎麼突然之間變得這麼大方了?
江景辰暫時收起了雜亂的心思,只一眼就讀懂了內侍官笑容中的意味,奈何周圍人實在太多,此刻不好出手,於是便順勢道:“那就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