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4章 做那道光

離開醫院後,蘭越封並沒有放棄為患者發聲。 她成立了一家醫療諮詢公司,為患者提供免費的醫療諮詢服務,她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為貧困患者提供醫療救助。

蘭越封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後來她被評為感動龍國年度人物,她的事蹟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

如今,蘭越峰已經60多歲了。她依然活躍在醫療公益領域,為患者發聲,為醫療體制的改革貢獻著自已的力量。

聊到這裡,劉澈唏噓不已,“她用自已的行動證明,一切狗苟蠅營的行為,都是見不得光的。而什麼是光呢,就是我們的新聞媒體。

這件事對當事人的個人職業生涯造成了嚴重影響,凸顯了整個醫療體系在道德、倫理和專業實踐方面面臨著人性的挑戰。

如果是極少數人的行為,我們還可以將問題歸咎於個人原因。但如果一個醫院大多數人都選擇盲從的時候,那就要從別的地方找根源。

我們自已現在成立或收購的醫院,醫務人員薪資不再與業績掛鉤,更多的取決於患者的滿意度。不管醫院是否虧錢,都不能影響醫務人員正常的工資收入。

在蘭越封整個事件的過程中,起初是沒有新聞媒體進行相關的報道。她在走廊中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每天儘管被安排待崗,卻依然堅持上班。

直到蘭越封在今日觀點上釋出了一封詳盡的公開信,信中詳細列舉了醫院的種種問題,包括醫療資源的浪費和醫療過程中的一些違規行為,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隨即,九天新聞第一時間開始介入,並和今日觀點聯動,實時釋出最新進展。

戈輝向我彙報此事時,我就只說了,新聞就做好新聞該做的就行。只需將事情的一切緣由公之於眾,如實客觀的報道。其他的,自會有相關部門出手。

另外,軍事上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也適用於新聞領域,膚淺的報道十件事,不如深入報道一件事。”

蘭月封的人生經歷,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傳奇,也是一部現實世界裡真實的悲劇。

首先,根據綿市醫院職工代表大會透過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工作實施方案》,蘭越封最終失去了她的職務。

而且,綿市醫院的128名員工聯名向當地領導寫信,表達了對醫院清白的渴望。信中反駁了蘭越封公開信的內容,聲稱其內容不實。

這一聯名行動,在一定程度上,為蘭越封的事情的處理,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和輿論上的混淆。所以,在事情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後,也讓公眾對醫療行業的透明度和專業性提出了更多的質疑。

有了九天新聞的介入和持續報道,蘭越封的事情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暴露了醫療行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過度醫療和腐敗行為。

九天新聞對蘭越封的評價是。

蘭越封,她就像一盞在黑暗中倔強燃燒的燈。

在那個複雜的醫療環境裡,她本可以隨波逐流。很多人在面臨類似的狀況時,或許就選擇了沉默,就像一群羊裡那些跟著頭羊走的羊,哪怕前面是懸崖,也只是悶著頭向前。

而蘭越封,她就像那隻特立獨行的羊,哪怕周圍都是異樣的眼光,哪怕前路充滿未知的荊棘,她也要按照自已心中的正義前行。

她所做的事情,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在一個市級醫院裡,那是一個小小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規則,有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

而她就像一個勇士,去挑戰那些不合理的東西。她看到了過度醫療的現象,就像看到了一群害蟲在啃食莊稼一樣,這時候她站出來,就好比在平靜的湖水裡投入了一塊大石頭。

那些習慣了舊有模式的人,肯定覺得她是個“搗亂分子”,可是她心裡想的卻是患者的權益。

就像是一個人在沙漠裡獨自前行,周圍沒有同伴,沒有水源,只有無盡的黃沙和烈日,可她還是一步一步堅定地走著。

她堅守自已的信念,這信念就像她心中最堅實的堡壘。別人的冷嘲熱諷也好,工作上的重重阻礙也罷,都不能把這個堡壘攻破。

……

蘭越封的悲劇,讓我們看到了醫療體系中的弊端,和個體在面對龐大體系時的困境,它警示我們,要建設一個健康、和諧的醫療體系,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我們需要加強醫德教育,培養醫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我們需要加大對醫療行業的監管力度,杜絕過度醫療等損害患者利益的行為。

我們需要構建一種更加透明、公正的舉報制度,為醫生維護患者和自身利益提供保障。

同時,我們也需要對醫療體系結構進行反思。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更具有人情味、更具彈性的機制,讓每一個個體的聲音都能得到重視,讓每一份正義都能得到伸張。

不斷改革和創新,逐步解決醫療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為醫生和患者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和諧的醫療環境。

有一個當過兵的醫生講的一件真事兒,他以前在部隊時的一位老將軍經常去他那裡看病。

有一次老將軍咳嗽了,他看了以後覺得沒多大事,就說老領導,回去別吃藥了,多喝點兒白開水吧。老將軍心裡非常不高興,但是也沒說話就離開了診室。

然後,老將軍嘀咕著找到了主任,主任一看是老將軍,必須住院,一張住院單子住到了高幹病房。

不就是咳嗽嗎?止咳,幾個藥片下去,咳嗽確實不咳了,痰卻咳不出來,變成肺炎了。

不就是發炎嗎?消炎,大量的消炎藥往上一用,炎症消退了,但是火毒出不來,就變成了繼發性肺源性心臟病。

心臟病,轉科住到呼吸科去,到了呼吸科不就是喘不上氣來嗎?就插管子,上呼吸機。解決不了問題,就轉到ICU重症監護病房去,到了那裡輸了液,插了管子,上了呼吸機。

這樣折騰不到兩個星期,老將軍就死在了重症監護室。

他的老太太到了我的診室,坐到我的凳上放聲大哭。等到老太太哭完了,我說,阿姨,我就問你一句話,老將軍如果按照我說的回家多喝白開水,喝15天,會不會死掉?

她說,肯定死不掉。

但是在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大醫院裡,經過15天的時間,花了16萬多,人卻沒了。

我們這些科的科主任,可幾乎都是國家級的學科帶頭人,國家級的大醫院整個醫療,如果還不如一杯白開水的話,它的意義到底何在?

什麼是醫院?得了糖尿病,醫生告訴你必須打胰島素,否則血糖控制不住。但是胰島素有副作用,你用還是不用?

最後併發腎衰竭,醫生告訴你必須透析才能保命不錯,你做還是不做。

肢體併發潰爛,傷口沒有癒合能力,再告訴你不截肢,潰爛就會繼續發展,你截還是不截?

得了癌症,告訴你必須花幾十萬做手術,你做還是不做?

做完手術告訴你,必須放療、化療才能控制癌細胞,你放還是不放?

等癌細胞擴散,人留不住,告訴你,我們盡力了,你能把人打了嗎?

醫生說的對不對呢?對也不對!

對,是說本身確實也沒說錯。不對,是因為整個過程可能有很多可能性,但是沒有說。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如果病人知道了最終可能的結果,才會有更認真的思考。

而很多時候,只要進了醫院,根本就不由得你怎麼選擇,只有被牽著鼻子走的份,而且結果根本沒有保證,還不敢有半句怨言。

手術你自已簽了同意書,所有治療是你自已同意的,這就是醫療現實。

我們自已才是健康的主人,你自已不對健康負責,沒有人為你的健康負責。

有錢人認為住上最貴床是件奢華享受,殊不知住院完後,出來卻變成真正的病人,有的住著就轉去太平間了……

劉澈最後總結說:“醫療,不僅僅是不能以利益為主,也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主管治療,不管結果。

這其中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就是做那道光。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一切。但是,只要我們做好自已,就像在黑夜裡,只要有一點光,所有人都能夠看到。

我們一邊要自已建設醫院,一邊還要加大收購力度,收購一家,改造一家。價錢高點也沒事,速度是最重要的,我們先爭取每個省至少有一家我們的醫院,做好標杆作用,事關民生的事情沒有小事兒。

說到民生方面的事兒,早些年,我們有些地方的自來水廠股權被外資高價購得。而外資進入自來水廠後,可不是做慈善的。

好在,現在各地已經對於水資源都越來越重視了,各省市都在著手組建自已的水務集團,這是一個好的訊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