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章 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

第170章 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

“亂世需要英才來平定,大漢需要良才來治理。”

“以伯約之才,只要勤習文武事,今後必也能如子幹公一般,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夫人好鄭學,想必也聽過康成公對儒學的註解。”

“康成公認為,儒學的核心,是為了治理國家、安撫士民,身為儒者,需識時務、習六藝、以文治國、以武衛國。”

“倘若儒者只敢苟安於後方,去當一個皓首窮經、尋章摘句的俗士,縱然能座談高論,對國家士民又有何用?”

“當今亂世,國家動盪,士民百姓皆受戰禍之苦,令人悲慼。”

“倘若如伯約這等英才良士都不能為了漢室復興、國家安定而奮鬥。”

“還有誰會願意挺身而出?”

“我知道夫人擔心伯約的安危,怕伯約會亡於戰場讓伯約的妻兒也嚐盡喪夫喪父之苦,讓夫人年邁了還要為伯約哀傷。”

姜夫人的腦海中,也不由想起了昔日那個策馬持鞭又能作賦論文的亡夫姜囧,同樣的意氣風發、胸懷壯志!

“我的長子既不能繼承我的遺志報國安民,又無法孤身對抗亂世兵賊保全家小,最後只能被亂世的洪流吞沒,與家小同亡兵戈之中,豈不悲乎?”

“故而,我讓年近十七的長子隨我北伐。”

“我在南陽耕讀十餘年,一直未逢明主,直到遇到了陛下。”

“如今陛下將近六旬,雖然不墜凌雲壯志,但終究年邁,漢室的復興,僅靠陛下是不行的。”

“陛下選中了我,才有我這個儒生統兵。我自知才學微薄,時常如履薄冰,生怕辜負了陛下的厚恩,也辜負了漢室的厚恩。”

“拯國家於危難,救萬民於水火,方為我等志士仁人的襟懷。”

“倘若有一日我故去,而天下戰禍依舊。”

姜維的少子見父母皆跪在了姜夫人面前,雖然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也跟著跪在一旁。

不論是懷有憂國憂民之心的諸葛亮,還是懷有壯志的姜維,亦或者是氣概不凡的諸葛喬,都讓姜夫人心緒百轉。

諸葛亮長嘆一聲,記憶在腦海中回溯。

諸葛亮言語真誠,既有對匡扶漢室壯志的矢志不渝,亦有對諸葛喬的期待和關懷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當父母的,誰又真的能狠心讓幼子披甲上戰場呢,奈何身逢亂世,不能自主。”

看著以頭叩地的姜維,姜夫人長嘆一聲:“罷了!你跟你阿父一樣,都是這般的固執,老身不攔你了。”

“我不想當一個刀筆吏!”

撲通一聲,姜維跪在姜夫人面前:“阿母,阿父雖是因武勇而亡,但我以阿父為榮。”

不論是姜夫人還是姜維及其妻兒,站在誰的立場都沒有錯。

姜維驚喜抬頭,隨後再次叩首:“孩兒,拜謝阿母!”

“然,少年負壯志,奮烈自有時。”

“陛下跟我一樣,亦是幼年喪父。為求生計,陛下織過席,販過履,戎馬半生,只求能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夫人之心,我深有感觸。”

“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名。”

“姜伯母。”

知子莫如母,姜維這些年鬱鬱寡歡,姜夫人又何嘗不知?

“叔父帶著我與弟弟姊姊前往揚州時,又遭到袁術恃強阻攔,逼我叔父去豫章,叔父也因此捲入兵禍而亡。”

在同意了姜維習武事後,姜夫人的心情也為之一鬆。

“自那時起,我就立下誓言,定要以自身的才學輔佐仁義之主,來終結這個亂世。”

“若是以國家大義來說事,有大義綁架伯母的嫌疑。”

“阿母,請允許孩兒參武事吧!”

一旁的諸葛喬心中,亦受震撼。

姜夫人心情複雜。

“伯約兄氣概,令我欽佩。”

諸葛喬近前,單膝跪立行禮。

“若伯母不嫌我粗鄙,我願與伯約兄結為兄弟,今後不論我與伯約兄誰亡於戰場,都會護對方妻兒一生。”

“我自幼勤習武事,就是想完成阿父臨終前的遺憾,讓戰禍能休止,讓世間能少一些如我一般幼年喪父的悲劇。”

姜夫人心中雖然有萬千言語,但此刻竟不能說出口。

錯的只是這個亂世。

在這一瞬間,姜夫人彷彿從諸葛亮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姜維,那種經歷了戰禍的痛苦卻無法讓子嗣避免戰禍的無奈。

見姜維跪求,姜維的少妻也跪在身邊:“君姑,夫君這幾年一直都是鬱鬱寡歡,若不能讓夫君遂心中壯志,我心亦是不安。還請君姑成全!”

“在我年幼時,家父遭黃巾之禍,因病去世;曹操兵屠徐州時,家母又在逃往途中病逝,家兄也在途中走散。”

“因為我知道,阿父是為了他的信義而亡,亦是為了保全冀縣,保護阿母和年幼的我。”

只是姜夫人實在不想讓姜維去碰武事,生怕姜維有個意外,讓賢惠的兒媳將來飽受喪夫之苦,讓年幼的孫兒幼時就沒了父親。

姜夫人也深知,以姜維的性格,攔是攔不住的。

哪怕姜維對外宣稱不願為將,但這些年依舊在結交義士、蓄養死士孤兒,更是每日裡不怠的研習兵法武藝,盼望著姜夫人鬆口的那一天!

姜夫人將目光看向諸葛亮:“丞相,令郎方才說要與伯約結為兄弟,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諸葛亮見姜夫人鬆了口,這心頭也是一鬆,微微撫髯笑道:“伯松要認義兄,我又豈會阻攔?伯松和伯約,皆是少年英傑,皆有麒麟之才。”

“若能義結兄弟,亦是漢室之幸!”

姜夫人笑道:“既然丞相同意了,那老身今日就與丞相一同作個見證。伯約,還不快上前行禮!”

雖然同意了讓姜維從武為將,但姜夫人這心思也是玲瓏。

諸葛喬是諸葛亮的長子,這姜維跟諸葛亮當了義兄弟,以後姜維在官場上也能有個照應,而不會再跟姜囧一樣文武兼備卻在仕途碰壁。

姜維本就跟諸葛喬惺惺相惜,兩人又都是當世少有的少年才俊。

對這結義的事,姜維自然是欣然認同的。

在諸葛亮和姜夫人的見證下,姜維與諸葛喬對天地盟誓,結為義兄弟。

姜維年長為兄,諸葛喬年幼為弟。

“丞相,伯約就託付給你了。”姜夫人看向姜維的眼神中,有慈愛,有不捨。

諸葛亮承諾道:“夫人放心,伯約既然與伯松結為了兄弟,我自然也會視伯約為子侄。”

暫別了姜夫人,諸葛亮再引姜維與諸將相聚。

得知姜維跟諸葛喬結為了義兄弟,馬謖頓感擔憂:丞相該不會真的要讓姜維來都督隴右五郡吧,若不能在街亭立功,我就只能在丞相身邊當個小小的參軍了。

馬謖暗暗發誓。

只有立下奇功,才能讓眾將信服,才能如兄長馬良一般,真正受到劉備的器重!

正議間。

趙雲部將陳鳳返回:“丞相,趙將軍奉令前往攻取廣魏郡。雖然攻下了廣魏郡治所臨渭,但廣魏太守和臨渭的兵馬卻不知所蹤。”

“趙將軍心中犯疑,不敢留駐臨渭,引兵先去取臨渭北部的略陽縣了,特令我星夜返回請示丞相。”

諸葛亮蹙眉:“取地圖來!”

馬謖迅速將地圖鋪開,然後在臨渭和上邽兩城一指:“臨渭亦在渭水,位於上邽以東,恐怕是郭淮得知丞相出兵隴右,擔心隴右諸軍被各個擊破,將臨渭的駐兵都調去了上邽。”

諸葛亮眉頭緊鎖:“郭淮能當雍州刺史,謀略果然不同凡響。”

“他將臨渭的兵馬抽調到上邽,保全了廣魏郡的兵馬,等子龍離開臨渭,又能再引兵奪回臨渭。”

“這是在故意避戰藏兵,讓我摸不清他的意圖!”

倘若臨渭的兵不被調走,趙雲就能強攻臨渭,然後再借破臨渭擒廣魏太守的聲勢迫降廣魏郡的略陽、平襄和清水三縣。

廣魏郡就能盡在掌控。

而如今。

廣魏太守和廣魏郡的駐兵都避戰而走,就等於在諸葛亮的心腹之地埋了顆釘子。

諸葛亮若是要往北再取安定郡,就得擔心郭淮會不會奇襲後方。

到時候涼州兵和長安兵抵達,諸葛亮這支入隴右的兵馬,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失策了!”

“沒想到郭淮竟然會如此果斷。”

諸葛亮暗道失策。

然而這世事本就難以全盤預料,有得必有失。

郭淮出現在天水郡讓趙雲趁機速奪了冀縣;但也因此讓郭淮提前調走了臨渭的駐兵而讓趙雲撲了個空。

諸葛喬分析道:“我以為,郭淮調走臨渭的兵馬在上邽藏兵,此意重在牽制。目的是想拖延時間,等長安的援兵抵達隴右。”

“車騎將軍不僅要取南安郡和隴西郡,還得防備金城郡的郝昭魏平引兵救隴西郡,短時間內難以顧及東面戰事。”

“要破此局,唯有將郭淮引出上邽!”

諸葛亮凝聲問道:“如何引出郭淮?”

諸葛喬將手指向街亭:“放棄搶奪安定郡,直接去搶街亭!郭淮若得知我軍去搶街亭,就絕對不敢一直待在上邽。”

“上邽到街亭有水路前往,中間有一小城,名為列柳城。可讓黃老將軍引兵駐守列柳城,阻斷郭淮北上街亭的去路。”

“郭淮若是離開上邽,立即讓埋伏在上邽外的馮習搶佔上邽斷郭淮歸路,再通知略陽的趙將軍引兵再搶臨渭,優先擊破郭淮!”

“若敗郭淮,遠勝得一安定郡,且漢中到天水的糧道也不會再受到威脅。”

“擊敗郭淮後,丞相再令眾軍齊聚街亭,與長安來援的魏兵對峙!”

“屆時,北至街亭,南至臨渭,皆為我軍掌控,斷隴之計也就成功了!”

“最多一個月,未降的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必會有官吏驚懼投降,隴右傳檄可定!”

諸葛亮當機立斷,問道:“何人願往街亭?”

馬謖見機會來了,當即請命:“丞相,我願親往街亭,阻擋長安來的魏兵。”

黃忠頓時蹙眉:“街亭重地,你一介參軍,從未經歷戰陣,如何能守?不如讓魏鎮北前往。”

張南、陳式等將亦是紛紛反對。

馬謖一個從未帶兵的,去守街亭,那不是在搞笑嗎?

馬謖見眾將反對,頓時心急:“丞相,我願立軍令狀,如不勝,請斬我頭!”

魏延不客氣的喝道:“馬參軍,用兵豈能兒戲?若是丟了街亭,你立了軍令狀又有何用?”

馬謖強忍怒氣,目光看向諸葛喬。

馬謖很清楚,能不能去守街亭,目前就只需諸葛喬一句話。

諸葛喬見狀,制止了眾將:“我也認為,可讓馬參軍去守街亭。”

黃忠、魏延、張南、陳式等將,紛紛愕然的看向諸葛喬。

魏延更是直言問道:“輔漢將軍,你莫非是要讓馬參軍帶兵去送死?”

諸葛喬微微凜言:“魏鎮北誤會了,我又不是小肚雞腸的人。”

“只是我以為,馬參軍通曉兵法,又善巧思,若以馬參軍未經歷戰陣就斷言馬參軍守不住街亭,有失偏妥。”

“當然,這街亭重點,也是不可兒戲。”

“可令馬參軍為街亭主將,我率無當飛軍五部,魏鎮北率南鄭勇卒兩部,姜都尉率冀縣勁卒兩部,同往街亭。”

“主將又不需要親自臨陣衝殺,丞相可再分馬參軍一部精兵,居中排程。”

“如此,街亭萬無一失!”

“諸位,丞相也未曾經歷戰陣,也是第一次統兵,難道你們也要說丞相是紙上談兵嗎?”

“大家都是同僚,要彼此信任,如今敵軍未至,就先內訌,豈不是讓人笑話?”

話音一落。

黃忠的表情有些怪異。

魏延不服馬謖,諸葛喬和姜維又是義兄弟,倘若到了街亭諸葛喬不想聽馬謖排程了,馬謖能指揮的兵馬就只有一千人。

馬謖早就知道諸葛喬的用意,若是排程有問題,諸葛喬就會臨陣奪權。

即便如此,馬謖也不願意放棄這個統兵的機會!

只要排程不會有問題,那這街亭的功勞就都是馬謖的,今後誰還敢說他馬謖只是個紙上談兵的?

馬謖再請命道:“請丞相分我一部兵馬,與眾將同行。我定能守住街亭!如有失誤,我甘願受罰!”

諸葛亮掃了一眼眾將,凜言下令:“伯松言之有理,戰事兇險,眾將不可再疑。”

“令,參軍馬謖為主將,輔漢將軍諸葛喬、鎮北將軍魏延、牙門將向寵、都尉姜維為副將,各引本部兵馬,即日起,速往街亭佈防。”

“若有因私廢公誤我大事者,軍法處置!”

諸葛喬見諸葛亮將向寵一部調給了馬謖,遂知諸葛亮猜到了自己的意圖。

畢竟這次比起上回跟諸葛亮討論時,諸葛喬新增了姜維加入,馬謖真正能調動的兵更少了!

向寵性情平和,為人善良,精通軍事,用兵最是方正嚴謹。

諸葛喬的無當飛軍中,本就有王平、馬忠、句扶和張嶷這四個虎將,如今再加上魏延、姜維和向寵,稱一聲“街亭八虎將集結”也不為過。

至於街亭八虎將會不會變成街亭九虎將?

哈?

眾所周知,馬謖只是街亭主將,不是街亭虎將。

魏延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住了要問的話,拱手應命。

諸葛亮又看向黃忠:“黃老將軍,伱與陳式各引一部兵馬,前往列柳城設伏,我會遣人通知子龍與你配合。”

“一但郭淮出現,能擒則擒,能殺則殺,若不能擒殺,也決不能再讓他留在隴右!”

黃忠領命道:“丞相放心,老將在列柳城,郭淮就別想離開!”

諸葛亮單獨留下了馬謖,仔細給馬謖叮囑街亭的防禦部署。

魏延則是找到了諸葛喬,語氣有些不善:“輔漢將軍,你為何要讓馬謖當這主將,還讓我等都聽他的命令?”

讓一個參軍當主將,魏延這心中著實氣不過。

諸葛喬輕笑:“魏鎮北,何必急躁。”

魏延冷哼一聲:“輔漢將軍還是先告訴我原因,否則我這心頭不順,難以釋懷。”

諸葛喬掃了一眼左右,拉魏延到了僻靜處:“魏鎮北,倘若得了隴右,丞相讓你都督隴右五郡,你意下如何?”

魏延一愣:“為何要讓我都督隴右五郡?”

諸葛喬細細說道:“魏鎮北,你想想看。”

“這車騎將軍、衛將軍和翊軍將軍,他們肯定是不會留在隴右的。”

“留在隴右的,就只能是我們這些小輩。”

“伯約兄初降,不適合留在隴右;而我要去搶關中,也不適合留在隴右;其餘眾將,要麼資歷威望不足,要麼不懂撫民理政。”

“除了魏鎮北,還有誰適合留在隴右?”

魏延一愣:“你讓我等為副將,就是為了給馬謖攢軍功,讓他有足夠的資歷威望都督隴右?”

諸葛喬搖頭:“並非如此!”

“馬參軍此人有才學但過於自負,雖然到了而立之年但心性不穩,難以獨擋一面。”

“若不能經歷一次戰陣毒打,他就改不了這自負的毛病;丞相又對馬參軍頗為信任,一心想培養馬參軍。”

“我若勸得太過,難免有嫉賢的嫌疑;我亦不可能時時刻刻的盯著馬參軍。”

“與其讓馬參軍今後因為自負而誤事,再演昔日廖立丟長沙的禍事,不如讓馬參軍在街亭長長見識。”

“倘若馬參軍能幡然醒悟,從此變得謙遜,丞相的壓力就能減輕了;倘若馬參軍改不了他的臭毛病,丞相斷然也不敢再重用馬參軍。”

“至於街亭重地,有我和魏鎮北同往,又豈會讓馬參軍誤了大事?”

“魏鎮北,丞相如今亦是第一次統兵,倘若我等遇事就反對,丞相的威望何在?”

“丞相,才是北伐的主帥!”

諸葛喬加重了語氣,不論馬謖能力如何,諸葛亮的威望是不能被質疑的。

哪怕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在決策上有紕漏,諸葛喬也要維護諸葛亮在軍中的威望。

諸葛喬不會去反對諸葛亮的決策,而是會選擇替諸葛亮查漏補缺。

就如同在南鄭議軍時,諸葛喬會喝斥眾人“爭辯平取隴右和子午谷用兵,就是在浪費時間”。

同樣。

諸葛亮信任馬謖這事上,諸葛喬也不能傻愣愣的就站在諸葛亮的對立面直言反對。

對諸葛喬而言:諸葛亮在北伐中的威望,是第一位的!

魏延的怒氣也逐漸消失,縱然驕傲不願跟人結交,此刻也不禁欽佩諸葛喬的胸襟:“輔漢將軍的器量,我不如也!”

諸葛喬返回無當飛軍營地。

召來王平、張嶷、馬忠、句扶、姚伷、龔祿、柳隱、杜禎、柳伸和麋照十人。

“諸位,你們一直都嚷嚷著要立功,現在立功的機會來了,就是這任務有些艱難,稍不留神就得沒命。”

“因為我們的對手,極有可能是曹魏的左將軍張郃,此人戎馬半生,作戰經驗極其豐富,麾下也多是勁卒老卒。”

“無當飛軍的軍士雖然在南中的時候有過小打小鬧,但其實都是沒經歷過大戰的新兵。”

“按照無當飛軍的慣例,沒作好死戰準備的,可以先退出;否則到了街亭,誰要敢怯戰,那就休怪軍法無情了。”

諸葛喬坐在主位,將去街亭駐守以及可能遇到的危險,告訴了王平十人。

張嶷笑道:“將軍幾時見過我等怯戰?”

糜照拍了拍胸甲:“將軍,誰都是從新兵過來的。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陣,但也有敢戰的勇氣。若我真的怯戰了,將軍可斬我首級以正軍規!”

眾將皆笑。

既然選擇了加入無當飛軍,就要有死戰的覺悟。

“很好!”

“將是兵的膽!將訊息都傳入軍中,不要勉強任何一個軍士。”

“只要有要退出的,都允許他們退出;當然,也要告訴他們,若是退出了,今後就不再是無當飛軍的軍士了。”

“無當飛軍,不留懦夫!”

諸葛喬語氣一寒,眾將亦是凜然。

王平等將如何去激勵士氣,諸葛喬沒有去理會。

這是王平等將應該具備的能力。

若事事都要諸葛喬去親力親為,又何須將王平十人徵調入無當飛軍。

諸葛喬要做的,就是保證好無當飛軍的錢糧軍功,賞罰分明。

只要讓無當飛軍的每個軍士都相信:跟著諸葛喬,能打勝仗,能立軍功,更不會被貪墨了軍功,就足夠了!

將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