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章 曹丕御駕入潼關,司馬懿臨陣換將(

第214章 曹丕御駕入潼關,司馬懿臨陣換將(加更求月票求追)

片刻後。

夏侯楙又大叫起來:“不!潘濬一定是內應,他必須是內應!潘濬若不是內應,那我必被問責。”

“朱靈將軍,立即通告城內眾官吏,潘濬投敵,長安城岌岌可危,我要親自前往洛陽求援!”

“請朱靈將軍引長安眾官吏,一定要死守長安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朱靈面色頓時一黑。

要跑路就跑路,說得這麼冠冕堂皇。

這“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難道只用來約束我等的嗎?

想到夏侯楙的身份,朱靈暗暗一嘆:“安西將軍,倘若你出城再遇到魏延,又該如何?”

夏侯楙篤通道:“上次是我失算了,我不該乘坐馬車,而是應該乘船直接去潼關,順流而下,半日就可抵達!”

“到了潼關,讓信使加急一日就能抵達洛陽,洛陽出兵到長安,急行軍也只需要六七日。”

“最多十日,洛陽的援兵一定能抵達長安城!”

“朱將軍,長安城就拜託給你了,相信我,我一定能請回援兵!”

“只要你守住長安城,我一定在陛下面前為伱請功!”

上回是夜間偷偷出城,夏侯楙不敢在夜間走渭水水路。

萬一這夜間船翻了,那就得去渭水餵魚了。

這次不用偷偷出城,又是白日,夏侯楙自然要選擇最安全的水路。

朱靈見夏侯楙態度堅決,只能道:“安西將軍,倘若鎮西將軍真的敗了,我未必能震懾這長安城宵小。”

“若能請得援兵來,還請星夜遣人告知,如此也好安眾人之心。”

夏侯楙信誓旦旦:“我這人,最守信用!”

朱靈暗暗嘆氣,遂替夏侯楙準備了快船,又安排了幾個會水的隨行護衛。

夏侯楙這次前往潼關很順利,路上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到了潼關。

夏侯楙即令潼關守將派遣信使星夜兼程的前往洛陽送信。

潼關守將不敢怠慢,挑選了最得力的信使和最善長途奔跑的戰馬。

信使日夜兼程,雖然中途也有換馬,但也差點將幾匹馬兒都跑廢。

得知關中危急,曹丕嚇得冷汗都冒出來了。

“腐儒壞朕大事!”

曹丕老早就想親征了,結果朝中大臣反對的太多。

這一來二去,就耽誤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糧草準備軍隊調集,曹丕的親征大軍到現在都剛剛走到函谷關以西的澠池。

此地距離長安尚有五百餘里。

曹丕急召中郎將吳質和中領軍朱鑠。

吳質字季重,朱鑠字彥才,這兩人再加上司馬懿和陳群,號稱曹丕四友,跟曹丕的關係匪淺。

曹丕親征,將曹真留在了洛陽都督軍事,策應四方。

吳質和朱鑠則跟著曹丕前往潼關督戰。

仔細分析了夏侯楙送來的急報,吳質看了一眼曹丕的臉色,斟酌道:“潘濬失節,致使關中戰事有了危機。”

“然而鎮西將軍麾下有司馬監軍以及張郃、鮮于輔等宿將,即便暫時缺了糧草也未必會大敗。”

“眼下最重要的,是遣人入關中,散佈陛下親征的訊息,讓劉備不敢輕舉妄動。”

“陛下則暫時捨棄大軍,只率禁衛奇兵入潼關,都督關中戰事。”

朱鑠也道:“季重言之有理。只要陛下出現在潼關,關中的軍民就不會驚慌;劉備定然也想不到,陛下會親征關中。”

曹丕採納了吳質和朱鑠的獻策,與武衛將軍許褚引親衛騎兵先往潼關。

吳質則與朱鑠、毋丘興、閻柔等將引大軍和輜重糧草押後而行。

兩日後。

曹丕抵達潼關,遣樂進之子樂綝,引百餘騎前往關中散佈訊息。

“曹丕親引十萬大軍到了潼關?”

探得情報的諸葛喬,微微詫異。

很快。

諸葛喬又有了判斷:“不,不對。”

“且不說曹丕在洛陽就沒十萬大軍,就算真的有,也不可能帶著十萬大軍出現在潼關。”

“估計是長安城的夏侯楙遣人去洛陽求援,曹丕大軍未至,故意用此計來迷惑人心。”

“此等伎倆,又豈能瞞得過我。”

黃忠憂心道:“伯松,雖然曹丕大軍未至,但曹丕聞訊肯定會派遣大軍來支援關中。”

“長安城的守將得到了訊息,定會死守長安城,想破長安城就更難了。”

諸葛喬搖扇大笑:“老將軍勿憂。”

“我本想再等幾日,等長安城的軍心民心再低迷一些,再舉兵攻城。”

“卻不曾想曹丕竟然會派人來散佈假訊息。”

“給曹丕獻策的人雖懂謀略,卻也不多。”

“若是曹丕忽然出現在長安城,反而會打我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只會加速他的滅亡!”

“傳令眾軍,捨棄輜重糧草,只帶一日干糧飲水,速往武功山!”

黃忠吃了一驚:“這裡的糧草足夠武當飛軍吃上兩個月,全都捨棄了?”

諸葛喬笑道:“我就算將糧食丟在這裡,也沒人敢來搶!趁著曹丕大軍尚未抵達,先破武功山曹彰。”

諸葛喬的行動很果決,只是簡單的給黃忠解釋後,就引五部飛軍往武功山而走。

與此同時。

藏兵槐裡的魏延也得到了“曹丕親引十萬大軍抵達潼關”的情報。

“定是夏侯楙那廝,又偷偷離開長安城了。”魏延敏銳的猜到了原因。

魏昌蹙眉:“曹丕若是抵達了潼關,這長安城的守將就會死守,那我們這幾日的努力就白費了。”

魏延冷笑:“戰場本就不可控,任何的意外都可能出現。”

“為將者要善於應對戰場的任何變化,果斷取捨。”

“曹丕抵達潼關的訊息或許是真的,他的十萬大軍在潼關必然是假的。”

“兵者詭道,越是表面唬人的情報,就越可能是假的。”

魏昌問道:“我等應該如何取捨?”

魏延看向武功山的方向:“陛下已經強攻曹彰數日,倘若這個時候我們去打曹彰的後方,詐稱長安城已經拿下,定也能唬住曹彰。”

“既然不能拿下長安城,那就先讓曹彰吃個敗仗。”

魏昌吃了一驚:“可我們不到四千人,如何能唬住曹彰?”

魏延篤信而笑:“誰說我們不到四千人?輔漢將軍在池陽,肯定比我早得到訊息。”

“我料輔漢將軍也會引兵來打曹彰的主寨,到時候兩軍合兵,近萬的兵力足以讓曹彰驚懼。”

魏昌訝然:“輔漢將軍也會來?”

魏延見魏昌還是不明白,輕嘆道:“昌兒,你應該多讀書。”

“曹丕既然派人在長安城下散佈曹丕在潼關的訊息,必然也會設法讓曹彰知曉。”

“即便我等在此截殺信使,也未必能盡數截殺。”

“若是走漏一個而我等又不知曉,那就真成了甕中之鱉了。”

“故而,我們要搶在曹彰得知這個訊息之前,先營造出長安城已經被攻破的假象!”

“不用多疑,等與輔漢將軍匯合,你自然就明白了。”

不論諸葛喬還是魏延,兩人的反應都十分的敏銳。

在得知曹丕這假情報的這一刻起,都不約而同的對戰術目的進行了取捨。

雖然諸葛喬離得遠,但諸葛喬比魏延要先一步出發,而魏延有意等諸葛喬,因此這行軍速度更慢。

再加上無當飛軍本就最善行軍,兩支兵馬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抵達了曹彰主寨的後方。

諸葛喬與魏延合兵一處,彼此交換了情報。

魏延又將潘濬押出來:“運氣不錯,生擒了潘濬。”

潘濬此刻被綁得結結實實的,又披頭散髮,十分的狼狽。

見到諸葛喬的時候,潘濬眼中閃過幾分恨意,又偏頭看向一旁。

對潘濬而言,諸葛喬就是人生的噩夢。

“潘承明,三年不見,你在偽魏的日子似乎沒你預想中的那般美好啊。”諸葛喬戲謔的看向潘濬。

諸葛喬跟潘濬間的恩怨,談不上對錯,更多的是立場。

當潘濬選擇叛漢投曹的那一刻,諸葛喬就已經將潘濬視為必殺目標了。

潘濬冷哼:“成王敗寇,我沒什麼好說的。要殺就說,何必多言!”

諸葛喬笑道:“何必急著求死呢,好歹也得拿你當個人情,我對廢物利用是很感興趣的。”

潘濬看向諸葛喬的眼神更恨了:“諸葛喬,你不要得意。”

“你雖然不到二十就立下諸般功勞,堪比昔日霍去病,可即便是霍去病也是英年早逝。”

“奪天之命,註定不能長久;等你死後,你諸葛家也必會如霍家一般滿門皆滅。”

“帝王無情,除非你肯篡位自立,否則你諸葛家註定會被劉備父子除掉。”

魏延臉色驟變,右手下意識的按住了刀柄。

諸葛喬大笑:“潘濬,我諸葛喬生來就是奪天之命,否則我也不會來到這個世上。”

“至於我能不能長久,你猜不著,我也猜不著。”

“可你要說我死後,諸葛家就會如霍家滿門皆滅,那我只能說,你太小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了。”

“不是人人都跟你一樣,重私慾而輕恩義。”

“天下很大,大到你無法想象,而我的器量也如這個天下一般開闊。”

“你是永遠無法理解的!”

潘濬見諸葛喬面色如常,知道方才的話未能動搖諸葛喬的內心,於是冷哼一聲,不在開口。

諸葛喬揮了揮手,軍士將潘濬押下。

魏延欲言又止,斟酌用詞:“輔漢將軍,我應該直接將潘濬殺了的。”

諸葛喬不以為意:“阿斗乃是我的義弟,又豈會因為潘濬的些許言語而對我心生忌憚?”

“至於今後朝中是否會有搬弄是非的,不用我出手,阿斗就會替我解決掉。”

“這種小事,不必在意。”

“當務之急,是給曹彰致命一擊,以大勝入長安,讓曹丕不敢出潼關半步!”

在曹丕未散佈訊息前,諸葛喬是準備慢慢的磨曹彰和長安城計程車氣,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

強攻的傷亡代價太大,這對本就兵少的炎漢不是最佳策略。

雖說不能用最佳策略,但這不意味著諸葛喬就不會用強攻的方式。

戰場本就瞬息萬變,不可能全都按照諸葛喬的劇本來走。

比的就是誰更善於臨機應變,誰更善抓住戰機!

當即。

諸葛喬讓糜照引騎兵繞過曹彰的營寨去跟劉備交換情報,稍作休憩後,與魏延兵分兩路,出現在曹彰營寨後方。

這虛張聲勢也是不能少的。

“長安城已破,爾等何不速速投降!”

一陣陣勸降聲此起彼伏。

訊息很快傳到中軍帥帳,曹彰本就被劉備的幾日強攻煩得毛焦火辣,聽到“長安城已破”的訊息,曹彰差點一口氣沒接上來。

“長安城怎麼可能破?”

“你敢亂我軍心?”

曹彰怒目盯著報信的小校,嚇得小校雙腿直打顫。

小校連忙辯解:“將軍,是後方的漢狗在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司馬懿則是凝聲詢問:“可有看清旗號?有多少兵馬?”

小校道:“是偽漢的輔漢將軍諸葛喬、鎮北將軍魏延、衛將軍黃忠、忠信將軍王平、忠義將軍馬忠,其餘的我沒看清。”

“我不知道有多少兵馬,但絕不會少於五千人。”

司馬懿面色一變:“諸葛喬和魏延全都來了!遭了,長安肯定出事了。”

“將軍,我們不能再在這裡跟劉備對峙了,必須儘快突圍去長安城。”

曹彰遲疑:“我們還未敗!只要擊退劉備,哪怕長安城真的被奪了,也能再奪回來。”

司馬懿急道:“鎮西將軍將軍,我軍糧草只能支撐數日!”

“若不突圍,待到糧草斷絕,這幾萬大軍都得折損在此地!”

“孰輕孰重,鎮西將軍難道還看不清嗎?”

“只有回到長安城,我們才能覓得反擊的機會!”

見曹彰依舊不肯下令,司馬懿自懷中取出曹丕賜予的聖旨,喝道:“有陛下聖旨在,眾將聽旨!”

曹彰臉色大變:“司馬懿,你難道想臨陣奪權?”

司馬懿冷哼:“鎮西將軍,我本無意與你爭執,可你卻總是想要跟劉備硬碰硬。”

“即便是先帝在的時候,也不敢小覷劉備,你為何要非得逞能?”

“用兵乃國家大事,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安危,不可不察!”

“我不願動用聖旨,是希望鎮西將軍你能善納良言,可你卻一意孤行。”

“今日我不得不動用聖旨,才能阻止你繼續犯錯!”

夏侯霸見司馬懿竟然敢奪權,怒喝道:“司馬懿,你可知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嗎?”

“住口!”司馬懿銳眼如鷹:“夏侯霸,我讓鮮于輔助你,就是不想在不明情況下誤殺了潘濬。”

“可你卻在潘濬再三忍讓的時候依舊選擇跟潘濬的兵馬交鋒,中了賊兵詭計尚不自知。”

“若我是魏延,必會擒了潘濬再去詐取長安城,你不知反省,還敢再次口出狂言!”

“你一介莽夫,懂個屁的兵家大忌!”

司馬懿心情激動,語氣也變得嚴厲。

張郃近前一步:“願聽監軍號令!”

張郃一開口,蘇則、李輔、鄧賢紛紛向司馬懿表態。

尤其是蘇則,對曹彰固執的要跟劉備在武功山對峙很是不滿。

若曹彰肯早些時日退回長安城外,又豈會有現在的險情?

鮮于輔、戴凌、劉若等將猶豫了一陣,也向司馬懿表態。

片刻間。

整個帥帳只有曹彰和夏侯霸不肯聽令。

司馬懿不再理會曹彰和夏侯霸,遣將急召于禁。

于禁被曹彰禁足後,一直都在軍營中閒置,現在司馬懿拿聖旨奪權,自然不會忘記于禁這個宿將。

待得於禁到來,司馬懿快速的下達軍令:“張郃聽令,你麾下兵馬最是精銳,不計生死,給我將諸葛喬和魏延的陣型撕開,掩護大軍撤退!”

張郃拱手:“謹遵監軍之命!”

司馬懿又看向于禁:“于禁聽令,給你五千銳士斷後。”

“別人怎麼看你,我不知道也不”

“我只知道,你是我向陛下舉薦的,我不希望再聽到你投降。”

“先帝之恩,也該是你報效的時候了!”

于禁精神一震,那花白的頭髮彷彿也光彩了許多:“末將於禁,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司馬懿逐一下達軍令,將突圍斷後掩護等等軍令安排的井井有條。

最後。

司馬懿又看向曹彰和夏侯霸:“曹彰聽令!”

曹彰怒目盯著司馬懿,不肯接令。

司馬懿冷哼一聲:“算了,不想接令我也不為難你。先帝口中的黃鬚兒,也不過如此。”

“虧我當初還向陛下舉薦你,讓你自封地來到關中,結果你連家國大事私事公事都分不清。”

“先帝有你這兒子,真是令先帝蒙羞!”

被司馬懿這一激,曹彰再也維持不住高傲,哼聲道:“司馬懿,你別激我,有什麼軍令你就說。”

“我若是皺一個眉頭,就不配當曹家的子孫!”

司馬懿下令道:“給你五千騎兵,以夏侯霸為副將,去打劉備的後軍,配合于禁斷後。”

夏侯霸怒道:“司馬懿,你這是讓我等去送死!”

司馬懿看也不看夏侯霸,只是盯著曹彰的雙目。

曹彰握緊了拳頭:“末將曹彰,領命!”

夏侯霸急道:“將軍——”

曹彰止住了夏侯霸,咬牙道:“司馬監軍才是主將,我等聽命就可以了。”

見曹彰也領了軍令,眾將看向司馬懿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敬畏。

司馬懿目光如炬,面容冷峻。

臨陣換將雖然是兵家大忌,但也得分情況。

曹彰剛愎自早引起了諸將的不滿,若不換將,眾將難以齊心。

司馬懿下達的軍令雖然銳氣不足,但謹慎有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軍力。

評價一個主將是否有統兵能力,往往不在於主將能打多少勝仗,而在於主將能在一場大戰中保全多少的兵力。

似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即便贏了,也等於是在虧空本國的國力和民心。

誰願意跟著一個經常死人的將軍打仗啊!

司馬懿看向武功山的方向,內心變得無比的冷靜:從現在起,才是真正的軍爭!

武功山。

糜照策馬來見劉備,向劉備交換了情報。

聽得曹丕御駕親征,又在關中散佈十萬大軍入潼關的訊息,劉備的眼神也瞬間變得冷冽:“曹丕身邊也有能人啊,如此一來,就無法用欺詐的手段去取長安城了。”

法正分析道:“曹丕用此詭計,也意味著他的大軍尚未抵達潼關。”

“伯松和文長都看穿了曹丕的詭計,故而選擇來打曹彰的營寨。”

“趁著曹彰尚不知長安城的真實情況,陛下可催軍強攻。”

“同時再遣人入南鄭,將曹丕親征的訊息告知丞相。”

“既然敢來關中,就別想著輕易離開!”

劉備冷笑:“曹丕想跟朕爭雄,朕也想看看這曹家兄弟有多少的能為。”

“傳令眾將,強攻曹彰大寨,無令不得退後!”

“先破寨的,加封萬戶侯!”

萬戶侯,那可是最高等的侯了,代表的就是地位、財富、權力。

劉備這是鐵了心要破曹彰的大寨了。

即便是馬超和張飛也忍不住興奮起來,萬戶侯,那可是武將最高榮耀了。

軍職不能繼承,侯爵卻能傳子孫後代。

“兄長,俺願為先鋒!”張飛率先請命。

哪怕張飛跟劉備出生入死,這軍功不足也是不能加封萬戶侯的。

如今有了機會,張飛是不肯讓與他人的。

馬超亦是不甘落後:“陛下,論驍勇善戰,捨我其誰!我為先鋒,定能先破大寨!”

張飛虎眼圓瞪:“孟起,你要跟俺比高低嗎?不如你我先打一場!”

馬超亦是虎眼圓瞪:“打就打,我會怕你?”

劉備見張飛和馬超起爭執,喝斥道:“大戰當前,豈有時間讓你二人比試?”

“你二人皆為先鋒,破寨斬將,若齊力破寨,皆為萬戶侯。”

張飛和馬超不敢再爭執,遂抱拳領命。

劉備又看向趙雲、張南等將,下令道:“朕也知道,這幾日攻寨將士疲憊。只要破了此寨,朕必有厚賞。”

“傳令諸軍,今日朕親自擂鼓助威!”

大漢皇帝親自擂鼓助威,這是何等的令人振奮。

眾將紛紛抱拳應聲:“願為陛下效死!”

加更求月票<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