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剛剛從書房的紙墨香氣中脫身,匆匆跑到府邸的大門前。她心中還回蕩著剛才從書房傳來的訊息——那位跪在門前,聲淚俱下、嚷嚷著要見法家大聖人的老者,竟然是當朝權傾朝野的丞相李斯。這個訊息如驚雷般在她耳邊炸響,讓她震驚不已。
她不禁好奇地瞥了一眼身後那些同樣跪在地上的人,他們雖然都低頭不語,但從他們的服飾和舉止中,阿夏能隱隱感覺到這些人必定非富即貴。她心中暗自猜測,這些人恐怕也都是朝中重臣或是達官顯貴吧。
“丞相大人,公子有情。”阿夏的聲音微微顫抖,她儘量讓自已保持鎮定,但面對李斯這樣的重臣,她還是感到有些畏懼。她恭敬地敞開大門,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李斯聽到阿夏的話,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他大步衝到阿夏面前,急切地問道:“胡亥公子呢?他在何處?”他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彷彿即將見到多年未見的親人一般。
阿夏被李斯的激動情緒所感染,她哪裡見過這樣的場面,心中一陣慌亂。她的雙腳一軟,幾乎要跪倒在地上。然而,就在她即將失態之際,李斯迅速伸出手,一把抓住她的後衣襟,將她拎起,然後扶正。
“你先別急著跪,”李斯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我去見你家公子。”
阿夏定了定神,心中暗自慶幸自已沒有被李斯的氣勢所嚇倒。她恭敬地回答道:“還……還請隨我來。”說完,她轉身引路,帶著李斯向府邸深處走去。
李斯向身後眾人投去一個眼神,示意他們留在原地等候。隨後,他獨自一人跟隨著阿夏,走進了這座深宅大院。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不知道即將見到的胡亥公子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驚喜或震撼。
書房前,阿夏去其中通報了一聲,隨後給李斯做了個請的手勢。
李斯懷著滿心的期待和一絲緊張,闊步走進扶蘇的書房。書房內光線柔和,僅有一人端坐案前,正是扶蘇。然而,令李斯感到詫異的是,他心中的那位法家大聖並不在此。
李斯見過公子胡亥。”他恭恭敬敬地行禮,但心中卻充滿了疑惑。
胡亥抬頭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坐吧,是父皇讓你來的吧。”
李斯點頭應是,心中卻更加好奇:“正是。不知公子是否知曉,我此次前來,是為了《大秦憲法》而來?”
胡亥淡淡一笑,彷彿早已洞悉一切:“你激動什麼?”
李斯聞言,唰地站立而起,目光如炬,緊緊盯著胡亥,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還請公子告知我,這草案到底是何人所著?在下奉始皇之命,前來完善此等治國安邦的神書。”
胡亥微微一笑,似乎對李斯的反應早有預料。他示意李斯坐下。
李斯緩緩開口:“始皇說,公子這邊,有我想要的答案。”
接著,胡亥開始緩緩背出一些關於草案上的內容,每一個字句都深深地震撼著李斯的心靈。
隨後胡亥開始說出一些草案上沒有的條例,李斯他越聽越驚,越聽越激動。
“是你?”李斯震驚地指著胡亥,半天說不出完整的話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的黃口小兒,是自已夢寐以求的法家大聖,
“是我。”
李斯心中的震驚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激動和敬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復了情緒後,才緩緩開口道:“公子之才,實乃天下罕見。這《大秦憲法》草案若能得以完善並推行,必將使大秦更加繁榮昌盛。”
“公子,與我同來的還有些法家子弟,他們皆有才華,可否讓他們一同參與修繕?”李斯誠懇地提議。
胡亥微笑著搖了搖頭,道:“光法家一家,其思想畢竟有所侷限,此書應當盡全力而顧所有,我們需要集結百家之長,才能制定出真正完善的《大秦憲法》。”
李斯聞言,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原以為胡亥會看重法家的貢獻,沒想到他居然有如此深遠的考慮。
“公子,在下擔心的是,百家之中,有名有臉的基本都在朝堂之中,他們各有立場,若是要請他們來共同修繕,恐怕……”李斯遲疑了一下,沒有繼續說下去。
胡亥看穿了他的顧慮,淡淡道:“怎麼?擔心做不到嗎?或者,擔心這功勞會被其他人分走?”
李斯連忙否認:“不,公子,在下並非此意。只是擔心他們是否能夠齊心協力,共同為大秦的未來出謀劃策。”
胡亥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以大局為重,以秦國為先,定能克服這些困難。至於請哪些人來參與修繕,自然是有實力的、有見地的,那些尸位素餐的老傢伙確實沒必要請來。至於話語權,有你這位當朝丞相坐鎮,就足夠了。”
李斯聽到這裡,不禁對胡亥刮目相看。他沒想到胡亥年紀雖輕,但心思卻如此深沉、周全。這哪裡還是往日的紈絝公子,分明是一位心懷天下、志在千里的英明公子。
“公子所言極是,在下佩服。”李斯由衷地說道。
胡亥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煩請丞相大人去安排吧。我相信,有了你的協助,我們定能制定出一部讓大秦更加繁榮昌盛的憲法。”
李斯緩緩退出胡亥的書房,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他回頭望去,眼光深邃,隨後便走出了大門,門外一眾法家子弟早已等得急躁,也顧不得禮法,法家子弟們如潮水般湧來,紛紛圍在李斯身旁。
“聖賢怎麼說?”
“聖賢可有傳法?”
“聖賢的格局豈是我等可以揣測?”
李斯聽著這些話語,無奈一笑。他們這些人若是知道了所謂聖賢,不過一毛孩,會如何感想,那必然會鬨堂大笑,不信其言。
李斯安撫眾人,先把眾人帶回到自已的府上,在大堂之中,李斯端坐高堂,看著這些法家大能為了今日爭口用武之地的臉面,有些忍俊不禁。
胡亥公子說的是真沒錯,能者居上,有些尸位素餐的老傢伙確實沒有必要留在這裡了。不過關於百家著書的理論,李斯倒是有些不同打算。
李斯也有自已的私心,恃才自傲。不過眼前這些人同出一家,能用當然可以繼續用著。
“爾等先不急著關乎聖賢之事,當下,先完成陛下的旨意,修繕此書,若能以此書而御百家,那麼天下就當該以我法家為尊了。”
李斯這番話語一出,這些人自然聽出其中關鍵,若日後此書一出,法家的地位必然會水漲船高。然而,就在眾人熱血沸騰之際,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卻響了起來。
“李大人的意思是,除開我等意見,還得考慮其他家的意見?他們又不是法家,學問駁雜,如何能運用好法治之力?”
李斯看了一眼說這話的傢伙,簡直是鼠目寸光。
“把這廝請出去,莫要汙了眾人眼睛!”李斯十分不悅,隨著一聲令下,立刻有侍衛上前將那個不識時務的傢伙帶了出去。
“我們先修繕第一本方案”李斯繼續說道“若有何不穩妥之處再可請諸子百家之人解惑。”
聽到這裡眾人紛紛表示贊同,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只有博採眾長才能夠使法家更加強大。於是他們開始忙碌起來投入到修繕憲法的工作中去。
反觀胡亥這裡,在胡亥的書房內,他端坐在案前,目光深邃。儘管他表面上將草案的管理權交給了李斯,自已則當起了甩手掌櫃,但他心中的籌謀卻遠比任何人都要深遠。若是利用好法家而去接觸其他百家,那對自已的助益不可謂不大。
但,這個世界依舊以實力為尊,天下不只有一家大秦,若按照時間線,歐洲和非洲也有文明的誕生,但這個世界,地大物博,不知在遠方,是否也有這等文明存在。
修為得同思想相輔相成。
關於詛咒之事,胡亥更是深思熟慮。他利用趙高的人脈,精心策劃了一場刺殺張良的行動。在他看來,張良作為頂級智謀者,其威脅遠超過項羽。更何況,張良在舊韓地區還有著深厚的資源,這對於大秦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勇夫戰死沙場,也算一件合理之事。”胡亥喃喃自語,目光中閃爍著冷酷的光芒。他深知,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才是永恆的。而張良,就是他必須要剷除的障礙。
……
“奇怪,天數怎會有變?”李耳站在月球之巔,目光如炬,看著祖星,他觀察著天垂之象,原本應該如同暮年老龍的秦國氣運,此刻卻突然煥發出勃勃生機,彷彿重新回到了鼎盛時期。
“怪哉,怪哉!”
李耳喃喃自語,眉頭緊鎖。他的修為已經達到了傳說中的星靈十重,壽命悠久,實力強大,可以遨遊在星辰之間,宇宙之內,但就連這等修為,他卻也看不透著變數的源頭,飛昇對於李耳來說,還過太早,他早早就覺著,星靈之上還有境界,也就不急於這一時了。
他思索片刻,心中明白。
“看來還得親自去走一趟,才會有些收穫。”
……
長城關。
這座古老而雄偉的關隘,自古以來便是中原與異族、人界與魔界之間的分界線。關內,百姓安居樂業,農耕繁忙,雞鳴犬吠之聲此起彼伏,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然而,一旦跨過這道關隘,關外的世界便截然不同。
關外,烏雲密佈,黑雲壓城,彷彿整個天空都被厚重的黑暗所籠罩。這裡,少有魔物出沒,但並不代表這裡就是安全的。相反,正是因為魔物的稀少,才更顯得這裡的詭異與危險。
在關外的某處,有一處被稱為“魔骨堆”的地方。這裡堆滿了各種魔物的骸骨,有的龐大如山,有的細小如鼠,它們被隨意地丟棄在這裡,形成了一座座森然的骨山。這些魔骨,有的已經風化,有的還保留著生前的猙獰模樣,它們默默地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的戰鬥與殺戮。
長城關的守軍們深知關外的危險,他們日夜巡邏,嚴陣以待,確保魔物不會越過這道防線,侵擾關內的安寧。然而,他們也知道,魔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儘可能地減少魔物對關內的影響。
在這片被黑暗籠罩的土地上,長城關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界與魔界之間的道路。它不僅是中原的屏障,更是人類文明的象徵。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幻,長城關都將堅定地守護在這裡。
“武安君,看我給你帶什麼來了。”扶蘇的聲音充滿了興奮,他提著一隻碩大的魔豹屍體踏入營帳,臉上洋溢著狩獵歸來的喜悅。
白起抬起頭,目光從手中的兵書上移開,看向扶蘇。見到那魔豹的屍體,他微微點頭,表示讚許。但他的眼神中,更多的是對這位年輕皇子的成長和變化的欣慰。
他記得扶蘇剛來的時候,那是一個萬念俱灰的少年。嬴政將他送到這裡,希望他能在戰場上歷練,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然而,初來乍到的扶蘇對一切都感到迷茫和無助,他不知道自已的未來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殘酷。
時間最是能改變人心了。
“扶蘇,你做得很好。”白起微笑著說道,“這隻魔豹是你成長的見證,也是你未來道路上的一個小小里程碑。”
“不過,我最近有些感覺,關外實在是過於安靜了,若非必要,切不可再去了。”白起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嚴肅,他的目光深邃,彷彿在思考著什麼。
“扶蘇明白。”作為當朝儒家代表人物,他向來以聽勸為處世之道。他深知白起作為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其經驗之豐富,遠非自已所能及。
“報!將軍,營外有五人求見。”一名斥候急衝衝地跑來,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白起眉頭一皺,隨即揮手示意斥候進來彙報。斥候快步走進營帳,行了一禮後,便急切地說道:“將軍,營外有五人自稱是從咸陽來的勇夫,他們說是奉始皇的名義來伐魔窟。”
白起一聽,轉怒為笑。
“笑話,自已帶兵這麼多年都不曾有把握攻下魔窟,撈什子勇夫,無功無績,大放厥詞,我看是匹夫。”
扶蘇深知白起的性格,他雖然嚴厲,但對待事情極為認真。他理解白起的不滿,於是勸說道:“武安君,我們還是先見見他們,再做定奪。或許他們真的帶來了什麼重要的訊息或計劃。”
白起點點頭,認同了扶蘇的建議。他轉向斥候,吩咐道:“叫他們進來吧。另外,把公子手上打到的魔豹處理了,用其血肉來招待這些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