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那幾個從事這項工作的都是廠裡的子弟,本來就屬於無業遊民,廠裡如果再抓人,他們的父母肯定會非常憤怒,這個地方就別想在幹了。
雖然現在政府高喊要消滅新生的ZB主義,但一直都只是空口號,一直沒有出臺具體政策。馮初鋒的機修廠是合法的個體工商戶,有工商備案,所以他不能隨意拋棄自己的面子。在家庭的壓力下,馮初鋒中午決定外出吃午飯。
這一切都以一個鬧劇告終,增加了馮初鋒吹牛的話題,包括如何智鬥稽查隊,如何險些入獄的傳奇經歷。
“哥,董哥說了,我們可以與南方人合作。他說,到了別人的地盤,就要多聽別人的意見,否則你怎麼知道他們會對你做些什麼壞事!”老胖終於等到了陳軒,他已經聽說了齊州的事情,而且報信的周雙喜也跟著陳軒一起來了。
老胖認為自己多少算是立了一些功,他感到有些自得其樂。在這個深夜,他們在國道上相遇,這個待遇對老闆來說已經很隆重了,老胖覺得董明碩現在對他應該是有了信任,他也要好好看好南方市場,免得被本地人欺騙。
“我們的地方已經確定了嗎?”
“我們租了一個地方,蘇州人給我們找了一個郊區的學校,非常安全,離市區和國道都不遠,非常方便。”至於害怕當地人,根本不需要,他們有十幾個人,只要他們不去惹事,沒有人會找他們的麻煩。
“而且現在已經有幾十家小企業都有意購買裝置了。如果不是因為董哥的聲譽太高,說這邊的生意好,可能也做不成這麼多交易!”
“嗯,趕緊的吧,明天早上給董哥打個傳呼,告訴他這裡的位置。到時候他也會過來!”老胖意外地得知董明碩也會過來,他本以為只有陳軒會來與他分享這份榮譽。這生意涉及數百萬元,董明碩怎麼可能不過來看看呢?
董明碩駕駛著伏爾加,謝名和陳為跟在後面。他們從齊州出發前往丘山,陳為和謝名打算在丘山暫住。董明碩則是帶著妻子回到老家。這是他第一次上門拜訪,所以準備得非常充分,包括他的父母已經準備了好幾天,屋內外都一塵不染。
還沒進村,他的車就被堵住了。村裡的人從未見過這種車型,他們最常見的是拖拉機和摩托車,偶爾見過吉普車,但這種漂亮的車型還是頭一次見到。
董明碩差點想把車停在水溝裡,然後用大喇叭叫村裡的人來抬車,以此炫耀一下。
“喲,明碩,這可是個發財的機會啊!這輛車看上去真不錯,比我們縣長的車都漂亮吧?“
“哪有啊,三爺,這是朋友的車!“
“明碩,你領媳婦回來了,你媽媽都忙活了好幾天了,你得趕緊回去啊!“
董明碩把車開到院門口,看著劉瑾惠有些侷促不安的表情,他心中想笑,但也不好意思笑,畢竟新媳婦上門,都有點不知所措。
沈越影聽到動靜,從大門口探出頭來,看見是董明碩,還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她滿臉笑容地迎了出來。
“姑娘來了,快進來!“
“阿姨好!“
劉瑾惠不知道應該怎麼稱呼,思考了一下,還是叫她阿姨吧,雖然有點讓人意外,但這些稱呼並不重要,關鍵是媳婦順利入門。
劉瑾惠進屋後,只留下董明碩站在風中凌亂。
“你還站著幹什麼呢,快進來吧!“ 老孃的吆喝讓董明碩回過神來。
“你不是說明天回來嗎?怎麼今天就回來了?家裡的菜還沒準備好呢,讓你爸快去買菜吧,你姐夫和明陽都在鎮上呢!“
董明珠看著兄弟領著媳婦回來,興高采烈,只是家裡的菜還沒有準備好。
“不用買了,我都帶回來了!“ 董明碩說,他不能告訴母親,他回來的原因是躲避災害,所以已經在縣城裡備好了肉菜。
“那你幫我照看一下孩子吧,我去準備飯菜!“ 董明珠將懷裡的孩子遞給董明碩。
不到半個小時,劉瑾惠剛剛鬆了口氣,正想著是否要幫忙做飯,突然門口湧進了幾位中年婦女。
董明碩帶著新媳婦回來,這樣的訊息在農村傳播速度非常快,一些熟識的人都知道要前來看看。沈越影已經準備好了好幾天,大城市的媳婦自然要及時過來看看,瞭解一下城裡人和農村人的不同。
首位進門的是董明碩的親二嬸,儘管她們妯娌之間關係不好,但在這種場合,她還是趕緊前來登門拜訪的。董成春兄弟住得很近,所以他一來就注意到了董明碩。董明碩可以看出,他已經打扮整齊,頭髮也還沒幹。
“二嬸到了,快進來吧!“ 董明碩在門口的車上逗弄著小外甥女,看到二嬸來了,他招呼了一聲,劉瑾惠也趕忙跟著叫了一聲。
“閨女真是長得漂亮,我們家明碩真是有福氣啊!“
董明碩的親二嬸一來就夸人,口不擇言地讚美,一直說個不停,直到沈越影出門迎接。
這是妯娌之間的明爭暗鬥,我到了你門口,你如果不出來迎接,那就不好進去,畢竟我們也是要面子的人,不能隨便亂闖。
董明碩抱著小外甥女一同進了屋,劉瑾惠為二嬸倒了杯水,又誇了一遍。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年婦女到來,董明碩便插不上話,他們興高采烈地聊個不停,劉瑾惠感到自己的臉已經笑得有些僵硬,但她不得不保持微笑。沈越影覺得非常高興,心裡覺得家裡的兒媳婦在這十里八村可是最漂亮的,其他家的新媳婦似乎都不如她,所以她不在乎小兒媳的臉色。
小兒媳才剛進門兩個月,就開始跟她有意見,自己要單獨做飯,不想在這裡吃,也不願意做飯。她覺得這不合理,剛進門就要分家,這個小兒子也不行,總是聽著媳婦的,看來指望不上了。
董成春雖然是手藝人,但對田地方面毫無興趣,只想發展他的手藝事業。他有幾十個徒弟,每年都給他買酒,後來發現這手藝還能賺錢,就更加欣然接受了。這幾年,他全身心投入手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