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婉和寧宇回來後,就馬不停蹄地擴充套件業務,勢必把自已的公司規模擴大,這才能有更大的可能與歐陽集團鬥一鬥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總是殘酷的。歐陽集團作為這行業的老大,到目前還是沒有哪個公司敢與之抗衡。雖然她公司現在只是暫時存活下來了,但是否能永遠存活並發展還說不準。現在她必須找到一個可以與歐陽權實力相當的靠山,他們才能發展強大起來。而那劉洋就是他們所要的靠山
之前劉氏集團一直是由劉翔掌控的,劉翔也只是在英國內發展,當時並沒有想到國內發展,這是因為當時他認為國內的市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太多,最重要的是他也沒發現國內市場的潛力
但在劉洋接手公司也就是劉翔真正認他當養子時,劉洋因早就發現國內市場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於是他在沒真正接手前,就已經在國內作了幾年的市場調研和規劃。所以在他一上任時就立馬將自已的計劃付諸行動,當然結果也如他所願
之後他回國就是把英國所有的都轉移到國內來,因為他發現在英國的發展不如國內好,他可以藉著國內這東風讓自已成為整個行業的佼佼者
沈婉婉在調查劉洋時,隱約發現了他的野心,也有了和他發展成合作伙伴關係的想法。開始她還只是試探他更加深入去調查他,最後發覺得劉洋是個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得到這個人的幫助對於現在的自已百利無一害,所以在回國後就計劃著和他合作的事。
但沒想到事情會進行的這麼順利,覺得有些奇怪,尤其是劉洋看自已的眼神總感覺怪怪的,但又說不出哪裡怪。但又想了想,自已公司的發展潛力很大,劉洋這麼精明的商人也是看到這一點才和自已合作的,畢竟誰會想做賠本的買賣呢!
果然在沈婉婉和寧宇回來的半月之後,劉洋也來了。其實劉洋現在也想找一個合作伙伴,畢竟自已才從國外回來,根基還不太穩,他現在急需要一個合作伙伴。但這個合作伙伴又不能比自已大,要依靠自已並且有強大發展潛力,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已信得過的,所以沈婉婉的公司正好就符合這些條件,這是於公來講。而於私,幫助沈婉婉是劉翔的遺願,其實也是因為自已愛屋及烏
於是劉洋一下飛機就和沈婉婉簽訂了合同
之後這兩家公司互相扶持,合作共贏。不僅沈婉婉的公司步入了正軌,還還一路飛昇,行業排名僅次於蘇氏集團,在行業有了一定的地位。劉洋也憑藉自已對市場敏銳的觀察力和出眾的領導力和沈婉婉的幫助下,仍坐上了這行業的第二把交椅,但仍與歐陽集團仍是有一段差距
自此,歐陽集團不再敢隨隨便便的欺負自已公司了,更重要的是行業中的公司也不僅僅只倒向歐陽權一人,行業之間的競爭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激烈了,之前被打壓的小公司也漸漸敢與歐陽權對抗,行業也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
歐陽權也感覺到危機了,商人總是利益至上,他們從不做賠本的買賣。為了歐陽集團長期的發展考慮,他權衡利益下不再針對沈婉婉了而是向沈婉婉丟擲橄欖枝,可沈婉婉卻沒有接。因為沈婉婉知道這只是歐陽權另一種手段,想先示弱最後在背刺自已,她沈婉婉可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人,能一個人將公司發展成這樣,沒點手段和頭腦是根本不可能的,她果斷拒絕
歐陽權看到這個方法行不通,他開始覺得那自已就從自已的公司入手,開始他開始對公司進行整改,創新管理模式,淘汰一些老舊的制度,引進更多創新型人才,讓公司發展緊跟時代和市場的發展。
歐陽權讓歐陽浩去美國發展業務,表面是讓自已可以安心對付沈婉婉,但最重要的是想讓歐陽浩學習美國那邊的管理方式,為公司組建一個更加精銳的團隊同時透過美國市場瞭解整體國際市場的發展動向,這才是讓歐陽集團長久發展的方法
但這些總歸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此之前他根本沒有精力去對付沈婉婉的公司。這也讓沈婉婉和劉洋有更大的機會去發展,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他們都沒想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