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沉默了。
或許他也認為大秦一統天下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在他的意識裡,那一天不會這麼快到來,至少在他這一代。
更遑論蘇天口中的二十年了。
輕嘆口氣,呂不韋開口道:“你繼續,讓我看看你的信心到底從何而來。”
蘇天理了理思路,開始他的第二個觀點“民”
“相國大人,民包括兩個範圍。一是民生,二是百姓。其中百姓又分為兩類,關中地區的老秦人,和被征服的山東六國百姓。”
“民生自然不用多說,與民更始輕徭薄賦,從而恢復人口,降低山東六國百姓的抵抗情緒。當然這些現在來看還是為時過早,實施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相國大人微微點頭,戰爭還沒有結束,天下還未一統。
“而問題比較嚴重的是,關中老秦人。”
細品這句話,呂不韋的瞳孔猛然收縮。
他身居相國高位多年,對於秦國這部戰爭機器的瞭解是非常深的。秦國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離不開老秦人的幫助。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當初魏國戰神一般的人物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攻打秦國。老秦人可是組織了五十萬的軍隊,可謂是全民皆兵。
雖然結果不是那麼好。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當初的魏國可以算得上是國際霸主了,還抽到了一張軍政都加滿的SSR卡。
而在接下來秦國南征北戰的日子裡,老秦人也是出力最多,同時也是損失最大的。政哥一統天下的時期中,楚國故地(會稽郡)曾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叛亂。最後怎麼解決的?還是老秦人。
其實政哥當政的時候,各地也是會有起義叛亂的,並不是真的天下皆不敢有所異動。只不過還沒有成什麼太大的氣候,就被鎮壓下去了。
所以老秦人真的是為大秦帝國奉獻了一生,最後被漢高祖的約法三章給拉過去了。
由此可見,秦國應該對老秦人有所優待。至少羅馬帝國,蒙古帝國把他們的居民也是分了個三六九等。(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
而接下來的交談中也是很平常了,時代在進步,政治體制也是需要進步的。商君所制定的法律也是需要因時而異,而這些就要和最後的“君”來相互配合了。
至於如何改,蘇天表示已經有了大的框架,而真正細緻的地方則需要另一位法家大才了。
呂不韋抬了抬手,看向蘇天的目光也是越來越柔和,溫聲道:“你的觀點就先講到這,留到日後與我大秦王上講吧。老夫身為臣子,不可逾矩。不過老夫倒是對你口中的那位法家大才有些興趣,不知是何人能夠擔得起你口中改革商君法的大任。”
蘇天看向呂不韋,沒有一絲絲遲疑,“小聖賢莊荀子的弟子,韓國九公子,韓非。”
對面的相國大人面露思索,開始推測道:“你小子很聰明,雖然不知道你為何對王上有如此信心,不過你的謀劃卻是不得不令老夫讚歎。”
“先是獻出這篇論秦給老夫,從而依靠老夫在朝堂上的權勢來謀求高位,再以改良秦法需要韓非為由,順理成章的去韓國。”
“接下來就更加簡單了,如果韓非的本事真的那麼高,他的一兩篇著作又不小心被王上看見了,王上求才若渴的情況下,必定會前往韓國。”
“而更巧的是你這位已經有一定地位和名聲的大才,不小心在和韓非辯論時,展現了自己的治國才能,就拿這篇論秦來說,就足以讓王上對你青睞有加。”
“最後就是君臣同心,創造一番大功績的千古美談了。以白身去投靠和以九卿之位去投資,所獲得的信賴和回報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更何況這位王上還未親政,手中沒有多大大的權力。”
蘇天此時已經把頭低了下去,但是後背卻依舊挺得筆直。對於呂不韋能夠看出自己的謀劃,並沒有感到什麼奇怪,說到投資最強的祖師爺還得是眼前這位。
一句奇貨可居,讓現在還有人對政哥的血統存有爭議。
相國大人嘆了口氣,對於蘇天其實並沒有多少意見。自古以來都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自己以後做打算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何況這些謀劃對秦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真正讓他心有感觸的是,從蘇天的身上他彷彿看到了當初自己的影子。那時的自己也是心懷抱負,想要憑藉秦國這個舞臺,在史書上給自己留下濃墨的一筆痕跡。
可是正如那句話,提醒你該退休的往往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後輩。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上的年紀也是越來越大,自己在秦國這個舞臺還能有多長時間呢。
思緒越深,也就越難理斷。英雄遲暮啊。
不過這種感覺很快就被呂不韋壓到心底,看向蘇天,沒好氣道:“好了,你小子別在這裡裝了,繼續說說你的具體打算,莫非是想撈些軍功?”
蘇天這才抬起頭來,一臉敬佩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相國大人的一雙慧眼,小子打算隨我大秦的虎狼之師出征,第一個目標就是韓國。”
在秦國,要說什麼辦法升官最快,當然是和軍功爵制掛鉤的打仗了。至於為什麼是韓國,原因自然是當今七雄中,韓國可以說是最弱的,早已被大秦摁在地上唱征服了。
捏柿子都得挑軟的捏,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時明月與天行九歌的世界中,韓國的美女可以說是最多的。
咳,懂的都懂。畢竟都穿越了,還不能享受享受嗎?
說完,從寬大的袖中掏出了另一份竹簡,雙手恭敬的遞給呂不韋。這一操作即便是養氣功夫練到家的呂不韋,眼皮也是不自覺的抖了抖。
合著你小子是有備而來。
緩緩開啟竹簡,呂不韋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以在下拙見,秦東出一統天下的最大阻力當為趙國。而阻力之所在又分為三點,分別為帥、氣、與士卒。”
“而破局之法應以廟堂為主,軍事為輔。”
“總的來說,就是脅魏韓以攻趙,交齊燕而穩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