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安帝近來深感疲憊,總是精神不濟。
與重臣議政結束之後,甚至就在文和殿的龍椅上這麼睡著過去了。
還是海賢覺得榮安帝的狀態不太對,上前大著膽子將榮安帝拍醒了。
榮安帝不悅地睜開眼,只看到海賢滿眼擔心。
他一瞬的不悅又轉成了平和:“老東西,也不叫朕歇一會兒。”
海賢聽起來心裡都發顫:“陛下,您這些時日太累了,不如請太醫來給您請個平安脈吧。”
這樣的話,海賢之前也說過了幾次。
都被榮安帝否了。
海賢就是抱著被拒絕的心態說出的這句話。
沒想到,這次榮安帝就同意了。
海賢也高興起來了,他連忙命人去請太醫來。
榮安帝看著海賢這樣為他身子著想,他笑了笑,對海賢說道:“連日來,魏王多煩你了吧。”
海賢一頓,對榮安帝說道:“陛下,魏王也是關切陛下。”
榮安帝哼笑,“不必替他開脫,朕都明白。”
“他在小二那邊放的那把火,全無兄弟孝悌之意!”
說起宣王府年節當日那把火,榮安帝這會兒還是惱怒的。
魏王,畢竟是他的長子。
這麼多年投注在魏王身上的心血,也不遜於宣王。
這兩個前頭的兒子,榮安帝是很用心地在培養。
甚至也有些偏私魏王的。
巡鹽這樣的要務,能交給魏王去辦,就證明榮安帝是很認可魏王辦事的能力。
不管是他身邊的幕僚也好,魏王本人也好。
對榮安帝來說,魏王府整體還是得他看重的。
但那把火,不光是燒著了宣王府,還燒著了榮安帝的心。
為帝王者,若是如此不能容下兄弟,將來又如何可能愛護臣民?
哪怕榮安帝也手刃過自已的兄弟。
可他並不希望自已的兒子會有這麼殘忍的行為。
尤其是太子之位還沒定下,只是為了爭奪,就要下此毒手。
甚至,驚了宣王妃的胎,竟還有殺手!
榮安帝一想起來,就氣得想殺幾個人洩洩憤。
到底魏王是親子,榮安帝惱怒也沒有想要了他的命。
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榮安帝也知道宣王是受委屈了的。
可他心裡已經有了決斷,也有心想要再看看宣王面對他的委屈會如何處理。
若是因此對上親父皇心生怨懟,他就得好好掂量一下,這兩個兒子到底是怎麼被養成了這樣。
幸而宣王的態度很是平和,甚至有點兒無所謂。
這點,又讓榮安帝有點兒恨鐵不成鋼。
都被人欺負到頭上了,還抱著孩子傻樂呢。
榮安帝也是嘆息,小二也太老實了點。
受了這麼大委屈不吵不鬧的,他若不做點兒什麼,旁人也要以為他是不管小二了。
所以,榮安帝下旨冊封了宣王之子為榮山郡王。
他有心,特地選了榮字。
為的,就是展示他對小二,仍舊是偏愛的。
再加上那個後來迎客使的事,他還是放在了小二身上。
對於魏王,榮安帝也收回了不少權柄。
這一部分就交給了他與姜二爺聯手誆來的福王手中。
榮安帝也並不是和福王開玩笑。
他的確羨慕姜家兄弟倆如此齊心,可福王這傢伙光會躲懶了。
榮安帝偏生又對福王這個親弟弟諸多心軟,硬是由著他躲懶了這麼多年。
要麼說,還是姜二,腦子真是好用。
榮安帝當然也明白,姜二是為了自家女兒的婚事。
榮安帝有時也樂得賣臣工這個面子。
這姜二也躲了多少年了,該出來,還是得出來。
就是小兒女婚事,榮安帝也準。
若是從前,榮安帝只是為了讓英國公護宣王,現在,就是希望英國公府一家能成為輔佐宣王的英才。
姜懋自然不必說,他有多重要,想必小二是看得見的。
姜二麼,如今也是丞相了,屆時叫小二多往英國公府去,多跟這老狐狸學一學。
姜家的晚輩……
榮安帝想了想,他印象深刻的還是宣王妃。
寵辱不驚,氣質沉穩,哪怕是與貴妃在一處,也不落下風。
榮安帝很滿意自已挑選兒媳的眼光,這樣的人,將來母儀天下,正正好的。
這一會兒子,榮安帝的腦子裡就閃過了不少想法。
而剛剛榮安帝說的話,海賢根本就不敢接話。
皇子們的是與不是,天下也就只有陛下敢說,他身為一個奴才,是斷斷不敢搭話的。
久沒聽到海賢回話,榮安帝抬眸看了他一眼,看到一臉的謹慎。
榮安帝道:“罷了,朕也不為難你了。”
海賢忙笑道:“多謝陛下體恤。”
榮安帝點了幾封摺子,“送到姜相那兒去,叫他快些給朕答覆。”
“還有,叫他想法子,把虞汝奎復位,吐蕃王不日就要到京城,自家熱鬧別叫外人瞧了。”
榮安帝這話讓海賢心頭一跳。
如今姜相與從前的謝相相比,似乎更得陛下青睞。
這樣的事兒順口就交代給姜相了。
海賢這會兒也明白,榮安帝說這些口諭都是要他親自去傳的。
這些話可不能落在旁人耳朵裡。
他立刻躬身:“老奴遵旨,這就去。”
海賢上前拿起那幾封被榮安帝點名了的摺子,正準備走。
榮安帝又道:“等等,帶著幾道御膳房點心去。”
海賢一愣,少有的遲疑:“帶,哪幾道?”
榮安帝掀了掀眸子:“他在朕這文和殿,都快把金玉酥吃光了,你還問?”
海賢笑了笑:“陛下當真愛重姜相,是老奴眼拙了。”
榮安帝沒再說什麼,揮揮手讓海賢退下了。
而海賢親自帶著點心往英國公府去這件事,也是藏不住的。
很快就在京城裡傳開了。
眾人都覺得如今的英國公真是榮寵加身。
從前人人都只覺得姜二爺不知上進,不少人都羨慕他靠著兄長輕鬆悠閒。
如今他一躍成為百官之首的宰相,竟又如此得榮安帝看重。
大家都納悶兒了,這姜家的風水就這麼好嗎?
這話也傳到了言老太君耳朵裡,她看著幾個孫女,溫和地笑了。
“這話旁人說一說就罷了,你們都提著點兒小心。”
“花團錦簇之下,一個不小心就是烈火油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