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汐身著的黑色長袖和粉紅色長褲,看似格格不入,彷彿是國家為孤兒院精心挑選的衣物,院長奶奶那略帶保守的審美,使這並不搭配的組合更增添了幾分獨特的色彩。
她所穿的衣裳,不僅僅是保暖與合身,更是國家對她無聲的關愛與接納的象徵。
她的內心深處,對衣著並非熱衷,但對能穿上它們的感激之情無法忽視。
她明白,儘管無需展示給他人,但這身裝扮,對她來說,是一種自我表達,一種無聲的獨享快樂。
於是,她開始期待,未來有一天,當她有能力時,將這個沉默的小秘密變成閃亮的舞臺。
每當腳步輕輕迴轉到自已的床位,璃汐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打破這寧靜的夜晚。
宿舍是那樣典型的學生宿舍,每個獨立的衛生間都維持著一種安寧的秩序。
這裡有四個床位,但她的生活圈僅限於自已,沉默而獨立。
她與室友之間鮮有交談,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他們各自都有難以逾越的障礙。兩個智力障礙的室友,一個缺臂,一個失明,而那個健全但自閉的舍友,總是在角落裡安靜而孤獨。
這種環境下的璃汐,不僅僅是啞巴,更是白化病患者,這樣的不幸中,卻也有一份難得的幸運,那就是擁有這樣一個能讓她獨處的安靜角落。
院長奶奶那慈祥而充滿智慧的手,曾親自引領璃汐步入醫院,卻未能在那次全面的體檢中揭示出任何重大的健康問題。
儘管她的肌膚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只留下一片素白,但這並未威脅到她們的生命,這是她們這個四人小團體共同的健康狀況。
圍繞著她們的,還有十八位年齡相仿的女童,她們在這個看似普通卻又別具特色的幼兒園式的居所裡度過每一天,這個空間按照年齡劃分,一層居住著八歲以下的孩子們,二層與三層分別接納九到十四歲和十五到十八歲的孩子們。
每一扇防盜門都牢不可破,為他們的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生活並非如童話般甜美,更多的是沉靜、壓抑以及厚重的氛圍。這些孩子們,無一不是被不負責任的父母遺棄,每個角落都瀰漫著淡淡的苦澀。
然而,孤兒院也不乏溫馨的時刻,院長奶奶講述的童話故事,阿姨們與老師們陪孩子們嬉戲玩耍,懂事如璃汐的孩子們以實際行動幫助照顧其他夥伴,這些都為她們帶來了短暫的安慰和關懷。
在這個成人世界裡,儘管不乏善良之人,也難免有品行不佳的。
比如,有一次,兩位外表出眾的大姐姐以志願者的身份來到孤兒院,她們慷慨地贈送孩子們昂貴的玩具,然而,當大姐姐離開後,那位品行惡劣的阿姨卻趁機掠奪了這些寶貝,將它們帶回家當作自已孩子的禮物。
因為照顧孩子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只有那些曾經為人父母或是有過兄弟姐妹經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辛勞。
很少有人趨之若鶩,投身於孤兒院的工作,那是因為大家深知保護孩童免受傷害的重要性。院長奶奶對這種行為或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僅以口頭的訓誡作為制止手段。璃汐也秉持這樣的沉默,她不會輕易將看到的不公上報。
畢竟,她受限於無聲的世界,選擇以沉默來表達理解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