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章 兵分兩路,甕中來捉鱉!

侯君集憑著一身膽氣,連闖幾道關卡,終於進入玉筆峰,來到關押道長的洞室。侯君集取出紫微道長交給自己的玉簪,向裡面的道長詢問,“哪位道長認識我手上的這個物件啊?”

一個道長驚詫的看過之後,問道,“這是紫微師弟佩戴的玉簪啊,怎麼會在你的手上?”旁邊一位道長也跟著說道,“不錯,這應該就是當初師父親自贈送紫微師兄的那支玉簪,師父贈送的時候,我們都在場啊。”

有一個道長走上前來,對侯君集說道,“你是何人?怎麼會有紫微師弟的玉簪?可否拿來細看?”

侯君集摘下面紗,將玉簪交到這個道長的手上,那個道長拿著玉簪,走到一位身穿白色道袍的道長身邊,恭敬的說道,“紫陽師兄,您看這個玉簪,不就是紫微師弟的那支玉簪嗎?”

紫陽真人看罷之後,點了點頭,又看了侯君集一眼,說道,“閣下究竟是何人?為何會有紫微師弟的玉簪?”

侯君集低聲說道,“我是宇文成都的朋友,也就認識了紫微道長。”侯君集就把他和紫微道長和宇文成都的關係,簡單敘說了一遍,又把楊林已經屯兵山下,正在設法相救的事情說了一遍。

眾道長聽後,都十分高興。紫陽真人說道,“你叫小白猿侯君集?也真難為你了,能夠隻身一人,來到這裡,見到我們,看來你也有過人的本領啊。”

侯君集面露欣喜之色,卻謙虛的說道,“道長過獎啦,不救你們脫離險境,靠山王的大隊人馬就無法發動攻勢啊,道長肯定熟悉掛月峰的地形,如何營救你們,不知道長有何高見啊?”

紫陽真人說道,“悟真觀的十大弟子,還有我的老恩師,基本都被關在了這裡,其他人應該都關在了外面,只有都解救出來,我們才不會再被燕慶等人拿人質要挾我們,恐怕不容易啊。”

侯君集說道,“外面關押的所在,我已經查探到了,解救難度不大,就是你們,看守嚴密,從正面營救,十分困難啊,不知可有其他辦法?”

紫陽真人說道,“辦法倒是有一個,不過也是十分兇險,不知你們能否做到?悟真觀的後院,緊靠著玉筆峰而建,玉筆峰裡面是空的,外面是高大上百丈的陡峭山峰,山峰頂部,有一處洞穴,直通我師父閉關修行的那個洞室,若是有人能夠從外面沿著陡峭的玉筆峰,登上峰頂,順繩索而下,那我們就可以從玉筆峰頂,順利脫身。”

侯君集一聽大喜,“妙計啊,這樣神不知鬼不覺,靠山王率兵忽然發起攻擊,一定可以將這些惡人一網打盡。”

紫陽真人卻說道,“可惜啊,當今天下,恐怕除了我和我師父,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夠徒手登上這玉筆峰啊”。

侯君集笑著說道,“道長不必灰心,在下侯君集不才,倒想試上一試,各位道長請耐心等候幾日,侯君集肯定再次與你們在這裡相見。”說著,侯君集戴上帽子面紗,深施一禮,就往外走去。

夜色已深,靠山王楊林正和紫微道長、宇文成都等人,坐在客棧的後院之中談話。侯君集已經去了很長時間,還一直沒有訊息。他們三人一直擔心悟真觀的道長們的安危,尤其師父謝長風,已經耄耋之年,更是讓他們寢食不安,無法入睡,才在院中相聚,討論如何營救。

正在這時,忽然客棧的牆頭上有輕微的響動,三人抬頭望去,侯君集已經飄身縱入院中,向他們走來。

宇文成都一見侯君集,十分高興,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就說,“侯兄,真沒想到你能安全返回,真是太好啦,不知您見到我的師伯、師祖了沒有?”

侯君集卻一甩手,掙脫宇文成都的手,說道,“這時候你和我稱兄道弟啦?以前的時候,你看我的眼神,那是一百個不待見,一千個嫌棄啊。”

宇文成都頓時尷尬起來,臉紅脖子粗,不知說什麼好了,嘟噥著道,“男子漢大丈夫,怎麼這麼小心眼呢?”

侯君集白了他一眼,說道,“那你給我倒杯酒,算是賠禮道歉,如何?”

宇文成都心裡掛念著師伯、師祖,只得倒滿了一杯酒,恭敬的遞到侯君集面前,說道,“請侯兄寬宏大量,恕小弟有眼不識泰山,小弟賠禮啦。”

侯君集端過酒杯,一飲而盡,心裡覺著倍兒爽。

宇文成都說道,“總該說了吧?真那麼小心眼啊?”

侯君集撲哧一笑,說道,“傻兄弟,我要真小心眼,哪會冒著九死一生,深入龍潭虎穴啊?”然後就把進入悟真觀的前前後後,詳細說了一遍。

聽完侯君集的講述,眾人無不敬佩侯君集的膽識和身手,楊林和紫微道長則對宇文化及等人的企圖,感到十分震驚,宇文成都聽了父親的企圖,心裡五味雜陳,說不出的難受,如何才能讓父親迷途知返,宇文成都真的感覺很無助。

第二天,楊林便帶著大家離開客棧,去了五臺縣衙,楊林的五萬大軍,已經駐紮在五臺山下,就等楊林一聲令下,就立刻圍困五臺山掛月峰。

楊林進入縣衙大堂,正要召集手下將士議事,伍建章卻帶著長孫晟走了進來。兩人上前施禮,見過靠山王之後,長孫晟說道,“王爺,在下接到密報,突厥首領阿史那庫和真糾集了幾萬人馬,意圖進犯山西邊關,皇上特命在下前來,請示王爺如何應對。”

楊林說道,“真是巧啊,昨晚本王剛剛從侯君集口中得到訊息,先生今天就來問計,看來他們已經準備就緒,馬上就要舉兵來犯啊,”隨後,楊林也把悟真觀的情況,向長孫晟說了一遍。

長孫晟說道,“不知王爺如何應對啊?”

楊林哈哈笑道,“先生不來,本王還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先生一來,本王就有了應對之策啊。”

長孫晟說道,“莫非王爺有事要在下效勞?”

楊林說道,“本王想和先生兵一明一暗,分兩路。先生率領三萬人馬,史萬歲、來護兒為副將,前往忻州、雲州兩地,佈下疑兵,阻止阿史那庫和真進犯。宇文化及、燕慶等人,肯定對阿史那庫和真許了不少好處,否則阿史那庫和真絕對不敢輕易發兵。先生只要略施小計,阿史那庫和真肯定知難而退,絕不敢越雷池一步。”

長孫晟點頭說道,“王爺分析的極是,最多阿史那庫和真也只是想趁機撈上一筆,迅速逃離,憑他現在的實力,還不敢大舉進犯。”

楊林說道,“不錯,只要你讓他不敢動,你我率兵前後夾擊,定能夠將宇文化及、燕慶等人,一舉拿獲,這次,本王定要讓他插翅難逃。”

正是:自恃妙計奪天下,誰知卻成甕中鱉。

失道眾叛親人散,可憐黃粱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