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兵部督造

初秋的太陽早早的就將陽光灑向大地,金黃色的晨曦中,一頂八人抬的官轎不緊不慢的在御街上走著,轎伕的腳步穩重而紮實,為首一人口中輕聲喊著號子,其餘的人則隨著號子聲整齊劃一的邁動著步子,配合默契的將轎子抬的穩穩的。

很快這頂官轎就來到了皇宮前的一片空地,這裡早已停滿了官轎,這頂轎子緊靠著一頂四人抬的小轎停下,為首的轎伕掀開轎簾,說道:“侯爺,到了。”

轎中隨後走出一人,正是吳林華。吳林華見到旁邊的小轎,笑著問道:“你們來的可真早,候大人呢?”

轎伕也笑著回答:“回侯爺,我們老爺只比您早了一步,剛剛進去。”

吳林華接著問道:“你們老爺的婚事安排的怎麼樣了?”

轎伕答道:“八九不離十了,就等太老爺點頭了。”

吳林華道:“這下我可得好好揶揄一下老侯了,哈哈哈!” 說完便向皇宮內走去。

武英殿前眾臣已經排好了隊,就等著點卯了。點卯值官正捧著個摺子挨個念著眾大臣的名字和官職,每點一個便有人應一聲,點到吳林華時卻無人應聲,那值官以為聲音小了,只好又念一邊:“大明威毅侯並領兵部侍郎銜吳林華!”

“來了,來了,我在這兒吶!”吳林華邊跑邊喊道,很快便跑進了隊伍。

眾臣之中倒有一半人臉現不虞之色,但也沒人說什麼。點完了卯,眾人又等了會兒,那武英殿的門才慢慢開啟,眾人分為文武兩班,列隊走進殿內。不一會兒,皇帝也在高起潛的攙扶下走進殿中坐在了龍椅之上。

待皇帝坐定,高起潛高聲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順天府尹應聲而出,說道:“臣有本奏!” 將奏本遞給高起潛後,他繼續說道:“昨夜兵部府庫忽然起火,雖經奮力撲救,但因火勢甚猛,庫中又存有火藥硝黃之物,因而未能撲滅,到今天早上時,那裡已成一片瓦礫。”

皇帝看了看奏摺,問道:“起火原因可曾查明?”

順天府尹答道:“微臣聽說火滅之後,立即調派人手到那裡去,經過一番勘察,微臣發現兩個疑點:其一,庫中所存原為兵器,火藥只是一小部分,照理說不應該有這麼大的火勢的,最多也是爆炸才對;其二,看守庫房的太監們全部被燒成了焦屍,但有幾個的咽喉和肋部明顯有刀傷。因而微臣判斷是有人故意縱火。”

此話剛落,殿中眾人交頭接耳,但很快就安靜下來。吳林華特意看了看高起潛,但那高起潛就像是沒事人一般,神態安詳,嘴角含笑。

皇帝問道:“依愛卿所見,此事乃何人所為?”

順天府尹道:“微臣愚鈍,現在還未查出真兇,但微臣懷疑此事有可能是北寇的細作所為,想是以此削弱我軍實力,並製造恐慌。”

皇帝皺眉道:“若真是如此,那就得加強京城的戒備了。你這就下去安排人手,嚴厲盤查進出各門的行人,嚴防細作混入城中。高起潛,你也帶著東廠衛士去城中捉拿奸細。”

高起潛和順天府尹領命而去。

待二人走後,皇帝繼續說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麼要上奏的,儘管奏來。對了,朕要告訴眾愛卿一個好訊息,威毅侯不負眾望,已說得那李自成投降了。”

本來眾臣中訊息靈通的昨晚就知道了,但現在從皇帝口中說出自是不一般,於是紛紛向皇帝道賀,齊贊皇帝英明,有識人之明,乃曠古未有的好皇帝。

但眾人除了說些拍馬屁的話之外,沒一人說正事,吳林華只好咳嗽了一聲,打斷了眾人的阿諛,走出來說道:“臣有事要奏。昨天臣去兵部府庫領軍械,但還未能將軍械運走,府庫便已失火,而且臣也覺得府庫中的軍械保養極差,早已不堪使用,因而臣請皇上下旨,令工部加緊趕造一批火器,以便儘快裝備軍隊。另外臣在海外待過很長時間,對這西洋火器頗有研究,臣想親自指導工部的工匠製造新式火器。”

皇帝想了片刻,便道:“如此甚好,朕就任你為兵部督造官,去工部督造軍械。”

吳林華謝恩退下後,又有一人站了出來,卻是正牌兵部侍郎陳子龍,他奏道:“臣也有要事上奏。半月之前,江南士子向朝廷上了個萬言書,敦請朝廷停查‘順案’並編練新軍,這‘順案’朝廷早已停查了,自不必說,但那編練新軍之事因遭江北四鎮反對而不得行。臣前幾天奉旨到江北勞軍時,特意留意了一下,發現江北之諸軍多不堪用,不僅兵驕將傲、不聽號令、訓練廢弛,而且與駐地百姓士紳之間時有摩擦,以至於民間有‘防兵甚於防賊’之說,況且諸鎮之間將領不和,互相爭奪地盤,特別是高傑與黃得功之間為了爭奪揚州已成水火之勢,本月初,高傑在土橋一帶對黃得功發動突襲,黃得功險些喪命,為了勸解雙方,史閣部才再次前往揚州,希望此次他能說和雙方。由此可見,若朝廷不能掌握一支聽命於朝廷的軍隊,只怕會再次上演唐末藩鎮割據局面,因此臣希望皇上下詔,在這江南一帶編練新軍,外拒北虜,內平賊寇,保我大明萬世基業。”

不等皇帝說話,那張慎言卻說道:“陳大人此言謬矣。只要朝廷能保證四鎮的糧餉來源,那四鎮怎能不聽命於朝廷?若他們敢不聽命,那就斷絕糧餉供應,看他還敢不屈服?再說了,編練新軍需要銀子,且數量不菲,銀子從哪兒來?國庫並不充裕,難道還要加稅嗎?百姓早就對‘三餉加派’苦不堪言,若是再加,只怕會激起民變!”

聽到這裡,吳林華駁斥道:“一支只靠銀子維持的軍隊是靠不住的,你能給他一百萬兩銀子,那麼韃子就能給他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收買他,並用高官厚祿、裂土封王的承諾來引誘他,對於這種有奶便是孃的人來說,誰給他的東西多,誰就是他的主子,而且他們慾壑難填,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貪婪的將國庫掏空,你有那麼多銀子嗎?再說了,你用斷絕糧餉供應來威脅他們,只怕會逼得他們狗急跳牆,要麼投入韃子的懷抱,要麼帶兵殺回南京,自已來取糧餉。”

一番話說得張慎言無話可說,吳林華轉向皇帝說道:“微臣也以為編練新軍可行,但不可操之過急,應先編練幾支小部隊,並用新式火器武裝,用新式方法訓練,兵貴精不貴多,這樣一來也花不了多少錢,還不會引起四鎮的猜忌。”

看到皇帝有些動心了,吳林華向候方域遞了個眼色,候方域心領神會,也出班說道:“臣也以為二位大人說的可行,還望皇上早日定奪。”

接著又有幾個大臣出聲附和,皇帝見狀,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這麼說,那麼就先試試,不過不可擾民,不能加稅,以免激起民變。這樣吧,林愛卿招三萬人,名‘鎮虜軍’;陳愛卿招三萬人,名‘平虜軍’,所需糧餉由兵部、戶部、內庫共同籌措。”

眾臣聽後,紛紛跪下謝恩,大讚皇帝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