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日子都是漫長的,在養田螺的第一天,十一他們又去捉了兩桶小龍蝦回來,原因是上回的麻辣小龍蝦讓他們回味無窮,而這次他們說要一次吃個夠。
養田螺的第兩天,此時它們腸子裡的泥土吐完了,廚房門口的院子裡一人拿著一把刷子在木盆前刷呀刷,田螺在進鍋之前要把田螺殼外面的髒東西全部刷乾淨。
刷乾淨外殼的髒東西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剪田螺屁股,用剪刀一個一個的剪去它們的屁股,做此項工作的人必須要非常有耐心,反正我很喜歡嗦螺,但是我非常討厭處理田螺,特別是剪田螺屁股。
雖說討厭,但是每年八九月份的時候我們都會親自跟朋友們隔三差五的去河裡撿石螺,一條河道里都是人,熱鬧極了,有的撿去賣,有的純粹是帶著孩子去玩的。
還有這螺螄它是也分好幾種的。
第一種:田螺,它生長在田間,或者水溝裡淤泥比較多的地方,田螺個頭比較大,所以它肉多,吃起來也相當的鮮嫩,肥美,但是它的泥腥味也相當比較重。
第二種,石螺。石螺喜歡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庫等水質比較清澈的環境,它們特別的喜歡吸附在石頭上面,因此而得名叫石螺。
這種淡水螺由於它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所以螺肉較為乾淨,也沒有什麼泥腥味。有民間傳說“清明螺,賽肥鵝”的說法,就是指清明時節的石螺肉,要比大肥肉更加的鮮美。
還有一種叫山坑螺,這種螺螄長得非常的細長,堪稱是螺螄界的“高富帥”,有些大的有成年人手指般粗大、細長,而且因為對水質也是要求極高,只在一些水質清澈的溪流中才有,所以肉質很鮮美,也沒有泥腥味,人們喜愛它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它的肉肉是比較爽脆的吧!
起鍋燒油,油熱放入八角,幹辣椒,花椒粒,辣椒段,炒出香味,再放入自制辣醬炒出紅油,接著把田螺下鍋繼續翻炒均勻後放酸竹筍最後加入清水淹沒過田螺,大火燒開,轉中火慢慢燜煮,待煮至湯汁變少時放鹽,糖,芡粉水,收汁後炒均勻即可起鍋。
一份麻辣鮮香的爆炒田螺就出鍋了。
另外還做了一份田螺雞煲,看著這些田螺讓我想到了螺螄粉,以前我隔三差五就要來上一碗的螺螄粉,等我們家大米大豐收的時候我一定要做點米粉,然後再來一鍋香噴噴的螺螄粉,裡面有滷雞爪,滷豬蹄,炸雞蛋,哇,想想我的口水又流出來了。
此時餐桌上,義父看著一個個田螺,一隻只小龍蝦在猛吞口水。
這裡沒有啤酒,但是有好喝的果酒,還有純正的烈酒呀!
義父快把你的好酒拿出來我們小酌一杯唄!
然後你一杯我一杯,一口一螺肉,一口一龍蝦,哇!生活美哉呀!
思緒又一次飄回來現代,炎炎夏日三五好友一桌,喝著冰啤酒,“嗦”著螺螄,鹹鮮香辣的湯汁隨著螺肉被吸入口中,極大地滿足了因炎熱而導致索然寡淡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