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6章收割稻穀三

稻穀裝好直接放上牛車拉到以前曬麥子的麥場上晾曬,途中要不斷的翻曬,確保每一粒稻穀都能均勻受熱,像這樣的好天氣,晾曬個四五天就可以了,裝袋之前要藉助簸箕與篩子把那些草屑與空殼的穀子都弄出來,留下的都是粒粒飽滿的稻穀了。

相公,現在大米曬乾了,但是我們現在好像還差一個可以脫殼的工具耶。

相公你快去拿紙筆來,我知道有一種可以脫殼的米臼,我來訴說,你畫圖,然後在我的訴說下,相公把圖紙給畫了出來。

正在這時隔壁村的兩個村長都紛紛的來到了莊子上,聽說我們種植出了大米,都想跟我們買點稻穀回去種植。

想要都吃上香噴噴的大米飯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就是得全民行動,讓老百姓們都種上這稻穀,所以他們積極的行為讓我們都很歡喜,造福百姓是我的初衷,一個人好不算好,要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

但是我們只有這五百斤稻穀,如果都拿來做谷種的話,按照一畝水田五斤谷種來算,我們只可以種植100畝水稻。

待兩位村長坐下後,我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兩位村長你們都統計好了各村的需求量了嗎?”

接著我又說道:一畝水田需要五斤的谷種,一斤谷種15文,一畝水田大概能產500斤左右的稻穀。

白馬村的村長說我們村有20戶人家,這是我們村想種植稻穀的登記名單,夫人你看看,隨後遞過來一張泛黃的粗紙過來。

有種五分田的,有種植一畝,兩畝的,總共統計出是十五畝水田。

說說這個白馬村,四面環山,村民基本都以打獵為生,日子都過的不錯。

白馬村十五畝,一畝水田要五斤谷種,十五文一斤,一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文。

張家村的村長要了五十斤,一共七百五十文。

張家村地勢較為平坦,沙地居多,所以他們村的紅薯種的非常好,比較大個,而且香甜軟糯。

隨後陸陸續續的有村民來買谷種。

告訴他們谷種要儲存好,明年開春的時候過來會有人現場教他們怎麼育秧苗,整田這些。

一共賣出去三百來斤谷種,除去我們自已預留的五十斤,還有二百斤,每個縣城送了十斤。報酬是明年收割後每個縣城給一成的稻穀送往邊疆軍營裡。

就這樣第一季的稻穀自已還沒吃上一口,全部送了出去。

此時,稻田裡的稻杆又長出了一批禾苗,看著這些讓我想起了稻香魚,我是不是也可以放一批魚苗進去試試。

說幹就幹,立馬讓十一他們去魚塘裡捉了兩百隻小鯽魚倒入稻田裡。

稻田養魚既能吃掉水裡的害蟲,它們拉出的糞便又能給禾苗做肥料,一舉兩得。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每天不是割黃豆,就是拔花生,挖紅薯,第二批種植的玉米也陸陸續續的好了,吃嫩玉米的直接掰回去煮就可以,玉米長老後也可以把它們打碎變成玉米麵,反正都是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