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惦記著昨天帶回來的那些牛雜,所以一大早我就起來了。
一副牛雜裡面有牛心,牛肚牛肝,牛肺,牛百葉,牛腸。
在這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老百姓寧願多花幾蚊錢去買肥肉也不會花幾文錢買這些個動物內臟,因為這些內臟腥味重,他們又不會處理,所以在這裡內臟基本沒人吃。
再一個牛雜蛋白質比較高,營養豐富,很容易被胃吸收,所以在現代牛雜是非常受歡迎的一道小吃食。
四頭牛的牛雜差不多兩百斤,處理起來也是非常麻煩的。
當我走到廚房的時候,一個個都在埋頭苦幹,一點都不嫌臭了。
牛肚倒入麵粉,使勁抓揉,麵粉有吸附髒東西的功能,把粘液抓出來就用水多洗幾遍。
牛腸最髒的是裡面,把它們翻過來,裡面的肥油用剪刀剪掉 ,再放麵粉使勁揉抓,最後清水沖洗幾遍即可。
牛肺直接把水順著氣管灌進去,然後再擠出來,重複這樣的動作直到肺變白就可以了。為了好吃的一個個幹活可賣力了,哈哈,都是一群貪吃的人。
全部清洗乾淨就開始做牛雜咯!牛雜燉蘿蔔,滷牛雜,我比較喜歡吃滷的,比較夠味,但是今天我準備兩種都做,滿足大家的胃。
用來做牛雜燉蘿蔔的雜要處理一下,牛腸切段,牛肚切片,牛肺切片,至於牛百葉留著以後吃火鍋,牛心燉湯。
熱鍋冷油,油熱把牛雜倒入鍋中翻炒幹水份,加入薑片,辣椒段,胡椒,幾粒草果,一小把小茴香(這個朝代沒有柱侯醬,只能加點香料代替)醬油,再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然後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燜煮半個時辰,再把切好的蘿蔔放進去再煲一刻鐘,最後放鹽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此時的廚房裡真是人山人海呀,一個個伸長著脖子看著鍋中不斷冒著致命香氣的牛雜。
滷牛雜跟滷肉一樣,把它們全部丟進鍋裡滷一個時辰就可以得到一鍋香噴噴的滷牛雜了,牛特殊的香味真的會把人饞哭,哈哈。
一大鍋牛雜燉蘿蔔,一大鍋滷牛雜,滿滿兩鍋。
整個莊子都瀰漫著濃郁的香味。
義父,祖母,爹爹孃親他們都聞著香味來了。
滿滿一院子的人圍著一起吃飯,好熱鬧。
這個牛肚有嚼勁,這個牛肺軟綿綿的好吃。
然後義父來了一句“丫頭出品必屬精品”哈哈,一語道破精髓。
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
吃飽喝足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義父,相公,十一幾人回到了書房商議大事去了。
我跟嬤嬤帶著兩兄妹提著籃子準備去後山摘點果子回來吃,現在成熟的果子有枇杷,李子,桃子,還有果樹下的香瓜。
兄妹兩人最喜歡吃香瓜,瓜肉甜甜的,還有點粉。
回來的路上,我看見山坡上有包粽子的粽子葉,想想我穿過來也快四年了,還沒有吃過粽子。
想到端午節快到了,不如把葉子摘回去包粽子去。
嬤嬤,這裡的粽子都包什麼餡的。
“夫人粽子還能包餡的嗎?這裡都是甜粽子,沒有餡的”嬤嬤很無辜地說
對呀我怎麼忘記了,北方的人都是吃的甜粽子,哪裡來的餡呀!
嬤嬤,今年我給你們包一點不一樣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