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容兒是個苦命的孩子,在她出生的時候,母親華氏難產而去世,所以她一出世就是個沒有娘疼愛的孩子,不過還有一個疼愛她的父親。
鄭蓉兒的父親是當地出名的富豪,被人稱作鄭員外,鄭員外和妻子華氏的感情深厚,妻子的突然離世讓他難以接受,真想隨愛妻而去,但他不能那樣做,因為他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女兒,為了孩子,他也要堅強的活下去。
華氏去世時才年方18,鄭員外也只有24歲,正值青春年華,風流倜儻,家中產業又豐厚,所以上門說親的媒婆排成長隊。
鄭員外還沒有從失去愛妻的悲痛中走出來,同時也為了女兒不受委屈,儘管有很多媒婆登門,他也一直沒有鬆口,他把自己的全部的愛都給了鄭蓉兒。
鄭蓉兒雖然沒有了母親,但鄭員外對她保護得很好,不讓其受到一點委屈,除了沒有母愛,其他的都不缺,就這樣,鄭榮蓉兒在鄭員外的愛護下快樂的成長起來。
鄭員外續絃劉氏而命喪黃泉
隨著她的一天天長大,鄭員外也一天天莫名的孤獨,家裡沒有一個女人真的像缺少了很多東西。就在鄭榮兒七歲的時候,鄭員外續絃了。
新夫人劉氏樣貌普通,父親是一個農夫,無論是家世還是長相和鄭員外都相差甚遠,鄭員外之所以選她作為填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氏的善良。
鄭員外知道,自己再娶肯定會對鄭蓉兒有影響,如果娶個惡婆娘,鄭蓉兒就會受到後媽的氣,所以他選妻唯一的標準就是要善良,能把鄭蓉兒當親生孩子看待,其他的都不重要。
的確,劉氏到了鄭家之後,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對鄭蓉兒視如己出,鄭員外沒有後顧之憂,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
每天回家,有嬌妻相伴,有女兒在膝下承歡,鄭員外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心中的傷痕也逐漸被撫平。
轉眼間,劉氏已經進鄭家一年了,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劉氏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拜訪了很多名醫也毫無起色。
一日,劉氏去孃家串親,帶回來一個好訊息,她告訴鄭員外,親戚給她說500裡外的深山有一個神醫,興許能治好她的病,請求鄭員外和她一起前去。
鄭員外聽了劉氏的話就欣然答應,畢竟兒女雙全是多數人的追求,有兒有女才能組成一個“好”字,再說了他也不願看到劉氏因為懷不上孩子而傷心。
既然有神醫能治劉氏的病,鄭員外也就沒敢耽誤,第二天把家裡的事給管家交代好,鄭員外就帶著劉氏去尋找神醫了。
鄭員外夫婦離家幾日後,一天,劉氏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回來了,而且衣服破爛,臉上有幾道血口子,一進大門就癱坐在地上。
管家趕緊將其扶起,問她怎麼回事,劉氏哭哭啼啼地把她們在驛站遇到歹人搶劫的事說了一遍,並說劉員外被歹人殺害了。
此時的鄭蓉兒已經八歲了,對於劉氏說的話她已經懂得了,一聽自己的父親被歹人所害,鄭榮兒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父親是最疼她的人,現在他死了,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像父親一樣疼她了。
鄭蓉兒失去父親後成為劉氏母女丫鬟
自從鄭員外被殺之後,劉氏一反常態,不再對鄭蓉兒好,而是把她當成丫鬟一樣使喚,並且不知從哪裡帶回來一個和鄭榮兒年紀相仿的女孩,名字叫寶珠,寶珠叫劉氏娘。
寶珠來到鄭家之後,劉氏就把鄭容兒趕進了柴房,寶珠住進了鄭蓉兒的房間。
鄭蓉兒面板白皙,眉眼如畫,劉氏看看她,再看看長相普通的寶珠,心中就來氣,她命令鄭蓉兒每天用鍋底灰把臉抹黑,吃飯睡覺都在柴房裡,不讓她去前廳。
而寶珠被劉氏打扮得花枝招展,錦衣玉食的供養著,嫣然成了鄭家大小姐。
鄭蓉兒吃住都在柴房,衣服都是穿寶珠淘汰下來的,每天還要洗衣,做飯,成了劉氏母女的丫鬟,稍不留神,還會被劉氏拳打腳踢。
鄭蓉兒曾經是鄭員外的掌宣告珠,哪裡受過這樣的虐待,可她只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儘管心中不甘,可根本反抗不了,她只能盼望著自己快些長大,好擺脫劉氏魔爪。
對於鄭蓉兒來說,可謂是度秒如年,她日復一日的苦苦掙扎著,兩年間也多次出逃,可每次都被劉氏抓了回來,回來之後,便是一陣毒打。
鄭榮兒被劉氏打得渾身是傷,逃跑幾次沒有成功之後就變乖了,對劉氏母女言聽計從,劉氏也漸漸放鬆了警惕,並大大方方的和管家過起了夫妻生活。
終於又熬過漫長的八年,鄭蓉兒已經是十八歲的大姑娘了,出落的亭亭玉立,但是臉上每天都抹了黑灰,也看不見真正的容貌。
鄭蓉兒洗衣救下落水婦人
一日,劉氏命令她去河邊洗衣,鄭榮兒來到河邊時,突然就聽到有人喊救命,定睛一看,有一個婦人正在河裡掙扎,鄭榮兒第一反應就是救人,她噗通一聲跳進水裡,用盡全身力氣把婦人往岸邊拖。
鄭榮兒不會游泳,嗆了好幾口水才把人拖到了岸上。
婦人對鄭蓉兒是千恩萬謝,鄭榮兒得知,婦人說她路過河邊時包袱被幾個盜賊搶走,並把她推入河中,幸虧鄭蓉兒來到河邊洗衣,要不然她就沒命了。
鄭榮兒聽著夫人的訴說,很是同情,她的衣服全溼透了,很想把她帶回家換身衣服,可帶一個外人回去她也做不了主,於是就趕緊回家拿了自己的一套衣服來,在河邊的樹林裡讓婦人換上了。
這婦人是要去京城,還有很遠的路程,鄭蓉兒從裡面的衣服兜裡拿出一個手帕,手帕裡包著幾兩碎銀子,全部給了夫人,讓她做盤纏。
此時的鄭蓉兒臉上抹的灰已經被河水沖掉了,她面板潔白細膩,唇紅齒白,眉眼如畫,美得不可方物。
婦人心想,這女娃真是人美心善,她千恩萬謝過鄭蓉兒,說等她到了京城會派人來還錢的。
這些錢是鄭蓉兒上街賣菜時一點一點扣出來的,本來是為自己逃走準備的盤纏,可如今這個婦人比她個需要這點錢,鄭蓉兒就毫不猶豫的拿了出來,並沒有指望她還。
鄭蓉兒攢的二兩碎銀子沒了,她離開鄭家的計劃只能往後退,每天照常的洗衣,做飯。
狀元郎拿婚約來認親捉拿歹人
眨眼半個月過去了,突然有一天,鄭家大門口鞭炮齊鳴,劉氏幾人跑出去檢視。
大門外面熱鬧非凡,只見有一個高頭大馬走在最前面,馬上坐著一個身穿紅袍,帽插宮花的年輕男子,男子氣度不凡,英俊瀟灑。後面還浩浩蕩蕩地跟著兩排人馬。
看熱鬧的人們跟在後面,大喊著狀元郎。
這些人正是朝鄭家的方向而來,劉氏還沒有反應過來,駿馬已經走到門口,紅衣狀元郎也下了馬。
劉氏看著年輕英俊的狀元郎到了自己門前,真是受寵若驚,心中也很緊張,不知是福是禍。
她可是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朋友,難道是鄭員外的故交?
看這架勢,應該不是壞事,劉氏趕緊把人請進了前廳裡。
狀元郎禮貌地叫劉氏為華伯母,還問鄭伯父是否在家。
劉氏一聽就證實了自己的話,此人並不知道鄭家的變故,甚至連華氏本人都沒有見過,於是劉世就謊稱鄭員外去外地了。
年輕男子報上姓名,隨後拿出一張紅紙遞給劉氏,劉氏接過一看,這張紅紙是一張婚約協議,上面寫著兩個名字,一個是鄭蓉兒,另一個名字為周子秦,應該就是眼前的年輕男子。
紅紙上清清楚楚地寫著二人指腹為婚,劉氏心中詫異,鄭員外生前從來沒有提過這事,眼前這個狀元郎居然是鄭蓉兒的未婚夫。
不行,決不能便宜了鄭蓉兒,況且,鄭蓉兒現在這個樣子,更不能讓他知道真相。
劉氏將計就計,並沒有說鄭家的變故,而是把寶珠當做鄭蓉兒介紹給了周子秦。
劉氏怕節外生枝,於是就讓寶珠給鄭蓉兒吃了失語藥,讓她說不出話來。
劉氏怕夜長夢多,就決定在鄭家讓周子秦和寶珠完婚,只要生米煮成了熟飯,以後她們母女就一步登天了,寶珠就成了真正的鄭榮兒。
成婚當日,劉氏害怕人多嘴雜,只請了自己的孃家人來慶祝,大家都心照不宣,誰也不敢亂說話。
婚宴正在熱鬧進行的時候,有人不小心把一杯水撒在了鄭蓉兒的身上,鄭榮兒下意識地掏出手絹擦拭,周子秦一看,立刻下令把劉氏母女和管家抓了起來。
眾人看到這一幕,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正當眾人不解之時,外面進來了兩個人,正是周子秦的母親和鄭員外,眾人見到鄭員外,不知是人是鬼,個個嚇得臉色蒼白。
鄭員外說了當年被劉氏和管家陷害之事,鄭蓉兒抱住父親失聲痛哭,周子秦立刻給岳父大人下跪磕頭,說一定會還他公道。
一切還要從指腹為婚開始,鄭員外和周子秦的父親周員外是世交,當年他們各自的夫人幾乎是同時懷孕,於是就指腹為婚,並寫下了婚約。
可剛寫下不久,周家突遭變故,周員外被仇家殺害,錢財被搶走,周家母子為了躲避仇家的追殺,隱姓埋名,四處流浪度日。
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是周母一直不忘督促兒子學習,因為她知道只有讀書才可翻身,才能不違背諾言,兒子才有資格去娶鄭家女兒。
可謂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周子秦喜中狀元之時,周母還在流浪,為了不讓兒子擔心,她決定去京城找他,沒想到路上遇到歹徒,被歹徒推進河裡,是鄭蓉兒救了她。
臨走時還給了她一些銀子當盤纏,包銀子的手絹上繡著鄭蓉兒的名字,周母知道這裡只有一家新鄭的,她就斷定救她的姑娘就是自己兒子的未婚妻鄭榮兒,因為指腹為婚時兩個孩子都取好了名字,就在婚約上寫著。
周母從鄭蓉兒的穿著上看出了蹊蹺,鄭家家財萬貫,怎麼穿得如此破舊,而且還自己來河邊洗衣,於是她去京城找到周子秦時就給他說了此事,讓他去周家看看情況,並把那個包銀子的手絹讓他帶上。
周子秦來到鄭家,劉氏說寶珠就是鄭蓉兒,跟他母親描述的鄭蓉兒相差甚遠,他就有了疑心,這幾天一直默默地觀察寶珠的舉動,發現她用的手絹上沒有字跡,斷定她不是真正的鄭榮兒。
於是他悄悄告訴手下,讓他在婚宴上故意把水撒在鄭容兒身上,當她拿出手絹擦拭時,就能知道她是不是鄭蓉兒了。
果然不出所料,這個臉上一直抹著一層灰,一句話不說的姑娘才是鄭蓉兒,這一切肯定就是個陰謀。
再說鄭員外當年是被劉氏和管家所害,其實寶珠就是劉氏和管家的女兒私生女,為了霸佔鄭家的財產,劉氏藉故讓他陪著去看病,管家連夜趕到,與驛站的夥計合夥殺了鄭員外,然後拋屍荒野。
當時鄭員外並沒有死,劉氏和管家他們的話他都隱隱約約聽見了,可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什麼都不記得了,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就這樣在外流浪了十來年,直到偶遇周母,見到熟人才喚醒了他的記憶。
周母把她遇到鄭蓉兒的事說了,於是二人就一起來到了鄭家,就看到了劉氏母女被抓住的場景。
事情到此,已經真相大白,劉氏母女和管家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當日,周子秦和鄭蓉兒成婚,成婚後,周子秦帶著鄭蓉兒回了京城,並就請了京城裡的御醫為其治療,很快鄭蓉兒就能說話了,此後,夫妻生下兩男一女,一家人相親相愛,生活美滿幸福。
筆者說:周蓉兒的命很苦,生下來就沒了親孃,七歲時失去父親,又被後媽虐待,可她依然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不顧生命危險跳進河裡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又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盤纏送給婦人做盤纏,婦人透過手絹得知她就是自己未過門的兒媳。
夫人從她的穿著看出了蹊蹺,於是一到京城就讓兒子來到鄭家查明情況,從而救了鄭容兒,從這一點來看,鄭蓉兒又是幸運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吧!
再說劉氏母女和管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殺人,還讓鄭蓉兒吃了失語藥,最後卻害了自己,這就是他們應得到的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還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