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心中悲涼。
還在河北都轉運使的任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人告發了。
說范仲淹攝政,大都是不信的。
但是說歐陽修亂倫。
怎麼解釋?
人家難道會用自已的清白汙衊你嗎?
這種事情說不清楚。
怪就怪歐陽修自已不修德行。
亂寫詩詞。
柳永寫的詞已經很帶顏色了,歐陽修也不遑多讓。
從河北趕往安徽赴任,無人相送。
顯得很寂寥。
離開時已經近九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官場失意,人品道德又遭重創。
人生啊,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志同道合的一批人都紛紛貶謫各地。
年初蔡襄去了福州,餘靖五月去了吉州。
就連石介都在上個月離世。
好似一下子就走到了人生盡頭。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一路喝到了滁州任上。
到了滁州,當地官吏對這位當代文宗極其殷勤。
沒辦法,年輕、名聲大、好友遍天下。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又回京了。
歐陽修到任後,基本不管事情,都是讓屬下人再做。
人人都誇他為政寬儉,其實是捧著。
你最好啥都不管,我們才能從中獲利。
好好的日子沒過兩天,有人來拜訪了。
正是歐陽修不怎麼想見的周躍。
“你怎麼來了?”
說是不想見,還真不好意思不見,讓下人引了進來。
周躍笑道:
“做生意。”
歐陽修哦了一聲,他對商賈之事並不上心,沒有打算追問什麼生意。
“那就是順道看看我這個失落之人,順便再嘲諷幾句?”
歐陽修苦笑問。
“嗯……也不是,本來就打算來這裡看看的。
手下的勘探人員說在這裡發現了石油,我來看看能不能開採。
當然,主要是來看你。”
又是歐陽修不感興趣的事情,也沒打算追問。
“看我什麼?看我有多慘?怕是讓你失望了。”
“歐陽公,您是我朝文宗,我是極尊重您的。”
歐陽修詫異:
“哦?沒看出來。”
周躍嘆氣:
“歐陽公,我不是來跟您鬥氣的。
我以前的確氣盛,說了很多不好聽的話。
但是,那也是在提醒你們。
我的主治大夫說我肝不好,火氣太旺,已經抓了幾副藥在吃了。
這次來看您,有兩件事。
向您賠罪是一個。”
歐陽修嘆氣,他也知道自已做得過了,引來了很多人反感,怎麼能怪周躍呢。
他是個大度的人,並沒有為難,只是好奇道:
“那另一個呢?”
周躍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
“聽說最近有一場聚會,許多官員、學子都要來?”
“是,怎麼了?”
周躍扭捏:
“額……我……我想去看看。”
歐陽修笑道:
“你也對文會感興趣了?但是我聽說你並沒有讀聖賢書,怎麼想著參加文會了?”
周躍也算是個衙內,祖父周躍官至尚書,父親如今也在朝為官。
按理應該和京城的一眾公子哥一樣,正是鬥雞走狗的年紀。
但是他是個異類,最起碼在其他人眼裡是個異類。
官員們覺得可惜。
本來年紀輕輕卻不紈絝,不去青樓、不賭博、不酗酒。
這種性格最適合讀書,說不得也能考個進士。
但是周躍卻將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自家工廠產業上了。
雖然產業做得很大,甚至還做出了飛機、火炮這樣的利器。
終究不是正道。
科舉才是正道。
“也不是感興趣,只是想看看。”
稍一踟躕,又說道:
“我有一個機器,可以記錄文會盛況。
當然,公若在文會上寫出好文章,我願意重金購買。”
這時候很多士大夫官員的文章經常會有人花錢購買收藏的,石介的信就是這麼到夏竦手裡的。
“文會人人都可以去,你當然也能去,沒人會攔著。
至於文章,我大概會寫的,只怕寫得不好不值得你花重金。”
周躍微笑不語。
開玩笑,這種東西是無價之寶,自已惦記好久了。
不只是《醉翁亭記》,三年後的《岳陽樓記》也不能放過。
即便《岳陽樓記》是寫給滕子京的,大不了讓范仲淹再寫一遍。
原件、草稿,必須拿下。
兩人又寒暄一陣,歐陽修又問道了新政。
“周躍,我們這次新政就這麼完了嗎?希文還能回朝嗎?”
周躍無語,喝酒喝傻了吧,你自已做的事不清楚嗎?
“新政就是一場鬧劇,範公也回不來了。”
歐陽修沉默不語,他最欽佩的人就是范仲淹,一直視為偶像。
但是又有多少人視歐陽修為偶像呢?
“你選的嘛,偶像。
樹那麼多敵,嫌死得不夠快啊。
還有那個《朋黨論》,直接將朋黨攤開了。
皇帝如果不處理你們,就等於是預設了,官員結黨就光明正大了。
然後效仿牛李黨爭再來一次。
得,一起玩兒完。”
歐陽修嘆氣:
“是我害了範希文。”
周躍看他頹廢,想了想,安慰道:
“其實也不是。”
歐陽修又詫異看向周躍。
“新政、變法、改革,不是一個輔臣能做的。
他需要集合力量,將反對派推得遠遠的,朝中上下一條心。
一個官員、大臣這麼做,後果是什麼?
你看呂夷簡。
大宋不具備變法的基本條件。
權利太分散了。
即便範公得到了官家的支援。
但是你要知道,咱這位皇帝沒什麼恆心的。
說得好聽是仁慈,不好聽就是太軟弱了。
失敗是遲早的事。
只是可惜了範公。
你們過幾年還能再回朝堂,他作為君子黨第一把交椅,回不去了。”
怪誰都不如怪皇帝。
在宋朝,什麼事都做不成。
這個朝代的誕生太不正常,依靠的力量也是一群利已主義者。
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最在乎的是自已的權力和地位,從來不是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都對西方科技很感興趣,康熙甚至精通數學。
乾隆和法國路易十六是筆友,歐洲發生的事情他清清楚楚,包括工業革命。
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
乾隆的筆友沒了,他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
顯然是知道的,他身邊是有西歐傳教士的。
然後,這位自戀的皇帝想的不是緊跟時代步伐,開啟工業革命。
而是開始害怕西歐的思想傳入,老百姓也將他推向斷頭臺。
以至於後來英國使者來訪,乾隆拒絕通商。
只為了保住自已的統治和腦袋。
誰都不是傻子,只是有自已的利益和考量。
周躍很順利的參加了文會。
或者說是旁觀了這場文會。
特意帶著那部手機照了相,拍了影片。
歐陽修被眾人簇擁著寫下《醉翁亭記》時,更是全程錄影。
最後不出意外將這篇名著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