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章 洩題

周儀並沒有請外人,只是家中老小五人。

席間周儀說道:“你過了省試,殿試只需謹慎,定能過得。”

“省試名次不高,也怕被逐落。”周湛還是有些緊張。

“放心,當今官家仁厚,不會逐落太多人,你大概是要中的。”

周躍聽周湛心中惴惴,打算幫一把。

宴席散了後,祖母和母親回了後堂。

周躍拉著周儀和周湛道:“翁翁,我近來也看了些書,想了些問題想問問您。”

周儀哈哈大笑:“我家大孫也看書了,那你說說看。”

周躍道:“我有十問:

一問:戊不學孫吳,丁詰之,曰顧方略如何爾。

二問:丙為令長,無治聲,丁言其非百里才。壬曰君子不器,豈以小大為異哉。

三問:私有甲弩,乃首雲止槊一張,重輕不同,若為科處。

四問:丁出見癸縲繫於路,解左驂贖之,歸不謝而入,癸請絕。

五問:甲與乙隔水將戰,有司請逮其未半濟而擊之,甲曰不可。及陣,甲大敗,或讓之,甲不服。

六問:應受復除而不給,不應受而給者,及其小徭役者,各當何罪?

七問:乙用牛釁鐘,牽引過堂下,甲見其觳觫,以羊易之。或謂之曰:見牛不見羊。

八問:官物有印封,不請所由官司,而主典擅開者,合當何罪?

九問:庚請復鄉飲酒之禮,辛曰古禮不相沿襲。庚曰澄源則流清。

十問:死罪囚,家無周親,上請,敕許充侍。若逢恩赦,合免死否?”

周儀看周躍好奇,便開始一條一條給他講,題目均是考核律法和禮法之類的,周儀侃侃而談,滔滔不絕,越講越來勁兒。

周湛也在旁聽,自已這兒子從小不歸自已管,每天往城外跑,自已忙於科考也沒怎麼管過,思索是不是跟老爺子商量商量該送到哪傢俬塾了。

周躍看周湛走神,提醒道:“父親,認真聽。”

周湛汗顏。

周儀一直講了小半個時辰才講完,疑惑問道:“你這是哪裡聽來的?”

周躍不知道怎麼解釋,若是直接說這是殿試試題,以周湛的性格,恐怕連殿試都不會參加了。

仁宗朝人才輩出,這裡的“人才輩出”和其它朝代的人才輩出不一樣。

唐、元、明、清這些朝代,人才也不少,但是參加科舉不一定有好名次,這是應試教育的特點,善於考試的不一定能在官場混得好,歷史名人甚至很多考不上進士。

但這時不一樣,凡是考上進士的,放在其他朝代,八成算是佼佼者了。在仁宗朝,也就是個進士。

看看宋仁宗朝堂裡的人物,范仲淹、歐陽修、二蘇、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指的不是北宋、南宋,而是宋仁宗時期的“宋”。

不提晏殊、司馬光、包拯、韓琦、富弼這樣在朝堂的大佬,周敦頤、邵雍這樣的隱士,張載、程顥、程頤這樣的思想家。宋朝書法最好的“蘇米黃蔡”,都在仁宗朝。

就連民間都有柳永、沈括、畢昇這樣的人物。

這些人都是拿著主角劇本的,放在其他朝代,但凡有一個,都是橫壓當世的存在。

現在全部聚在一起,說宋仁宗趙禎是老天親兒子都不為過。

仁宗朝進士多,不僅是因為人才輩出,還因為宋仁宗是個好人。

這個好人很中性。

說得好聽,是性格溫和,有惻隱之心。

天災,朕的錯,然後因為老百姓吃不上飯,自已也不吃不喝,各種禱告,甚至在雨天赤腳在宮中奔走。有一點自虐傾向。

說得不好聽就是軟弱可欺、優柔寡斷。對外戰爭,大臣說什麼就是什麼,宋朝很多文臣膽大包天、匪夷所思的作為,其實就是皇帝太縱容。

按照以往慣例,殿試是要淘汰一半人的,但是因為看到很多考生白髮蒼蒼,心生憐憫,居然不淘汰了,近四百名進士,全部錄取。自此以後,殿試不淘汰成為定製。

宋朝三大痺症“冗官、冗兵、冗費”,可以說宋仁宗讓“三冗”問題發揚光大。

周儀問周躍這十道題有什麼特殊的,周躍並沒有回答,只是說那天翻看小屋子裡的東西時看到的。

小屋子裡的就是那張電腦桌,不僅有各種現代裝置,桌櫃裡還放著十幾本書,有物理、化學之類的專業書籍,還有閒時翻看的歷史、小說。

周家眾人都知道那張桌子的特殊,周儀曾經也翻看過。

翻開第一本就是《數學物理方法》,書中又是數字、又是符號,讓他看得猶如天書。看不懂,便沒有再翻了。

他經常看到周躍在看,似乎只有周躍能看懂。

“那裡寫書裡還講了什麼?”

“翁翁,這些年我雖然沒有進學,但是經常看您和父親寫字,大多數字是學會了的,再等我幾年,我會將那些書裡的東西刊印出來。”

周儀驚奇:“那些東西還能給外人看?”

周躍無所謂道:“有些是話本小說,給外人看不妨事,有些是術數,而且高深晦澀,沒有人教,大多人是看不懂的。”

為什麼是大多數人看不懂?因為這時的妖孽太多,保不齊哪位大能看看就懂了。這不是誇張,你見過哪個時期,十個人就有八個人能過目不忘的嗎?宋仁宗時的朝堂就是。誰知道除了過目不忘,這些人還有什麼特殊能力。

周躍接著說道:“還有些就不能給人看了。”

“為何?”

“那是史書,有《宋史》。”

周儀呆住,周湛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