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互動,貫徹黨建作為頗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王健林的公共形象相對簡單,他既不像馬雲那樣頻繁“曝光”,也不如王石那樣對公共話題有強烈的興趣。
不過,在漫長的商業航程中,長期的審慎和首富的光環,能讓王健林一直避開各種暗礁嗎?人們喜歡將那些站在鎂光燈下的企業家的言行進行對比,物件大部分都是王健林的朋友和同行。
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群體,雖然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理念,但他們都在以某種方式與政治“互動”。
被媒體評為“地產大亨”“中國足球界的阿布”的許家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個喜歡“建言”的人,他提出的“兩會”話題涵括了足球改革、足球人才培養、控制房價、改造城中村、改革捐贈機制等。
如2012年許家印在關於中國足球改革的提案中,痛斥中國足球體制落後、偽職業化、商業運營極差、球場等硬體設施嚴重不足、足球人口極度匱乏等。
而在公共議題上有“任大炮”之稱的任志強,也經常在參政議政時“語出驚人”。
如2014年兩會期間,他曾對房價提出看法和意見:“中國不應該徵收房產稅,因為中國的土地不是歸屬個人。
中國的房產稅不包含土地,而農村土地、集體土地都應該收稅,所有的土地收益都應該收稅.”
另一個經常在微博上與任志強互動的地產大亨潘石屹,更是公共領域的明星企業家,他的參政議案曾被批“代表了自己的利益”。
2009年的北京兩會上,潘石屹曾有三個建言,“第一,建議降低商業物業出租稅;第二,建議北京市取消‘兩限房’;第三,讓土地交易市場更加透明化.”
事後有人認為,潘石屹議案中“降低商業物業出租稅、讓土地交易市場透明化”等內容都涉及到他個人公司的利益關係。
他的言論,首先是為了確保個人利益,其次才是行業利益。
也許是在輿論上吃了虧,潘石屹最近幾年的議案都比較貼近民生。
2013年,他轉而關注環保問題,自己出資購買儀器,監測空氣中值,並呼籲大眾關注環境;同時建言出兩套房產稅,讓百姓可自選按面積或按套數收取。
這些富豪代表們的一舉一動,總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和話題。
縱觀最近幾年的民營企業家提案和建議,“四平八穩”逐漸取代過去的“雷人言語”,出風頭不再是王健林等委員和代表們所追求的效果。
參政議政的房地產商們,也在儘量減少有關自己本身的話題。
政治身份與商人本色,這樣的雙重身份猶如一把雙刃劍,除了能帶來更有利的助力之外,也可能埋下更多的隱患。
中國的企業家委員們與國外專職議員相比,更能引發大眾對其社會責任和個人利益的質疑。
對於王健林這樣的地產富豪們,如何能在政商兩界之間的夾縫之中尋得自己的容身之處,直到今天他們依然處於不斷摸索的過程中。
除此之外,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未來或許風險重重。
就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王健林曾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過:“你不要想著跟某人成為利益團體,成為哥們,萬達之所以能應對政治風浪,就是一條:做好自我保護.”
萬達的成功並不依附於政府,而是依靠王健林對政治的正確理解,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他十分重視集團內部的黨政建設。
28層樓高的萬達大廈,坐落於大連市中心的中山區政府附近,2008年之前,這裡一直是萬達集團的總部,王健林曾在這裡的頂樓工作6年。
如今,除了位於28層的萬達房地產大連專案管理處和13層的集團黨建基地,其餘的樓層均已售出,可見王健林將黨政建設作為了萬達集團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2013年11月,《部落格天下》記者曾因為採訪萬達而造訪過這裡。
基地的“留守人員”于丹說,萬達大廈在2002年開始投入使用,那一年,萬達集團剛開始做商業地產,雖然只有100多名員工,但卻建了這棟28層高的大樓,“在當年,這樓也算是大連的地標性建築”。
2008年,萬達總部遷至北京,只留下于丹一個人維護13層的黨建基地辦公區。
這1300多平方米的使用面積,向外人展示著萬達自成立來留下的一個個踏實的腳印,最奪人眼球的是王健林與多位國家級領導人的合影,除此之外還有過百張萬達黨員參加各種集團活動、培訓時的合照。
在集團的發展歷史中,黨建活動貫穿始終,成了萬達的一根堅實的精神支柱。
這層樓給人的感覺是設計上大氣。
出了電梯就能看到一副巨型的王健林的照片,鋪滿了一整面牆。
照片的主色調是鮮紅色,圖片的黃金分割點上,王健林作為十七大代表在會上發言。
他身後整個會場的座席成了照片背景,無數張十七大代表的面孔因為鏡頭的拉伸而變得模糊。
照片的右側是大片留白,鮮紅色的底板上用金黃色字型寫著王健林的“感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沒有民營企業就沒有萬達的今天.”
一個可以容納幾百人的放映室,隨時準備接待外地前來“朝聖”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家。
參觀者只要提前預約,就可以在這裡觀看一部萬達的紀錄片。
片子的前10分鐘是萬達的“發家史”,而後半段則是講王健林如何投入鉅款進行黨建活動。
“沒有一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會花這麼多精力和財富去搞黨政建設,萬達是個個例,這裡的黨建工作甚至比很多政府機構搞得還要嚴肅認真.”
于丹解釋說,萬達經常作為民營企業之中黨政建設的正面典範,接受各級政府機關黨政工作人員的觀摩和學習。
過去兩年,來這裡參觀過的政府官員中,有中央組織部的高階官員,有全國黨建委員會的領導,也有遼寧省委副書記。
根據企業宣傳片裡提供的資料,萬達集團每到一個新的城市發展專案,都會在專案公司建立黨組織部,與專案部等核心部門平起平坐。
據內部人士透露,在萬達,入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黨員從福利待遇到職業發展方面比非黨員有更大的優勢。
這種作風在全國的民營企業單位中實屬罕見.”
萬達對黨建工作的重視,也體現在每年的常規活動中。
2010年,在萬達長白山專案所在地,時值建黨89週年,萬達58名新發展起來的黨員聚在楊靖宇烈士陵園宣誓;2011年“七一”建黨節,90名新黨員又包機飛到江西吉安,在井岡山舉行入黨儀式。
王健林在黨建工作方面的大手筆,還直接體現在這個擁有1300多平方米的樓層。
參考其他賣出去的樓層價格,這一層樓總體價值近4000萬元。
外人可能無法想象,一處價值幾千萬的地產僅僅是用來陳列各種黨建活動的照片和獎狀,這表明王健林對黨政建設的重視。
不僅如此,據瞭解,王健林之前曾計劃將這個黨建基地搬遷到更中心、更繁華、建地面積也更大的萬達中心辦公樓,但是後來因為集團總部搬到北京,這個計劃暫時擱淺。
萬達總部黨政辦公室的張先生到大連出差時,也講了幾個頗能體現王健林在黨政建設方面大手筆的細節:萬達每年都會定期組織準備入黨的員工參加黨政學習,目的是讓他們瞭解黨史、黨章、黨情以及黨的基本思想。
而到了每年的建黨節,萬達也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評選前一年的優秀黨員員工,並給予豐厚的獎勵。
張先生說,在萬達學院中,黨政知識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內容包括了政府政策解讀等方面。
“這樣做的民營企業在全國沒有第二家.”
在張先生看來,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即體現萬達努力與黨的基調保持一致,以及順勢而為的經營理念。
“前些年國家鼓勵發展商業地產,萬達就建商業地產,最近國家想發展文化產業,萬達就大規模開建文化地產專案,董事長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和國家的戰略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他希望自己的態度能夠營造一個更好的政商關係.”
張認為,王健林這樣的舉動,與他之前在政府工作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瞭解政策,跟隨黨的步伐,搞好政商關係,是萬達發展的基礎.”
王健林的這句話十分恰當地體現了萬達與政府之間親善和睦的關係。
另一位萬達總部員工也透露,王健林每天都要閱讀黨政報刊,研究新的政策方針。
因為用心而巧妙的經營,王健林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同和嘉獎。
2012年3月21日,在全國非公有制企業的建設工作會議上,他受到國家領導的接見;次日,王健林作為少數幾位嘉賓之一,被邀請參加黨建工作的座談會,分享自己在企業黨政建設中的心得;同年4月10日,他作為“中華慈善獎”的獲獎代表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顯然,與國家政策步調一致,保證了萬達不會“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