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十五

陳廷敬乘船沿運河南下,沿途都見民夫忙著疏浚河道,修路架橋。

逢府過州,城外路邊都堆著黃沙,預備鋪路之用。

原來百姓都知道皇上要南巡了。

又探得沿途官府都在為皇上南巡新派徭役,只是不聽說再攤稅賦。

陳廷敬將途中所見均細細具折,密中奉發。

這日到了杭州,僱車入城。

自從進入浙江,陳廷敬愈發小心起來。

他同兩江總督阿山當年都在禮部當差,兩人知己知彼。

陳廷敬對阿山這個人心裡自是有數,更不能讓人覺著他是故意找碴兒來的。

進城就沿途逢見好幾家娶親的,敲鑼打鼓,絡繹不絕。

珍兒說:“今兒是什麼日子?這麼多坐花轎的?”

大順笑道:“敢情是我們來杭州趕上好日子了.”

劉景也納悶道:“今兒什麼黃道吉日?沿路都遇著七八家娶親的了.”

城南有家名叫煙雨樓的客棧,裡頭小橋流水,花木蔥蘢,陳廷敬很是喜歡,就在這裡住下了。

收拾停當,大順找店家搭話:“店家,杭州城裡怎麼這麼多娶親的?今兒什麼好日子呀?”

店家笑道:“最近啊,杭州天天是好日子!明兒您看看,說不定也有十家八家的娶親呢!”

店家見大順不解,便道:“你是外鄉人,莫管閒事兒吧.”

吃過晚飯,天色尚早,陳廷敬想出門走走,珍兒、劉景、馬明、大順幾個人跟著。

街上人來人往甚是熱鬧,只是這杭州人講話,嘰裡哇啦,如聞鳥語,一句也聽不懂。

天色慢慢黑下來了,街上鋪門都還開著,要是在京城這會兒早打烊了。

珍兒見前頭有家綢緞鋪,裡頭各色料子鮮豔奪目。

她畢竟是女兒心性,想進去看看。

陳廷敬點點頭,幾個人就進了綢緞鋪。

綢緞鋪同時進來五六個男人,很是打眼。

夥計忙過來招呼,說的話卻不太好懂。

夥計見他們是北方人,就學著官話同他們搭腔:“幾位是打北邊來的?這麼多男人一起逛綢緞鋪,真是少見.”

大順說:“男人怎麼就不能逛綢緞鋪呢?”

夥計笑道:“外地來的男人都是往清波門那邊去的.”

陳廷敬一聽就明白了。

他早聽說杭州清波門附近有一去處,名叫清河坊,原是千古煙花之地,天下盡知。

上回皇上南巡,有些大臣、侍衛在清河坊買女子,弄得杭州人心惶惶。

皇上後來知道了,嚴辭追究。

有位開了缺的巡撫為了起復,託御前侍衛在這兒買了幾個青樓女子進京送人,結果被查辦了。

又聽那夥計說道:“不過你們今夜去了也白去,早沒人了.”

大順聽得沒頭沒腦,問:“夥計,你這是說什麼呀?”

這時,店鋪裡間屋子出來一個男人,用杭州話罵了幾句,那夥計再不言語了。

陳廷敬自是半句也聽不懂,卻猜那罵人的準是店家,八成是不讓夥計多嘴。

珍兒想再看看綢緞,夥計卻是不理不睬。

珍兒沒了興趣,幾個人就出來了。

出了綢緞鋪,順著街兒往前走,不覺間就到了清河坊街口。

只見前頭大紅燈籠稀稀落落,門樓多是黑燈瞎火,街上也少有行人。

陳廷敬想起剛才綢緞鋪裡夥計的話,心想倒是去清河坊街上走走,看裡頭到底有什麼文章。

陳廷敬進了清河坊,駐足四顧,道:“不是想象中的清河坊啊.”

珍兒問:“什麼清河坊?老爺想象中應是怎樣的?”

陳廷敬笑道:“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大順笑笑,說:“老爺,這兩句我聽懂了,就是說公子哥兒騎著馬往這橋邊一站,滿大街的姑娘招手拉客!”

珍兒一聽生氣了,喊了聲老爺。

陳廷敬回頭朝珍兒笑笑,珍兒卻把嘴巴噘得老高。

又見前面有家青樓,喚作滿堂春,陳廷敬猶豫一下,說:“去,進去看看.”

大順抬頭看看招牌,心裡明白八九分,問:“老爺,這看上去像是那種地方呀?”

陳廷敬點頭笑笑,徑直往裡走。

才到滿堂春門口,鴇母扭著腰迎了過來,說的也是杭州話,自是聽不懂。

陳廷敬笑道:“借個地方喝茶行嗎?”

鴇母聽著是外地人,忙改了官話,道:“成!喝茶,聽曲兒,過夜,都成!”

說著就朝樓上連聲兒喚著姑娘們快來招呼客人。

說話間,四個女子下樓來了,個個濃妝豔抹,卻姿色平平。

陳廷敬頓時慌了,回頭看珍兒,卻不見她的影子。

陳廷敬問:“咦,珍兒呢?”

大順也回身四顧:“剛才還在啊!”

馬明忙說出去找找,她肯定在外頭待著。

馬明沒多時急匆匆跑進來,說:“老爺,珍三太太不見了.”

聽馬明這麼一說,鴇母跟幾個姑娘都樂了,直說這幾位爺真是稀罕,哪有帶著老婆上這種地方來的。

陳廷敬後悔不迭,道:“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

大順說:“老爺別急,珍三太太準是先回客棧去了,我去找找.”

大順說著便匆匆出門。

鴇母道:“幾位爺喚奴家李三娘便是。

不知幾位爺是喝茶呢?聽曲呢?還是包夜?”

陳廷敬說:“我們喝口茶吧.”

幾個姑娘黏過來就纏人,陳廷敬手足無措,連連喊道:“姑娘們坐好,不要胡鬧.”

這時,忽聽樓上傳來琵琶聲,猶如風過秋江,清寒頓生。

陳廷敬不由一愣,道:“這琵琶彈得真好,可否引我們一見?”

李三娘道:“這可是我們杭州頭牌花魁梅可君,這幾日正鬧脾氣,誰都不見!”

說話間,猛聽得外頭吆喝聲,就進來了三個衙役。

一個胖子喊道:“李三娘,梅可君想好了嗎?跟我們走!”

李三娘忙做笑臉道:“幾位爺,我是死活勸她都不肯呀!她說自己從來只賣藝不賣身,縱然是皇帝老子來了,也不侍候!”

樓上琵琶聲戛然而止,樓下亦一時無人說話,都聽著樓上動靜。

半日,胖衙役才又說道:“我們已等她好幾日了,難道要我們綁她走?”

李三娘忙搖手道:“幾位爺千萬別動粗,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樓上吱的一聲門開了,果然一位清麗絕俗的女子下樓來了。

李三娘立馬歡天喜地:“可君,你想明白了?這下媽媽就放心了.”

梅可君一臉冰霜,半字不吐,只往樓下走。

胖衙役道:“想明白了就跟我們走吧!”

沒想到梅可君走到樓下,突然掏出一把剪刀,鳳眼圓睜,道:“你們若再如此相逼,我就死在你們面前.”

胖衙役愣了片刻,道:“想死?還不能讓你死哩!兄弟們上!”

幾個衙役捋了袖子就要上前拿人。

陳廷敬使個眼色,劉景、馬明閃身上前,攔住幾個衙役。

鴇母趕忙搶下梅可君的剪刀。

胖衙役瞪眼吼道:“哪來的混賬東西?你們吃了豹子膽了!”

陳廷敬卻是語不高聲,道:“憑什麼隨意拿人?”

胖衙役呸了一口,道:“嗬,好大的口氣呀!你們是什麼人?”

劉景笑道:“我們是愛管閒事的人.”

胖衙役道:“我討厭的就是愛管閒事的人。

兄弟們,先揍他們!”

兩個衙役上前想要打人,卻近不了身。

胖衙役自知碰著對手了,邊領著兩個衙役往外走,邊回頭道:“好好,你們有種,你們等著!”

李三娘這會兒哭喊起來:“啊呀呀,你們可給我闖禍了呀!衙門非砸了我的生意不可呀!”

梅可君冷臉道:“媽媽你好沒人情,幾位好漢明明是幫了我們,你還去責怪人家!”

李三娘拍著大腿喊道:“幫了我們?他們是過路客,衙門找不著他們,只會找我算賬的.”

陳廷敬道:“李三娘別怕,天塌下來,有我頂著.”

李三娘上下打量著陳廷敬,道:“喲,你說話口氣可大啊!你當你是誰呀?”

陳廷敬自然不便道明身份,只說巡撫衙門裡有親戚,他在杭州沒有辦不了的事情。

馬明也在旁邊幫腔,只道我們老爺要不是心裡有底,哪敢打衙門裡的人?好說歹說,李三娘信以為真,便道出了事情由來:“那日衙門裡突然來人,說要收花稅,算下賬來,要兩萬兩銀子。

我就算把樓裡的姑娘們全都賣了也交不上啊。

我平日都是交了銀子的,這回無故兒又要銀子,哪來這個道理?我們交不上銀子,衙門就要從我們樓裡挑長得好的姑娘去當差。

他們三番五次要來索可君姑娘,我就尋思,衙門裡這回要銀子是假,要人是真.”

陳廷敬疑惑道:“衙門裡要姑娘做什麼?當什麼差?來的真是衙門裡人嗎?”

李三娘道:“餘杭縣衙的,我都認得。

前幾日,他們來人把長得好些的都帶走了,說是當完差就回來,少不得十日半個月的。

只有可君尋死覓活的不肯走,衙門裡就寬限我幾日,說是過了今夜還不肯去,就砸了我的樓。

不光是我滿堂春,清河坊、抱劍營兩條街的青樓女子,凡是長得好些的,都被衙門拿去了.”

陳廷敬心裡明白了幾成,嘴上卻只淡淡的,道:“難怪這麼冷清啊.”

閒話會兒,陳廷敬起身告辭,告訴李三娘他住在煙雨樓,總要住上十日半個月的,這邊要是有緊急事,打發人去找他。

李三娘將信將疑,千恩萬謝。

陳廷敬才要出門,梅可君突然喊客官留步,說:“蒙老爺相救,小女子無以為報,願為老爺彈唱幾曲.”

陳廷敬略作遲疑,回頭坐下。

梅可君斟茶奉上,然後上樓取了琵琶下來,唱起了小曲:“西風起,黃葉墜。

寒露降,北雁南飛。

東籬邊,賞菊飲酒遊人醉。

急煎煎砧聲處處催,簷前的鐵馬聲兒更悲。

陽關衰草迷,獨自佳人盼郎回。

芭蕉雨,點點盡是離人淚.”

歌聲哀婉,琴聲悽切,甚是動人。

忽然又聽外頭響起了吆喝聲,陳廷敬猜準是什麼人來了。

果然是胖衙役回頭叫了十幾個衙役,破門而入。

梅可君並不驚慌,只是罷了琴,微嘆一聲。

劉景跟馬明拿開架勢,站在陳廷敬身邊護衛著。

那衙役們並不仗著人多還手打人,只對鴇母吼道:“李三娘,這回梅可君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李三娘道:“我可做不了主了,這位老爺正在聽曲兒哩.”

胖衙役望了望陳廷敬,乾笑道:“嗬,面子可真大呀!想聽曲兒就聽曲兒了!這會兒我只帶走美人,回頭再同你們算賬.”

陳廷敬見來了這麼多人,劉景、馬明縱有三頭六臂也是敵不過的,只好說:“可君姑娘,你跟他們走吧,天塌不下來的.”

梅可君嘆息一聲,跟著衙役走了。

陳廷敬心裡卻增一層疑惑:胖子先頭只領著兩個衙役氣勢洶洶地想動手打人,這會兒他們來了十幾個人卻只帶著梅可君走了。

陳廷敬剛要回客棧去,大順跑了進來,說:“老爺,我回到客棧,沒見著珍三太太。

我到外頭滿街地找,哪裡找得著?真是急死人了,我心想她這會兒是不是又回去了呢?我想回客棧去再看看,卻又在路上遇著幾個歹人追個姑娘。

我把那姑娘救下,一問,知道姑娘就是杭州城裡的,剛從衙門裡逃出來,追她的原是衙役。

再一問,怪了,姑娘不肯回家去。

我急著回客棧找珍三太太,就把這姑娘帶了回去。

你猜怎麼了?珍三太太已回客棧,正坐在房裡哭哩!”

陳廷敬一邊聽一邊著急,好容易聽到最後,才笑道:“大順你也真會說話,先告訴我人找著了不得了?咦,那姑娘幹嗎不肯回家?”

大順道:“誰知道呢?”

回到煙雨樓,見珍兒正同那姑娘說話。

姑娘暗自飲泣,並不吭聲。

珍兒見陳廷敬回來了,也不搭理。

姑娘見來了這麼多人,越發什麼話都不肯說了,只是哭泣。

大順便說:“姑娘,你別怕,這是我們家老爺。

你為什麼不肯回家去?你說出來,我們家老爺會替你做主哩.”

問了好半日,姑娘方才道明瞭原委。

這小女子名叫紫玉,年方十五。

她家裡開著好幾處綢緞鋪,還算過得殷實。

她爹生意雖然做得不錯,只是老實懦弱,常被街上潑皮欺負,每每只恨家裡沒人做官。

這回聽說皇上下江南,要在杭州選妃子,做爹的就動了心思,發誓要讓女兒做娘娘。

老兩口兒自己就把女兒送到了縣衙裡。

紫玉去了縣衙,見裡頭關著很多女子,多是清波門那兒的。

紫玉本來死活不肯的,這會卻見自己同青樓女子關在一起,羞得恨不能一頭撞死。

今兒夜裡,她瞅著空兒逃了出來。

珍兒道:“你一個姑娘家,總要回家去的,怎能就在外頭?”

紫玉說:“爹孃橫豎要我進宮,回去不又落入虎口?衙門也是要到家裡去尋人的.”

陳廷敬勸慰道:“姑娘,皇上選秀之說,純屬無稽之談,哪有從漢人家選秀女的?你只管放心回去,我派人去你家說清楚.”

紫玉問道:“縣衙裡關著許多女子,說都是要送到宮裡去的,這是為何?”

陳廷敬道:“此事確實蹊蹺,那些女子是決不可能送到宮裡去的。

姑娘,你儘管回家去.”

紫玉仍是不信,又問:“敢問老爺是哪裡來的,何方神仙?”

陳廷敬笑道:“我只是個生意人,走南闖北的見得多了,知道些外面的事而已。

姑娘信我的不會錯.”

好說歹說,紫玉才答應回家去。

劉景、馬明送紫玉去了,陳廷敬便耐心告訴珍兒,他去清河坊查訪,都是有緣由的。

原來他進了杭州城,見那麼多娶親的花轎,心裡就犯嘀咕。

聽了綢緞鋪夥計的話,他又想起上回皇上南巡有人在杭州買青樓女子,弄得朝廷很沒臉面。

他怕這回倘若又有人要買女子,訛傳出去,民間就會沸沸揚揚。

珍兒聽得陳廷敬這麼一說,心裡也就沒氣了,只怪他怎麼不事先說給她聽。

忽聽外頭敲門聲,劉景和馬明回來了。

兩條漢子氣不打一處來,沒說別的,先把紫玉爹孃罵了一通。

原來他倆好好地送了紫玉回去,她爹孃卻不問青紅皂白,對他倆破口大罵。

罵的什麼也聽不懂,反正不是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