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他鄉的“父愛”

10、他鄉的“父愛”

“日光盡情地敞開了它熾熱的懷抱,火日炙人,極其明亮,燥熱難耐,樹葉們皺巴巴地掛於枝頭,乾裂的樹幹耷拉的枝條。失去了晨露的青草,一棵棵擠湊成一團團,延口殘喘,極盡挽留著梢頭正被蒸發的水汽。有些枯黃的葉梢,隨著小風更加搖擺不定,直到風大些,被裹挾著來到屋簷角落,平躺於碎石灰粒之間。遮掩了其中在烈陽下,微妙地拉扯中加大的縫隙。隨著塵泥積壓而來,還算直挺挺的枯葉,逐漸彎曲凹陷在身下的空洞裡,最後一身被土泥和石粒日積月累地掩埋直至無跡可尋,越來越濃的熱浪滾滾地侵襲而去,接迎著正午的到來。

廠區南邊的廚房裡大廚們叮叮噹噹地正在忙活著員工的午餐,一團團蒸汽不緊不慢地蔓延出窗外,在熱烈的光線下,很快被分化瓦解為無形之態。但香味卻源遠流長般越飄越遠,直至飄到了飢腸轆轆的我們的鼻尖。大傢伙皆有所感應似的,時不時瞟向窗外,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飽餐一頓。

這天氣,裡裡外外都散佈著熱浪,房裡更是悶熱難擋,數臺大空調也不頂用,房頂的泡沫板像個大面包,穩穩地蓋在上面,整齊就是個密不透風的保溫箱。藍色對沿的大蘑菇頭壓在燥熱的人心上,機械的喧譁、人聲的寂靜。眾人在同機器一起本能運作著,恪盡職守地各安其事,至少他們目前和後面只能做的這些,也許是一直在重複的可能不太一樣的事情。活著可能大部分僅僅如此。”

期間張德厚考察了劉羽凡幾次,看著他擺和穿的驢頭不對馬嘴,雜亂無章的線筒和線頭,像是一鍋裡攪和在一塊的五穀米粉,五顏六色的雜糅成一碗的體積,讓人看著就莫名的彆扭,但卻不礙吃的事。他本來滿面春風的心情,瞬間變得愁眉不展,對其的表現憂心忡忡。他自以為做了最壞的打算,結果比他預料的還差強人意。

穿線頭多麼簡單的事呀,但他又不時在心底開解自己,釋然的想:小夥子年紀還小,也不好多說什麼,先讓他適應一段時間再說吧。張德厚提了提嗓子,正容亢色地提醒道:“首先線筒位置要擺放最佳位置,其後什麼缸號什麼顏色,幾條一起需要穿幾號口幾號紗嘴,說明書都有專門標註,看清楚、記明白在上手,才能遊刃恢恢,不然目之所及會像你的思緒一樣被扯的亂七八糟。”

臨走還不忘特意大聲叮囑他,說:“千萬別弄錯啦,錯了布料就得報廢,可得留意!”

準備轉身走時,又轉了回來拍著劉羽凡肩膀說:“看清思明再開始,凡事佔個穩健,多思量,能找到思路就能嫻熟起來。俗話說,駕輕就熟,熟能生巧,重複做很重要!”

那一刻,劉羽凡堅信了張德厚是真心實意地想讓他留下。他像一個老父親,滿懷熱忱的目光,他感到自己仿若置身於日暖風和之下,閱歷豐厚的人,往往老成持重,外表大都沉穩剛健。在他身上劉羽凡看得明晰了。在耗費了超過常人兩倍時間後,機器終於得以運作起來了,他嘆息著百感交集。

“唉,這紡織機器的型別,比小作坊那種更加牢什古子,穿紗又有多處細節各有區分點,尤其砂輪和砂嘴板,一種品牌一種型號。不過自己真的就這麼木訥遲鈍嗎,就不能推敲著把它們處理的“服服帖帖”嗎,這腦子怎麼轉得就這麼遲緩呢。”歷歷往事浮上心頭不禁讓他感到灰心喪氣,嗒焉自喪的情緒,一點點在他的腦海蔓延開去。

“怎麼樣,找到一些技巧嗎。”張德厚再次走過去,看到機臺正常運轉起來,喜笑顏開地詢問道。劉羽凡只得硬著頭皮回答說:“還行,和以前接觸的機型略有區分,整體上可以順順當當了,就是時間上耗費稍多些。”

劉羽凡的內心正經歷一場天人交戰,無比苦澀的心結難以宣洩。像每一條血管裡都有上萬只螞蟻瘋狂地爬行著,讓他極度苦悶,他感覺胸有成竹,但現實卻是啪啪打在臉上,他的臉不由自主地疼了、紅了、尷尬了。

話說回來了,若是他本身對擺置機器意興闌珊,無論做了多久,他依舊做不好。就像你讓一個畫家去唱歌,大機率是唱不好的,因為他的意境還沉醉於筆尖,用嘴是難以描繪的至善至美,強人所難,只會不倫不類。

他應付著客套幾句,語氣輕緩地說:“都是自動化機器,可能佈置或者是系統什麼的,各處上些微的不同,一通百通,多多接觸和了解,達根知底,終可以應付自如,慢慢的都會變成熟門熟路的事情。”

張德厚神色複雜,欲言又止,最終他還是默然無聲,僅僅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轉而側目看了一眼已然昏天黑地的窗外,不再過多言語。臨走時,他語重心長地看著劉羽凡,說:“你對橫機的操作一知半解,幹活也是笨手笨腳,離那些得心應手的專業工人,相去甚遠,要多付出精力去苦學、苦練,天道酬勤,要比別人多付出一分汗水,去提升自身能力,給到你時間,希望能留下來。”

劉羽凡早就暗下決心,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因為他明白曉暢,當下實在很難找到其他同型別的工作了。這個時節大多工廠處於平穩期,不缺工人,所以他必須得留下!他給自己心底立下了“軍令狀”,不達目標,不會鬆氣。他們坐下嘮了會兒,這讓劉羽凡從中瞭解到張德厚也是河南人,隔壁縣城的,他心中的疑慮也一一解開了,一切都有跡可循。也因此,舊事件件,浮於他的心間,已是不足為怪之意。

在外地人面前張德厚常有厚此薄彼之舉,一直袒護著包容著那本是不合理的,偶有阿黨比周之事。俗話說同心齊利可斷金,為利益亦也如此。讓劉羽凡留下是他的權宜之計,畢竟是同鄉之人,比之外鄉人,同舟共濟之心更勝一籌。老鄉啊,這是遠在外省,梗泛萍飄時,顧影自憐的身心、麻木不仁的現實境遇,歷歷在目後,倍感藹然可親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