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冷宮也是皇帝后宮的地盤,外男是不得入內的。
何況離君安還是個皇子,更不應該待在這,要麼應該是宮外建府,再不然也有一個自己的皇子府。
可離君安就是個不一樣的存在,按理說他現如今再怎麼不得寵,也應該是個王爺,而不是稱其為皇子,反而像是故意被羞辱的存在。
離君安與離陌並不是父子關係,而是親兄弟,離君安是先帝最小的一個兒子。
當時離君安出生的時候,離陌都十八了,兒子都有了。
離君安的生母只是先帝某天夜裡一時興起寵幸的小宮女,後宮佳麗三千,先帝也不會特意去記住一個無名無分的小宮女。
誰知道這個宮女一夜寵幸之後就懷上了龍胎,剛開始,離君安的生母有想過將此事告訴先帝,但她又想起後宮女人的明爭暗鬥,擔心自己腹中胎兒。
於是她將此事瞞了下來,她之前就是一直負責打掃冷宮的,所以在人群中並不起眼。先帝能寵幸她,也不過是因為那晚先帝喝醉了,意外走錯道誤入了冷宮才會...
透過懷胎十月的瞞天過海,終於保住了自己的孩子,只是因為不敢在人前露臉,孕期沒有做過胎檢,生產的時候,孩子是平安了,可宮女卻打出血去了。
最後還是離君安的哭聲驚動了恰好從冷宮外經過,巡邏的侍衛。
皇宮內突然出現一個孩子,還是冷宮裡發現,旁邊還躺著個宮女的屍體,此事不容小覷。這事可大可小,皇后作為後宮之主,直接上報皇后處理並不過分。
結果是侍衛去稟報的時候,恰好先帝在皇后的宮裡,本來聽到了這事也沒太在意,就交由皇后全權處理。
還是先帝的貼身太監李公公似乎想起了什麼,低聲對先帝耳語了一番,先帝皺著眉頭陷入一臉沉思,最後還是跟著去看了那孩子一眼。
結果一看,雖然剛出生的孩子還沒有長開,但是那還是有幾分相似的容貌,及那宮女略看有些眼熟,不得不讓先帝懷疑這是自己的皇子。
其實不僅先帝自己有懷疑,先一步到來的皇后也在第一時間發現了端倪,她本來想趕在先帝發覺前秘密處死這個孩子,然後立馬下葬,來個死無對證。
誰知道剛命人抱起這個孩子,嬰兒頓時嚎啕大哭起來,恰好先帝又趕了過來。
也是巧了,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血脈感應這事,先帝過來後,嬰兒也停止了哭聲,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皇上,這孩子...”皇后看著先帝表情不對,也不好開口說要處置了這孩子。
也許人老了,權利心思沒有年輕時候重了,又看著這個還沒有自己孫子大的兒子,先帝一時起了惻隱之心。但還是為了以防萬一,
先帝先是命李公公退下了其他人,獨留皇后在場,才開口:
“李公公,安排滴血驗親,如果他真是......”
“是,陛下。”李公公應下,便親自著手去準備。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雖然生母地位低下,但孩子再怎麼也是個皇子,身份自然要名正言順。
當時知曉此事的宮女太監除了李公公全部被封口。對外也只是宣稱十三皇子是後宮某個妃子所處,生母因難產而死。
“離君安”這個名字不是先帝取的,更不可能是當時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取的。
是離君安的生母取的,也許在生產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命不久矣,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在死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咬破自己的手指在孩子身上寫下“君安”二字。
先帝覺得這可能就是這個孩子的命數,也就沒有過多糾結孩子的名字。
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先帝自己都認了這個孩子,其他人也不會特意去糾結孩子的生母是誰。
總歸只是個剛出生的嬰兒,不能由先帝自己照顧,於是就將孩子寄在了唯一知曉此事的皇后名下,還特意安排了自己的奶嬤嬤去親自照顧。
這可是其他皇子皇孫都沒有過的待遇。
皇后不是沒想過整什麼么蛾子,但是當時的奶嬤嬤看得緊,幾乎天天跟先帝彙報小皇子的日常。奶嬤嬤地位特殊,皇后都要禮讓三分。
離君安自己也爭氣,他從小就比常人聰慧,兩歲識字,五歲熟知詩書經綸,七歲便會舞槍弄劍。
先帝一開始對離君安可能只是憐惜多一點,慢慢地發現離君安比自己其他皇子皇孫更優秀,後來可能是真的喜歡自己這個突如其來的孩子。
等離君安長到兩歲多的時候, 先帝直接把他從皇后宮裡接了出來養在了自己身邊,不僅氣壞了皇后,還在朝堂上掀起了不少波浪。
一度都有人懷疑,先帝是不是要重新立太子。
彼時的離陌作為皇后嫡子,按照慣例,在及冠之年就已經被先帝立為了太子。
朝堂上的不尋常先帝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並沒有任何情緒外漏。
沒有處置那些散播謠言的,也沒有真的說是要去重新立太子,誰也不知道先帝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離君安也沒想過要做什麼太子,本來以為有先帝的庇佑,再怎麼著也能順風順水的度過及冠之年,就可以出宮建府,那時候就自由了。
可好景不長,在離君安十歲那年,先帝駕崩了,身為太子的離陌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