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村,這個名字很文雅,據說是當時有識之士引經據典,才取了這個名字。它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花溪後壩。以前是荒地和農田,後來遷來不少人,修了房屋就形成了村落。這時候九如村附近還有不少農田。
九如村公交車站,附近還是農田,一環路路邊可以看見一連串電線杆。後來這裡修建了一座電信的營業廳,旁邊則有一個郵電學校。兩人下車後,順著田邊機耕路往北走,前面農田附近有或多或少房屋,黑瓦的平房或兩層樓的建築。林曦悅按照上次虞欣給的地址,終於在靠近花溪醫院附近,找到了一棟兩層的建築。林曦悅看了周圍,跟虞欣說的環境核對一下,林曦悅輕聲說:“沒錯!應該是這裡了。”
正好附近看到一個老大爺,坐在門邊的椅子上一邊抽旱菸,一邊曬太陽。林曦悅和姐姐上前詢問,得知確實有一戶新搬來的一家人,姓虞。老人磕了一下旱菸煙鍋,指了一下旁邊那道門,說道:“就是這家。大人出去了,家裡小姑娘應該在!”
說到這裡,老人家問道“你們是她什麼人?”林曦悅趕緊回答道:“我是她的同學,這是我姐姐!”老人家聽完,點了點頭,說道:“喔!那你敲門吧!”
說完,收起旱菸,開始打瞌睡了。
我上前敲了幾下門。過了一會,才聽到動靜,慢慢地開啟,露出一張熟悉的臉,果然是虞欣。虞欣見是我們,先是一愣,緊接著露出驚喜之色,立即張開雙臂給林曦悅來了擁抱。高興笑道:“沒想到是你來了?”
忽然注意到站在旁邊林曦晗,說道:“姐姐也來啦!”。說完,鬆開了我,把門開啟,把林曦悅姐妹倆讓進了屋,然後關好門。
家裡陳設和原來的家沒有多少變化,不過屋內面積比原來的她住的家,小了一些。因為是老房子,屋內光線不是太好,所以白天都要開著燈。虞欣先讓姐妹倆在一張方桌前坐下。拿出兩個茶杯。林曦悅說:“不用給我們泡茶!來兩杯白開水吧!”虞欣說道:“好吧!”說完從溫水瓶裡倒了兩杯白開水,接著用水壺接滿一壺水,放在烽火煤爐上,準備再燒一壺水。虞欣說道:“搬到這裡就是燒蜂窩煤,比較麻煩。炒菜火力也不夠,燒水也慢。聽說過半年能安天然氣,到時就方便多了!”
林曦悅說道:“這次來一是來看看你,你搬家過來,我們還沒來過。二是孟美岐,呂萍不是從長安回來了嘛,準備大家一起出去玩一下!”
虞欣說道:“準備去哪裡玩?”
林曦悅說道:“大家商量25號去薛濤故居,那裡可以登樓看風景,也有竹林,還臨江,是不錯的地方。”
虞欣點頭,問道:“有哪些人去?”
林曦悅回答道:“都是熟人。除了我,孟美岐,呂萍,還有就是吳夢蘭,還有她原來鄰居黃馨雅。”
虞欣說道:“就是清明節掃墓時,認識的那個吳夢蘭?”林曦悅點頭,:“就是她!正好她母親秦老師也放暑假,決和我們一起去。黃磬雅,是在金陵小學就讀,與我們同一年級的。”
虞欣說道:“25日,好像是星期天。”
她走向牆壁上掛的日曆,手指在上面劃過,找到25日,“嗯,就是星期天!”
林曦悅說道:“我們商量上午八點半,在學校的正門匯合。然後乘公交車到久言橋下車,再沿著望江路走一段就到了。”
虞欣思索了一會,回答道:“可以,我答應了。”說完這些,虞欣說道:“好了,去我住的樓上看看吧!”說完拉著林曦悅的手,然後招呼林曦晗,“姐姐走吧!”
三人扶著樓梯扶手,踩住著木製樓梯往上走,樓梯發出咔滋咔滋聲音。不一會就上的樓來。樓上陳設比較簡單,一張單人床,一張方桌,凳子,小書櫃,還有一個衣櫃。方桌上有檯燈,小收音機,一面小圓鏡,墨水瓶,還有一隻黃色花瓶,裡面插著塑膠花。牆上掛著虞欣上學用的書包。樓上的窗戶是向北開的,從這裡可以看見花溪醫院門診部大樓,以及周圍的農田。
虞欣說道:“這裡還不錯吧!視野開闊,周圍的環境一覽無餘,而且光線也比下面好!”林曦悅姐妹均點頭,林曦晗說道:“嗯,這裡確實比底下好多了,空氣也新鮮多了。”
林曦悅則微蹙眉頭說道:“就是冬天有點當北風!”虞欣一邊走到窗戶前,將玻璃窗戶開啟,關好紗窗。一邊點頭說道:“是這樣的。而且夏天蚊子蒼蠅也多,安了這個紗窗以後好多了。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就只有少開窗戶。”
說完,拉著兩姐妹的手坐在床邊。說道:“25號上午八點半我會準時到學校門口。嗯,姐姐你不去嗎?”
林曦晗搖搖頭,說道:“25號那天上午,正好我要去同學家。沒空。”林曦悅說道:“是住在玉林的陸月夕嗎?”林曦晗搖頭說道:“不是 。是去姚燁家。”
林曦悅說道:“就是你們班的中隊長,那個給你戴上三道槓大隊委臂章那個。”
林曦晗點點頭,“是的!放暑假前就說好了,只不過一直沒空。下個月事情也多,正好這幾天有時間,就抽空去一趟.”
林曦悅這才明白,怪不得姐姐沒說一起去。
三人就在這個樓上閒聊開來,虞欣說,“大概過一年多 ,就可以搬回去住了。這樣離學校上學也近一些。”
三人就在這二樓房間,你一言我一語,不時還有笑聲傳來。
後來三人來到窗戶前,虞欣開啟紗窗,用手右邊一指,“看那邊一棟四層樓沒有?那裡是一家市裡的糧油公司,旁邊就是金陵小學。”
林曦悅姐妹順著虞欣的手指方向看過去,正好夕陽照在那棟四層樓上,樓建築的外牆上安裝有這個時代少有的藍色玻璃幕牆 。此時正好反射著太陽光,顯得金光燦燦。
這就是吳夢蘭就讀過的學校,嗯,也是黃磬雅正在讀書學校。
虞欣說道:“這個學校歷史也很久了,抗戰時期,從江南遷過的。因此,它算得上本市名校了。”
在虞欣這裡,三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臨別時,虞欣把林曦悅姐妹倆送出門。這時候,旁邊那個曬太陽的大爺,已經不知去向了。
林曦悅姐妹和虞欣分別後,就順著小學路往回走,經過公行道路口,來到金陵路。又走了一小會,便來到虞欣剛才所指的糧油公司,樓是一棟四層建築。很新的樣子。上面鑲嵌著幾個金色大字:某某市糧油公司。旁邊就是“金陵小學“,暑假期間,校門門關著。從高高的圍牆,只能看見裡面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和高高的旗杆,上掛著一面紅色的國旗。
安靜的校園裡,只有樹上的蟬鳴叫的分外的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