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天空中最自由的鳥,它可以隨著風任意翱翔,但是它也有它的悲傷,它的孤獨。”—魯迅《風箏》。
第二天早晨,一到教室。
我和孟美岐,虞欣,呂萍聊了一會做風箏的進度。結果是差不多,都完成了風箏骨架製作。昨天,班主任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幾種簡單風箏形狀,特點都是對稱幾何形狀。下一步,是選擇風箏的面用什麼材料?最簡單的自然是薄紙,有一定韌性,強度。如果高階一點的,自然用絲綢,用一種或幾種顏色的搭配,這樣做出的風箏,漂亮得多,而且耐用。缺點就是,風箏比較重一點,需要比較大的風,才放的高。絲綢,倒是可以去商店買。
我們幾人討論一會,孟美岐決定用絲綢做,黃綠色絲綢來做。因為她家親戚在絲綢公司上班,找到合適的絲綢,沒有問題。她做的也是常見豆腐形風箏。
作為她親戚是呂萍,也打算用絲綢,不過,用紅色的,風箏形狀,也和我們不同,是頭大尾小,類似魚形。不過,骨架製作要麻煩一些,竹條彎曲連線,作成魚形。
嗯,正好她美術也不錯,做成鯉魚形狀風箏,上面用毛筆繪製一下,效果一定不錯。
虞欣則表示,她也做豆腐形風箏,用宣紙糊面。她寫毛筆字還是可以,楷書唐詩。選學過的白居易閹割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只寫前面兩句,不寫標題。因為標題被編教材的人,取為《草》,實在是不倫不類。
我聽完她們幾人打算。原本想簡單了事,也不行了,不能太差吧!於是我決定用宣紙,正好上初三的遠房表哥學過國畫,幫忙畫上幾筆。
下午放學,直接回家。先做完當天作業。然後繼續製作風箏。在最裡間的屋子裡,靠牆的櫃子,最底下有買來的宣紙。那是,姐姐上初中後,美術老師要求買的。當時多買了一些,準備以後會派上用場。
把取出來宣紙,放到桌子上,比好尺寸開始裁紙,然後用漿糊粘在風箏的骨架上。很快,粘紙的工作就完成了。風箏穿上外衣,看上去順眼多了。
等做完這些,母親已經下班回來了。
於是我跟母親打了招呼,說去找表哥有點事。母親答應了,囑咐我早一點回來。
我拿上風箏,出門去。
表哥家也是住在研究所內的宿舍區。他家在研究所院內西面,靠近幼兒園。
我從家裡出發,向東穿過物理所宿舍區,操壩…
十分鐘左右,來到表哥家樓下。
表哥家在四樓上。我在樓下喊:“表哥在嗎?”不一會,視窗出現一個儒雅穩重的青年,嗯,正是表哥。他看是我,臉上很自然露出了微笑,招手說道:“原來是是悅悅啊,上來吧!”
我拿著風箏,一口氣跑上了四樓!
年輕真好,不帶喘氣的!
門已經開啟,表哥站在門口,見我上來,把我帶進裡屋。嗯,他爸媽還沒回來。
裡屋既是他的書房,同時也是臥室。
裡面除了擺了張單人床之外,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書桌。上面放著盡是大小不一毛筆,硯臺,書桌旁邊放著不少宣紙。
桌上的正中,則是剛完成地一幅國畫作品:梅花報春圖。從這副作品看,表哥雖然歲數不大,但國畫已經有一定功底了。
他先招呼我坐下,然後找來玻璃杯給,倒了一杯溫開水。等我休息一會,才開口笑問,“有什麼事,需要找表哥幫忙?”我說明來意,請表哥在風箏上畫上一幅簡單國畫。
表哥拿起風箏,看了看,心裡思考片刻。說道:“悅悅,這上面比較合適繪製簡單的花卉,比如蘭花,牡丹,桃花,菊花,都可以…你選畫哪一種?”
我想了一下,說道:“這個季節是春天,桃花盛開,畫桃花吧!桃花顏色也比較鮮豔,風箏放上天,站在底下看,也比較好看醒目!”
表哥笑了,“嗯,不錯。你等一會!”
表哥先把桌上那幅梅花報春圖收起來。然後,把風箏放在書桌上,開始擠水彩,紅色,白色,再加一些水在調色盤裡。先倒入墨汁加一些水,倒硯臺裡。先開始畫桃樹,表哥手法已經很熟練了,不一會一株彎曲,靈動富有靈性的桃樹,便出現在風箏上。然後開始點桃花,紅色,粉紅色,大大小小的桃花,很快出現在桃樹上。等桃樹畫完,停頓一會。對我說道:“在這裡題一首有關桃樹的唐詩。”
只見他換成一支小號的毛筆,蘸墨用楷書筆法,在風箏紙上空白處寫道:“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略等了一會,表哥拿起風箏,遞給我,“剩下的你自己來吧!”
我連忙說,謝謝表哥。表哥一笑,“不用謝。你和姐姐要經常來,不然親戚也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