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休閒

盒敏繼續問旋藏:“從蹤跡宗的角度,如何看待一個文明傳統?如何深入學習一個文明傳統?”

旋藏說:“諸多文明傳統都採用信仰的形式,原因就是,信任太重要了。”

“要了解一個東西,首先要有信心,要有信任。”

“不排斥,接下來才可能進入瞭解的步驟。”

“如果一上來就本能地排斥,聽說一個東西,就下意識地否定,那麼,當然是很難深入其中。”

“信心比黃金重要,因為就算給你黃金,如果你不相信是真的黃金,那很可能也沒辦法硬塞給你。”

“一個人能得到的,必然是認知範圍內的東西,人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度有緣人,其實就是說,一切都需要內因,外因只取到配合的作用。”

“叫不醒裝睡的人,也是這個意思。”

“本質上來說,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利他,不等於愛管閒事。”

“利他,當然是好事,但如果變成杞人憂天,則過猶不及。”

“關心別人,是對的,但沒必要去代替別人,沒必要去扶著別人的筷子,應該讓別人自己拿筷子吃飯。”

“不要把別人當傻子,不要把別人當嬰兒。”

“過分照顧別人,可能反而是一種侮辱。”

“因為誰也不想被當成巨嬰,誰也不想被認為無能。”

“相反,對待自己,應該要謙虛,謹慎。”

“要認識到自己的明顯弱點,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性,以及潛在的不足。”

“要意識到,自己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嬰兒。”

“保持這種嬰兒態,才更容易進入陌生的領域,更容易吸收有益的營養,更容易生長茂盛。”

“人其實跟樹木是一樣的原理,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都需要一個不斷成長的歷程。”

“當然,人與樹,也有一些不同點。”

“樹不能挪,樹必須靜靜地紮根,根深才能葉茂。”

“人挪活,人要經常走動,所謂的串門,聯絡感情,才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但其實,人挪活,也是有條件的,不是盲目地到處拜訪人。”

“而實際上也是要模仿樹,要懂得紮根,懂得堅持。”

“一回生,二回熟,深耕一個圈子,才可能混個臉熟。”

“今天走南,明天闖北,今天拜訪這個,明天拜訪那個,走馬觀花,必然是很難成事。”

“交淺不言深,交往太淺,也就很難有深入的進展,產生不了效果。”

“久後吐真言,時間久了,深耕一段關係,才可能取得交際的成果。”

“行動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成果,但行動必然會產生成果。”

“為了成果的行動,是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

“行動和成果,實際上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個東西的不同側面。”

“行動必然產生成果,並不是寄託於未來,而是當下就已經落實。”

“利他的行動,並不是要等到未來的某個時刻,才能得到快樂的回報。”

“利他的瞬間,本身也是一種妙趣。”

“利他的好處,在行動過程中,已經得到了落實。”

“好人有好報,之所以說非常確定,其實是說,好人並不需要等待未來的好報。”

“好人在做好事的過程中,快樂是同步產生的,當然,快樂也是一種回報。”

“還有什麼好報,比快樂這種回報更好呢。”

“因果,並不是兩個異時的東西,實際上是同時同步存在的。”

“種善因,同時就得到了善果,並不需要等待善果的到來,並不需要等待。”

“等待就意味著煩惱,意味著折磨,意味著不確定性。”

“一個真正的善人,不管是善男子,還是善女人,那麼,必然是將行動內化到成果的,在行動的同時,並不擔憂成果是否能實現。”

“這種不憂不懼的淡定心態,就是相信的心態。”

“相信功到自然成,相信水到渠成,相信事物的發展不會脫離規律。”

“只需要把握了規律,也就不需要再擔心什麼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該幹嘛幹嘛。”

“想吃瓜,就直接種瓜,沒必要擔心瓜的產量。”

“因為只要按照農事規律,按部就班地種瓜,老老實實地執行每一個種瓜的步驟,播種,施肥,除草,剩下的就是躺平了。”

“陽光雨露,會完成剩下的工作,瓜會自然而然地長大,成熟,成為能吃的食品。”

“所以說嘛,農業的原理太深奧了。”

“為啥說農業是第一產業?”

“其實就是說,農業的實踐,蘊含豐富的科學,深奧的哲理,可以為其它行業提供借鑑。”

“從這來說,農業排在第一,也就有些道理了。”

“說到農業,也有很多種農業理念。”

“有的提倡用化肥,有的提倡用農家肥,有的提倡不用任何肥。”

“其實啊,本質是相通的,原理是相近的。”

“不用任何肥,實際上也還是用了肥。”

“因為自然界中,實際上就存在各種肥料。”

“人工製造的肥料,不管是工廠生產的化肥,還是養殖業產生的糞肥,實際上也都是使用自然界的物料,經過一系列流程,變成植物可利用的肥料。”

“從這來說,沒必要反對現代農業,沒必要排斥科技。”

“當然,傳統農業也有它的特點和優勢。”

“傳統農業,或者說自然農法,人工干預的程度較低,農閒時間比較多,有利於修行的開展。”

“修行的前提,是休閒。”

“修行可以很窮,但必須有空。”

“所以說,修行也是需要資本的,空餘時間也屬於資本的一種。”

“而在傳統農業的環境下,有農閒季節,人有空閒了,才會尋找休閒活動。”

“修行,實際上就是高階的休閒活動。”

“因此,在某些文明傳統裡,會有農禪並重的說法。”

“確實,傳統農業很適合修行。”

“想象一個場景,在一個隆冬的季節,農夫蜷縮在柴房,盤坐在稻草堆上,靜靜地凝思,窗外的積雪像棉被一樣覆蓋著大地,更添一層靜意。”

“回想一年到頭的勞碌,農夫深感疲憊,好在這隆冬季節已經來臨,瑞雪兆豐年,一切的煩惱,都變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