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感受

提頓來到聖愚廣場聽講,時間久了,有點流連忘返。

旋藏說,“乾脆就別回皮實森林了,在這待著,一起來講大道理。”

“苦行到達一定程度,也要嘗試接觸人,不能太悶。”

“任何高深的修行成就,必然是需要回歸到以人為本。”

提頓表示同意,畢竟旋藏是獨目組織的首領,不聽不行。

於是,提頓帶著大象一起,在聖愚廣場安營紮寨。前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提頓應接不暇。就連大象的飲食,也有人定期送來,不需要提頓費心。

信眾提問,“在皮實森林修行這麼久,有什麼感悟嗎?”

提頓說,“在森林裡,才真切地感覺到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親密,不同物種之間的默契。”

“不同物種之間的敵意,其實是因為誤解。”

“沒有真正學會換位思考,沒有站在對方物種的角度去體會,為什麼會有敵意?”

“其實是因為感受到威脅,不安全感。”

“為了規避這種誤解和誤判的風險,人應該主動放下自我保護的意識,以真誠的心態,不設防地開展不同物種之間的溝通,讓其它物種能夠明白人的善意。”

“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是人與其它物種之間的交流,實際上都要依賴於語言。”

“有善意,就要明確地表達,清晰地告訴,而不是憋在心裡,讓別人去猜。”

“跟其它物種交流,也是一樣的原理,應該直白,簡單,持續地告知。”

“動物也有知情權,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動物,其實也是保障動物的知情權。”

“動物清楚地知道,人沒有惡意,也就自然而然地會表現出溫順。”

“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

“其實,不僅人是這樣,動物也一樣。”

“化解敵意的關鍵,就是發揮主動性,主動放下自我的固執,主動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與對方取得某種程度的共鳴,然後才有溝通的基礎。”

“什麼叫對方?”

“包含兩層意思,低層次的意思是,另一方。”

“高層次的意思是,對的方,對方總是有對的地方,有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即使對方一無是處,處處是錯,那也可以帶來反面的經驗和教訓。”

“越是知道什麼是錯,也就越是懂得什麼是對。”

提頓的一番話,讓在場的信眾很是佩服。

信眾又接著問,如何修習苦行?

提頓說,“苦行是隨時隨地可以操作的,並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

“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同情心。”

“對他人的苦,對其它物種的苦,要養成設身處地的習慣,設身處地去感受對方的感受。”

“什麼叫感受?怎麼去感受?”

“感受,其實就是全盤接受,全部接納。”

“先不輕易下結論,而是敢於嘗試,敢於假設,假設對方是對的。”

“然後,以這種信任的姿態,去跟人接觸,向人學習,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