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皮實

提頓在皮實森林吃苦修行,身體也變得越來越皮實。

旋藏也沒閒著,繼續在聖愚廣場講大道理。

“身體要想變得皮實,也很簡單,就是要多吃苦。”

“不能養尊處優,否則會讓身體變得羸弱,懶惰,甚至頹廢。”

“但是吃苦是否就是修行呢?吃苦就一定能取得修行的成就嗎?”

“其實未必,吃苦只是修行的一個方面,而並非全部。”

“修行,還包括享樂,享受,享有。”

“修行,是要融合正反兩個方面的,融合快樂和痛苦。”

“既要吃苦,也要享樂,這才是修行。”

“吃得了苦,也享得了樂,這才是高超的境界。”

“就像提頓,在森林裡修行,確實很苦,但也有很多樂趣啊。”

“鳥語花香,大樹環繞,空氣清新,這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啊。”

“苦樂夾雜在一起,才是真實的修行體驗。”

“並不存在一個單純的快樂世界,因為物極必反,快樂到達極點,必然反彈。”

“反彈,是因果法則的一種體現。”

“越是想要竭力避免的,就越是容易朝著難以避免的方向發展。”

“人越是想要避免痛苦,則越是難以擺脫痛苦。”

“從這來說,不應該排斥吃苦,也不能過於追求刻意的吃苦。”

“苦大仇深,肯定是不容易討人喜歡。”

“醉生夢死,沉溺於享樂,也不可取。”

“一味的吃苦,或一味的享樂,都是行不通的。”

“只有把吃苦和享樂有利結合起來,才能更加有效地擺正態度,端正知見,扶正心性。”

“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正氣,就是中和之氣,中庸之氣,中立之氣。”

“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態,使得身體具備適應性和彈性。”

“這種適應性就表現為抗病力,彈性就表現為病後的恢復力。”

”所謂中立,也就是說,既不能執著於抗病,也不能執著於病,而是把病當成是朋友,保持恰當的友好距離,保持中立。”

“既不刻意排斥病,也不刻意追求生病。”

信眾聽了旋藏的演說,有所疑問,“刻意追求生病?為什麼要刻意追求生病呢?有這種人嗎?”

旋藏說,“可能有,因為生病也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利益,潛在的好處。”

“舉一些例子來說,生病就可以請假,生病就可以休息,生病就可以受到照顧,生病就可以得到關心。”

提頓在皮實森林待的時間久了,也想到聖愚廣場來逛一逛,聽一聽旋藏的演說。

就在旋藏講生病的好處時,不遠處來了一頭大象,信眾回眸一看,原來是提頓大駕光臨。

旋藏問,“今天怎麼有興致前來聽講?”

提頓說,“一個人在森林裡也悶,出來散散心。”

旋藏表示贊同,“是的,苦行雖然很重要,在修行的某個階段,確實是需要嚴厲的苦行。”

“但苦行不是目的,苦中作樂才是意義所在。”

“能在痛苦中發現樂趣,創造樂趣,成為樂趣。”

“這才是苦行的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