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達到最高境界,談何容易,觀鼻也只是很初級的技巧。
提頓也深知,高超境界不可能輕而易舉就獲得,必然是需要付出一番艱苦的努力。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苦行,勢在必行。
成為獨目人,就意味著擁有了三重身份,隱居者,流浪者,苦行者。
提頓辭去行政管理部的鐵飯碗,過起了隱居生活,落腳點就在印都郊外的皮實森林。
正值巴拿特大陸的雨季,皮實森林的地面格外泥濘,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陷入深坑,難以自拔。
參天大樹的枝條纏繞在一起,遮天蔽日,陰森森的感覺,讓初來乍到的提頓有點不寒而慄。
灌木叢在大樹的底下瘋狂地生長,各種帶刺的植物橫亙在森林的空隙,彷彿要阻止行人的到來。
不論提頓往哪個方向走,總是會與帶刺的植物不期而遇。
森林裡的各種野生動物,頻繁出沒,到了夜間,更是猖獗。
就在這種艱苦的環境裡,提頓卻彷彿久旱逢甘雨,痛快淋漓地在皮實森林裡修行。
餓了,就吃樹葉,野果。
渴了,就喝樹葉上的露水。
困了,就躺在樹梢上休息。
野生動物來襲,提頓也不反抗,而是微笑著打招呼,致以友好的問候。
這種不設防的姿態,讓野生動物也受到了影響,變得溫順,可親睞,可信賴,可依賴。
提頓跟野生動物混熟了,就開始充當野生動物的領導,使喚野生動物做一些事情。
野生動物幫助提頓採集野果,囤積食物,建造庇護所。
最出色的野生動物,是一頭大象,香望。
這是一頭母象,香望是提頓給這頭母象起的暱稱。
香望心疼提頓,怕提頓在樹梢上休息會掉下來,就讓提頓睡在象背上。
在其它野生動物的幫助下,提頓在香望的象背上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庇護所。
提頓有了一個乾爽舒適的休息環境,修行效率大為改善。
凌晨,鳥鳴的樂音把提頓喚醒,開始一天的修行功課。
誦經,持咒,人聲也加入了森林的交響曲,提頓是這天籟的獨享者。
觀想,林中的寂靜讓提頓的思緒更加順暢,甚深的義理也能頃刻明白。
禪坐,鳥兒停留在樹梢休憩,一動不動,彷彿陷入了悠遠的遐思,又彷彿在體驗發呆的自在,這種情景讓提頓也突然有了參禪打坐的衝動。
做禪,鳥兒休憩夠了,又時而採食,時而飛行,時而鳴叫,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惹得提頓也想有所作為,做出禪意。
在皮實森林的隱居生活,極大地豐富了提頓的體驗,更加堅定了提頓修習苦行的意志力。
苦為根,樂為果。
從痛苦裡悟出的快樂,就好像是從肥沃的汙泥里長出的果實,香甜可人,人見人愛吃。
修行的次第,就是明白先後秩序,明白根與果的關係,明白什麼是根,什麼是果。
而不能胡亂顛倒,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砍根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