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是一個很抽象的詞。
在蔣芸的認知中,潮流就是一種...作妖。
受人關注,受人議論,但是似乎沒什麼用處。
但是偏偏這種東西,總是能讓很多人著迷,甚至願意花錢消費。
“即便你不想承認,是不是有那麼一絲感覺到,這個東西,還挺高階的?”王世風看著蔣芸無語的表情輕笑道。
你管這個叫做高階?
蔣芸聞言皺起眉,無法反駁。
“這就夠了,連你都感覺高階,更別說那些連火箭種類都分不清的股民了,只要星鏈計劃公佈,那麼毫無疑問,它將成為星河集團碾壓所有同類公司的利劍。
好萊塢寡頭有IP?有明星?有院線?
星河也有這些,而且星河還有星鏈,有衛星,未來可以用自己的wifi看電視劇,刷短影片,你有嗎?
網際網路平臺公司有產品?有使用者規模?有品牌效應?
這些星河也有,而且星河還有衛星,未來即便全國斷網,使用者也能隨時購物,你有嗎?
科技公司有技術,有AI,有產品。
星河雖然沒有這些,但是星河有衛星,擁有自主的訊號覆蓋,可以給你們提供訊號輔助支援,
比如無人機,無人駕駛技術,地面基站如果傳遞有問題,我們可以太空衛星輔助矯正,這些你不需要嗎?”王世風嘴角帶著嘲諷的笑容。
“槽點太多不知該如何吐槽。”蔣芸啞然無語。
“我知道,其實這些都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但是你不能不承認,這就是錦上添花,比其他人多一點,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是投資人,在平臺運營情況相似,市盈率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會選擇星河,還是版版權尼?”王世風眯著眼問道。
“有道理。”蔣芸沉默良久,點點頭。
不得不說,這個錦上添花,好像確實有點作用。
“而且誰也不能保證,現在看著雞肋的星鏈,未來透過其他科技加成,沒有別的用途前景,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這才是投資者們最大的誘餌。
這個星球內部的噱頭留給我們的已經不多了,所以星球外的噱頭,對於投資人們會更加誘惑。”王世風微微一笑。
“不得不承認,這個噱頭在金融界,也是獨一無二的。”蔣芸秀眉微蹙,面色凝重。
說實話,她從未想過星鏈到底有什麼用處。
原本她以為這就是王洛跟媽媽的定情信物。
但是現在想想,似乎不止如此。
媽媽應該不是個戀愛腦....
要不然不會生出自己這麼乖巧聰慧,克己復禮的女兒。
“所以我需要你把星鏈的所有技術都整理,然後包裝一下,等星河上市之後,將會成為讓星河成為本世紀最偉大公司的頭銜。”王世風沉聲道。
“這就偉大了?”蔣芸無語。
“人類對於偉大的標準,遠遠比你想象的還要低。”王世風輕笑道。
“好吧,雖然誇張了點兒,但星鏈也確實具備這些功能的雛形,不過星鏈我交給鄭幼韻了,晚點兒我讓她聯絡你。”蔣芸點點頭,算是同意了王世風的這個大餅。
“她還懂航天?”王世風愣了。
“嗯,她還是挺厲害的,量子學,人工智慧,雲網融合,萬物孿生,星地智協同這些她都懂,上學的時候她就在自學這些東西,當時認識她時,也是因為這些共同話題。”蔣芸解釋道。
“她是懂未來的。”王世風震驚了一下。
如果這些不是鄭幼韻為了泡妞編的。
那鄭幼韻的天才遠遠超出他的預期,以為是個頂級IT女,沒想到是個神級學霸。
這兩者之間差距,大概是小愛同學和chat GPT的區別。
“如果不是鄭秋,她會是一個很厲害的科研工作者。”蔣芸點點頭。
“那鄭秋可是真該死啊。”王世風輕笑道。
.......
“嶺南衛視和湘南衛視為什麼婉拒了我們的招標?為什麼?”鄭秋聽到秘書彙報後疑惑道。
各大衛視每年都會和影視公司合作製作電視節目,一方提供資金,一方提供劇本演員,互惠互利。
花納天宇和國內十幾家一線衛視已經合作十幾年了,基本上每年招標都只是個流程。
但是今年竟然被拒絕了,他很疑惑。
而且這兩家衛視都是收視率最高的衛視,跟他們合作對於旗下藝人發展很有幫助。
“他們說是今年的排期都滿了。”秘書傳達道。
一天只有24個小時,所以電視臺每年能夠播的節目都是有限的。
拋開12個小時垃圾時間(23~11點,因為這個時間大多數觀眾都睡覺或者早起上班,沒時間看電視)。
從中午11點開始到晚上23點才是正常收視時段,下午基本上是家庭主婦和中老年人時間,適合播放都市類,家庭類電視劇。
而真正的黃金事件單是18點到22點之間,將近四個小時,正常能夠播放兩部電視劇,按照一部電視劇40集左右來算,每年最多能夠播放40部電視劇。
但是每年影視圈最少製作200部電視劇,所以能夠熱門上衛視黃金檔的節目,競爭毫無疑問是十分激烈的。
所以粉絲圈內也經常以自家偶像能‘上星’為吹噓點。
花納天宇今年本來和湘南/嶺南兩大衛視各有5部合作專案名額,但是突然被鴿了,所以一定是有人搶了他的名額。
而圈內能夠搶名額的公司,鄭秋也想不出來幾個。
難道是OO或者奇異果出手了?
“問問是換了哪家公司合作。”鄭秋吩咐道。
秘書領命打了電話,不一會兒就回來了,臉色怪異的說道“是星河傳媒。”
“?王世風和夏夢瑤今年都在拍電影,他們拿什麼跟衛視合作。”鄭秋滿臉疑惑。
有資格和衛視,還是一線衛視合作的公司,至少要拿出兩個頂流抗話題和收視率才行。
畢竟一個合作就是億萬級別的廣告費,如果扛不住流量和收視率,這損失衛視也扛不住。
所以有頂流參演,是目前圈內合作的唯一標準。
“已經開播了,而且不是首輪播,是二輪播。”秘書吞了吞口水。
“你說星河買了他們一部二輪播的作品?”鄭秋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就相當於聽到一個高富帥娶了一個二婚帶娃的一樣離譜。
“一部叫做《愛情公寓》,一部叫做《奮鬥時代》,而且不只是這兩家公司,還有黑/遼,以及京視等,都跟星河合作了,我已經讓人去收集資料資料了。”秘書小心翼翼的彙報道。
鄭秋臉色愈發難看。
電影票房的失利已經難以挽回,現在電視劇竟然也能受到劇集?
星河傳媒的製作團隊到底是什麼?竟然有如此實力?
但是之前完全調查過,星河的影視部從內到外都是一群新人或者邊緣老撲街,根本沒有幾個像是明珠暗投的天才模樣。
用娛樂圈邊角料形容一點不為過。
但是《首富》和《藥神》的幾個主演,確實展現出了讓人難忘的演技。
而且最氣人的是,這些演員在鄭秋眼中來看,根本不具備‘火’的特徵。
一個個中年油膩大叔不說,連女演員長相都沒有什麼特色。
這群人能火起來,完全是靠著劇本和演技烘托。
但偏偏編劇是王世風....這讓鄭秋很絕望。
但凡換一個人,鄭秋就算花上幾千萬違約金,也會把人挖過來。
提到挖人,他又開始肉疼了。
呂晨憑藉《藥神》男二角色,幾乎一戰封神,如果不是提前用手段防止他們參加國內各大電影節。
估計今年各大獎項都被這些人給包攬了。
到時候星河才真是名利雙收,勢不可擋。
鄭秋一邊心中算計,一邊瀏覽秘書發過來的資料。
又是一群新人...又是一群長相不及格的新人!
而且男演員甚至可以用...普通又屌絲來形容。
女演員倒是還好,至少看得過眼,但也不是那種一眼美女型別。
這種要顏值沒顏值,要名氣沒名氣的配置,憑什麼上星?
湘南和嶺南衛視是不是收錢了?
而且劇本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的啊,都市情景/愛情劇。
也很普通啊。
哦,這幾部鄉村題材倒真是很不普通,辣眼睛那種。
憑什麼啊?
鄭秋想不通,尤其是看到這幾部首播收視率竟然還不錯,他就更不懂了。
“今年觀眾的審美變化這麼大嗎?不流行審美,又流行審醜了?”鄭秋看完資料後,有些茫然的問助理。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最近星河出品太火了?畢竟三部電影好評。”秘書訕笑道。
“我們拍了十幾年電影,還抵不過他們三部?”鄭秋冷笑一聲。
“老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說,觀眾都是容易上頭的,而且星河這次屬於趁熱打鐵中,也許過兩天收視率回落,就看清真偽了。”秘書連忙解釋道。
“你這麼說,也有一定道理。”鄭秋點點頭“不合作就不合作吧,又不是靠著這兩家活著,改和鵬城和湘北合作。”
這兩家衛視雖然收視率不穩定,但是如果有好作品,一樣捨得花錢宣傳。
“好,我這就去聯絡。”秘書領命。
鄭秋繼續研究著星河的幾部劇,帶著好奇的心態點開《馬大帥》,想要看看有多土。
不知不覺,等鄭秋笑的被口水嗆到時才反應過來,兩集時間過去了。
這種垃圾東西竟然浪費了老子一個多小時?!
還真是土到極致啊,從演員到畫面,都堪稱寫實級別的土氣!
把偏遠山村小城的那種落魄拍的也太真實了吧。
連個濾鏡都不加,你們是在拍紀錄片嗎?
鄭秋甚至都不知如何吐槽。
但是一查收視率嚇了一跳,17%!
了視的17%?那豈不是該看的都看了?
鄭秋開始撓頭。
他和了視也是多年合作伙伴,怎麼從來不知道,他們喜歡這個型別?
他們不是喜歡都市白領劇嗎?
“鄭總,湘北願意招標,但是隻招標一部,鵬城那邊說要過段時間給我們回覆。”秘書謹慎的彙報道。
“原因。”鄭秋還沒有從疑惑中回過神。
“他們沒說,但是我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所有衛視,都在等星河的劇,因為星河一個星期後,會再上15部劇。”秘書的語氣也充滿了不確定。
“15部?”鄭秋眨了眨眼“再上十五部?四月份?”
“是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每個季度都是上15部。”秘書點點頭。
“所以他們在年會上的那‘666’目標,並不是在吹牛,甚至已經快完成了是嗎?”鄭秋臉色陰沉似水。
年會上王世風喊了‘666’的目標,被影視圈嘲笑了很久。
但是沒想到才三個月過去,在電視劇方面,就已經快完成了,60000分鐘,1500集,37部電視劇。
他們馬上就要上30部了。
這才剛開年啊。
“他們這麼拍,真的不怕虧本嗎?哦,他們的成本很低,真噁心啊,劣幣驅逐良幣是吧。”鄭秋怒極而笑。
花納天宇每年正常也會出品40多部電視劇,其中會有15部衛視合作,投資均價在3億左右的大製作,剩下基本也都是幾千萬的成本。
這樣每年最少都要頂著80億左右的成本壓力。
但是以目前星河這個劇組配置,他們40部電影,最多也就十個億的成本。
雖然看上起產量差不多,但是成本差距天擦地別!
更可氣的是這麼低廉的成本,竟然能上星...
這比小成本電影票房賺一百倍的難度大多了。
憑什麼那些衛視的人憑什麼敢這麼賭?
不對,這些觀眾們怎麼回事兒?竟然真的愛看這些小成本製作?
“查,去查衛視購買星河電視劇的原因,這裡面一定有大問題。”鄭秋冷聲道。
“好。”秘書連忙離開。
秘書離開後,鄭秋再次開始對比資料情況尋找原因。
但是算著算著,鄭秋突然冒出來一個奇怪的想法。
要不,自己也試試大量採用素人演員和新人導演編劇試試?
如果一部純新劇成本,按照每集50萬來算,一部劇兩千萬預算就可以。
那麼改變一些今年的策略。砍掉一半的大製作,能夠省下20億的預算。
可以支撐100部電視劇,就算百分之一的機會,一部火了,很大機率就能收回成本了。
嘖,量變產生質變。
啊,原來還能這樣。
鄭秋突然恍然大悟。
也許真的該換個玩兒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