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出於刻在骨子裡的尊老愛幼,亦或者驚歎梁非凡的自述,原本暴躁的彈幕都變得安靜下來,靜靜地聆聽這位堪稱活著的歷史徐徐道來。
不過心中的震撼和割裂感確實讓所有人都面露錯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古代和現代這兩個名詞,彷彿天差地別。
但是現在見到了一位活著的‘古人’,人們忽然間恍然大悟。
原來距離教科書中最後一個古代封建王朝,也不過區區百年時間...
這一瞬間,所有人感覺自己似乎距離教科書中的歷史,也沒有那麼遙遠。
“今天這個話題很有趣,文化自信,作為一個前朝餘孽,我覺得沒有人比我對這個話題更有感慨了,
我親眼看著有人用鋼船鐵炮轟開了國門,親眼看著自己從小引以為傲的大國氣魄在火藥下蕩然無存,親眼看著從小被植入的禮儀道德在暴力下痛苦哀嚎,
那個時候,已經不是自卑還是自信的事情了,那可以說是在毀滅的邊緣,我們一家子都是讀書人,我記得那時候我問我哥哥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梁非凡的聲音無悲無喜,甚至沒有太多情緒,只是聽著讓人舒服的同時,又極度揪心。
沒有氣氛的渲染,也沒有BGM的烘托,這個老頭就是絮絮叨叨的唸叨著,卻將所有人的情緒控制了。
一抹莫名的憤怒和迷茫情緒,在所有觀眾間傳播著。
“我哥沒有告訴我答案,只是跟我說,讀書不是為了有用,而是為了明理,人可以不吃肉,但是不能不明理,否則就和禽獸無異,如同外面那樣強盜,他們就是不明理的禽獸。
但是我對這個答案不滿意,於是我開始抗拒讀書,抗拒那些被傳為經典,卻晦澀難明其意的破書,我想學武術,想保家衛國。”
梁非凡說到這裡發出一聲輕笑,如同孩子般的笑聲“我也如願以償的纏著家裡人給我找了個拳腳師傅,即便武術很苦,但是我覺得要比看書輕鬆多了。”
或許代溝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少年時對讀書的抗拒,似乎亙古不變。
許多年輕的觀眾都下意識的會心一笑。
原來這樣的老先生,小時候也不愛讀書啊。
“但是有一天,我在大街上看見了一個人,那是一個留著長辮子的年輕人,也就小王這麼大年紀。”
梁非凡指了指王世風繼續說道“那個年輕人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要被砍頭了。”
話音剛落,演播廳突然響起了觀眾的笑聲。
這老頭也太損了,肯定是故意的!
雖然心疼王老師被涮,但是真的很好笑。
可惡啊,這一笑,二十年功德就沒有了。
而王世風本人卻沒有太大的反應,甚至也勾起了嘴角。
“砍頭或許對你們來說挺陌生的,不過在我年輕的時候,還是很常見的,我從有記憶以來,經常能夠在菜市場看到有人被砍頭,
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是一群,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就和看殺豬殺雞一樣,沒什麼感覺。
至於為什麼那時候的人喜歡圍觀,一是因為當時沒什麼消遣,看人看頭也算個娛樂節目,另外則是,當時流傳被砍頭的人,都是十惡不赦之人,
他們的血有驅邪轉運的能力,所以很多人喜歡用他們的頭血,沾著饅頭給家裡病重或者孩子。”
梁非凡繼續說著,但是這次卻沒人笑了。
因為所有人都在頭皮發麻。
鯊人比殺雞?
而且還當娛樂節目看?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道啊?
“估計你們都沒看過砍頭,我給你們簡單的描述一下。”梁非凡看了下現場觀眾的反應,貼心的說道。
!!!
您老這個問題是不是問的有點陰間了?
現代社會怎麼可能有人看過砍頭!
而且我們也並不想了解的太清楚!
但是梁非凡依舊自顧自說道“人要被砍頭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人最真實的反應了,更不會如同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誇張和從容,
在死亡的威脅下,這個時候人就會把屬於正常人的一面放棄,變得格外真實,
大多數人都是哭喊哀求,屎尿其流,有些則是瘋瘋癲癲,口吐惡言,有些則是如同木頭,沒有了靈魂,總之,沒有一個人在那種情況下,會表現的像是個‘人’,在那一刻,人與牲畜真的無異,十分醜陋。
但是那天那個年輕人不一樣,他是我見過,第一個在刑場上有人樣子的,他好像不怕死,但是又好像怕死,他在臨死前一直和圍觀群眾說話,
年頭太久,說的什麼我早已忘記了,只記得當時我們這群圍觀群眾,對他說的話並不感興趣,只是好奇他會不會尿褲子,但是很可惜,最後那個年輕人到死,也沒有露出任何醜態,
我記得很清楚,他只是在行刑之前,面對我們這群圍觀群眾遺憾的唸了一首詩,也是因為這個人,這首詩,讓我忽然明白了,讀書,到底有什麼用,這首詩是這樣的,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梁非凡吟誦完,全場一片譁然。
即便不能完全聽懂這首詩的內容,但是最後兩句的氣魄和傳遞出來的豪情,卻能打動所有人。
再結合這個故事背景,許多觀眾莫名的熱血上湧,眼眶發紅。
這一定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的年輕人。
王世風卻瞳孔猛縮,心中更是掀起驚濤駭浪。
這首詩,不應該不出在這個世界吧!
他檢索過近代兩百年的歷史,關於皿國先賢的部分幾乎是空白,而這首詩,正是拉開序幕的火炬,如果曾經出現過,不可能沒被記錄。
但是梁非凡卻念出了這首詩,那可能只有兩個可能性。
王世風表情淡然從容,手心卻已經開始出汗了。
“看大家的反應,我能感受到,你們和我當時一樣,都被這個人和這首詩震撼了,不過只能感受到詩中氣魄,卻不解其意,於是我就去問我哥哥,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裡面有兩個典故,都出自《後漢書》,一個叫望門投止,是說一個叫做張儉的東漢名臣,因為得罪當朝權貴,被惡意陷害,成為朝廷命犯,只能逃亡,在逃亡途中投宿民宅,
民眾聽說過張儉的名字,知道他的品性和為人,這些最底層的民眾們頂著被朝廷問罪的風險,即使會家破人亡,還願收容他,
也為張儉提供了幫助,最後這些人因為收留過張儉的人,全部被誅殺,險些一個郡縣的人都被殺光,只是因為這些人願意相信,有張儉這樣的人在,國家才會有希望。
另一個叫做杜根,也是東漢名臣,他因為反對鄧太后垂簾聽政外戚把控朝廷,被鄧太后攀誣陷害,但是行刑之人都知道杜根是對的,
於是在行刑的時候沒有殺死杜根,最後讓杜根裝死,為了讓鄧太后安心,杜根裝死裝到眼睛生蛆,最後才逃出生天,
而這首詩的意思則是,這個年輕人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是堅信自己做的事情和張儉一樣正確,即便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同時又希望他的朋友們能夠想杜根一樣暫時忍辱負重,等到時機成熟再共襄盛舉,至於後兩句,即便不解釋,也能夠感覺得出其中豪邁和坦然的氣魄。
但是弄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我又開始好奇,這個年輕人要做什麼事情,又為什麼會被砍頭,為什麼不怕死,於是我帶著這些困惑,想要在書裡尋找答案。
我拿起了以前根本看不下去的《後漢書》,那些複雜晦澀,歧義繁多的文言文再次開始折磨我,很痛苦,但是在得到想要的答案那一刻,我似乎開始明白,
什麼是人該有的樣子,我想我知道為什麼讀書會明理了,
就像今天這個話題一樣,如果你不懂什麼叫文化自信,你就根本感受不到這四個字的意義,就像,我當時不懂那個年輕人為什麼不怕死一樣。
所謂自信,就是簡單的,因為你自己相信,堅信,從而自身出現的神奇力量。
但什麼是文化?詩詞歌賦?經子史集?賢者名言?
不,都不是,這些都是文化的形式,其實文化很簡單,就是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這就是文化的本質。
什麼是文化自信?那就是永遠堅定的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不必去在意別人怎麼說,不必去在意有多少磨難,
就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明明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偏偏他非要以足丈量大地,經歷風霜,有人會覺得他傻,有人會嘲笑他笨,
但是這些對於他來說根本不重要,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梁非凡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劈開了所有人心頭的迷霧。
似乎直接重新賦予了這四個字新的意義。
瞬間所有人都感覺,之前王世風和羅思堯之間的爭辯,顯得有些可笑和幼稚了。
這就是真正大師嘛?
果真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