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敏聽了旋藏的講解,深表贊同。蹤跡宗的魅力,讓盒敏很感興趣。
盒敏問旋藏:“作為蹤跡宗的概念製造者,請問你如何看待蹤跡宗?”
旋藏說:“修行人,很多都喜歡來無影,去無蹤。”
“但其實,完全沒必要把自己藏起來,那樣實際上只是在捉迷藏,而不是修行。”
“蹤跡宗,提倡坦誠的心態,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各種蹤跡。”
“是不是有貪婪的蹤跡?如果有,如何對治?”
“甚至,更高階的修煉,可以是,不去對治,不需要刻意去修煉。”
“修煉,其實也只是一個概念。”
“人,是概念製造者。”
“人,同時也是麻煩製造者。”
“概念,實際上也是麻煩的代名詞。”
“當你說這個東西是什麼,實際上也同時意味著,這個東西不是什麼。”
“當你表達肯定和讚美時,實際上也隱含了否定和批評的潛臺詞。”
“今天做的真棒,言下之意,昨天做的不行。”
“這個女孩真漂亮,言下之意,別的女孩似乎不那麼漂亮。”
“所以說,製造概念,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侷限,帶來麻煩,帶來問題。”
“那麼,為了避免麻煩,最好是不要製造概念,少製造概念。”
“也就是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沒有對錶象的執著,也就不需要一個概念的框框來進行界定。”
“沒有界定,所以就離開了分別心,超越了區分和隔離的狹隘心態。”
“這種廣袤的心態,實際上就是一種修行態。”
“所謂真空,其實就是沒有隔離,沒有實體物質的隔離,真空才可以具備諸多的可能,可以讓各種飛行物自由透過。”
“就比如這個木桶,因為裡面是空的,才可以放置各種東西。”
“設想一下,一個實心的木桶,沒辦法裝水,那有什麼用呢。”
“所以古人又說,虛心使人進步。”
“虛心,不等於心虛。”
“做賊心虛,虛在後,做賊在先。”
“虛心,虛無在先,不確定性在先,模糊在先,空曠在先,有空曠,然後才有諸多的可能,諸多的心思都可以慢慢醞釀。”
“虛心,是一種摒棄偏見的開放性思維。”
“凡事不要輕易下結論,凡事多打聽,看看別人怎麼弄。”
“所謂一看二問三做,看清楚了,聽清楚了,再去腳踏實地,一門心思加油幹。”
“幹事,也是修行。”
“修行,不僅僅是苦做,也不僅僅是枯坐。”
“修行,是靈機一動。”
“修行,是回心轉意。”
“修行,是意氣風發。”
“修行是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反思,思考幹事的意義,創造的意境。”
“之所以說創造是一種意境,這就像山水畫, 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那才叫一個高雅呢。”
“高雅往往是跟朦朧有關,灰濛濛一片,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清,分不清楚,才會顯得格外清楚。”
“外面清楚,不如內心清楚。”
“放下分別之心,外面看似模糊了,內心卻反而更加清楚。”
“所以說,審美,是一種殘缺的藝術。”
“懂得放下某個區域性的美麗,才可能收穫更大的整體美。”
“比方說,文物販子,急急忙忙把女神的臂膀卸下,有可能在無形中,打造了一尊全新的造像,斷臂女神。”
“而這斷臂女神,可能比之前的完整造像,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更高的文物收藏價值。”
“因此,每一個人,每一種行為,每一種職業,都不能輕易否定。”
“在不同層面去觀察,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其實是相互聯絡的,連在一起的。”
“在更高層面去觀察,每個人都是具備獨特的價值,都是別具一格的藝術家,工程師,修行者。”
“正所謂行者無疆,修行者是不能輕易界定的。”
“表面上看起來沒修行的人,實際上可能具有某種隱密的修行。”
“表面上看起來正兒八經的修行人,實際上可能同時也具有某種見不得人的惡行。”
“就好像說,吃藥的,多半是病人。”
“不能單憑一個人在吃藥,就說這人懂藥。”
“同樣的道理,不能單憑某人在修行,就說這人修行很高。”
“在隱密的角度,更容易發現修行的蹤跡。”
“不經意間的動作,下意識的一瞥,可能才是問題的核心。”
“君子慎獨。”
“獨處的時候,缺乏外部監督的時候,更能顯現人性的本來面目。”
“要想觀察某人的修行是真是假,修行功夫是深是淺,那當然要看這人獨處的時候。”
“為啥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其實就是說,時間久了,就容易觀察到某人獨處的情況。”
“初來乍到,文質彬彬,很正常,不奇怪。”
“因為,初來乍到,有很多外部的監督。”
“等到熟悉了門路,輕車熟路,沒有外部監督的時候,可能就不再文質彬彬了。”
“那如果說,某人不僅初來乍到的時候,文質彬彬,經歷一段時間,更加溫文爾雅,那麼,就更加可能是一個真正文質彬彬的人。”
“這就叫,聽其言,觀其行。”
“不僅要聽這人怎麼說,還要看這人具體怎麼做。”
“知行合一,然後君子。”
“要在整個過程中,去考察一個人的為人處事。”
“只有那些不忘初心的人,言行不背的人,才配的上君子的稱號。”
“所謂君子,其實也只是一個稱號。”
“不同的文明傳統,稱號或許會有不同。”
“原理是相通的,諸多文明傳統都提倡人講信用,說到的,最好也要儘量做到。”
“估計不存在一個悠久的文明傳統,提倡人不講信用,這種事應該是不太可能存在。”
“既然諸多文明傳統都是相通的,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說,沒必要糾結於文明傳統的差異性。”
“把一個文明傳統學深了,學透了,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說,一通百通,一了百了。
“啥叫一了百了?”
“充分了解一個文明傳統,實際上也就等於是,瞭解成十上百個文明傳統。”
“要想了解成百上千個文明傳統,並不需要挨個去了解。”
“可以先從最熟悉的入手,從最簡單的入手,從最容易的入手。”
“可以先試著去了解一個文明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