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的開導,極大開闊了旋藏的認知,啟發了旋藏的思維,可謂是振聾發聵,驚為天人。
特別是,關於雲霧塵的概念,引起了旋藏的大興趣。
樵夫解釋說,雲霧塵,也叫三垢,象徵 著外環境的雜染,汙染,汙垢。
旋藏則進一步領悟到,人體內環境也有汙垢,也有云霧塵。
貪嗔痴,其實就是內在心空的雲霧塵。
貪慾,是霧霾,遮蔽了自性的大太陽,阻擋了自性的大光明。
嗔恨,是烏雲,是襲捲人心的風暴,是侵蝕人心的黑壓壓一片。
痴情,是塵埃,惹人討厭,讓人煩。
自性,是本來光明的,是大光明藏。相信這一點,確立這個信心,就是修行的起點。
修行,並不是要到達“另一個”彼岸,而是意識到,此岸即彼岸。
煩惱,即是快樂的前奏,苦樂交織才是真實。
沒有孤立的快樂,也沒有孤立的痛苦。
痛苦與快樂,交替,交織,交融,是正常的。
順從這種正常,不抗拒,不沉溺,就是順其自然,就是修心。
修心,也不是要去刻意改變什麼,而是在變化中尋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變與不變,都是現象,是兩極。
兩極不能分化,而應該對立統一。
一分為二,看問題。看到問題的二,還得迴歸到一。
不一不二,亦一亦二,就是三。
三生萬物,萬物紛呈,競作,歸根,覆命。
要懂得歸根,懂得覆命。
啥叫歸根?
凡事別太過分,時不時要回心轉意,迴歸初心,回到根本。
何為覆命?
凡人都有命,知命然後君子。命,是行為的因果顯現,是生命的大規則。人要對自已的行為負責,這是任何人不能逾越的規則,任何人都必須重“復”這個規則,都必須“復”命。
旋藏的領悟,讓樵夫感到很讚歎。能有這般悟性,確實是非比尋常,不同凡響。
為不耽誤旋藏在西米大寺的教學工作,樵夫勸旋藏早點回去。
儘管依依不捨,旋藏還是聽從了樵夫的建議,執行出夢程式,回到了西米大寺,繼續當西米大寺計程車大夫。
中庸世界,崇尚入世修行,主張務實修心,而不是談玄說妙,不是怪力亂神。
中庸世界的這套文化傳統,也叫儒家,儒學,儒教。
何為儒家?儒家的儒,是什麼意思?
旋藏認為,儒,一個單人旁,一個需。顧名思義,人的需要。
宗教信仰也好,文化傳統也好,哲學思想也好,實際上都是人的需要。具體來說,來自於人的需要,服務於人的需要。
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人有宗教信仰的精神需要,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各種各樣的文化傳統,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
神創造了人,固然是諸多文化傳統都提到了的。不同的文化傳統,神的名稱或許有所不同,神的能力和地位則往往是相似的。
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人也創造了神。因為人有信神的心理需求,所以就產生了多姿多彩的人類宗教文化,產生了神話。
宗教文化,實際上也就是神話。
神話,就是神的話語。
神的話語,是人想要說的,想要聽的,好話。
這類精神需求,是相當之重要。因為現實世界的顛沛流離,導致人的苦惱,鬱悶,彷徨,徘徊,不知所措。受苦的人,迫切地渴望一個安寧的世界,平靜的世界,無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