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到碗的來歷,旋藏有些無奈。
這顏色釉的瓷器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燒製成功,而是需要在奇高天峰的石室,用奇高天峰的林木柴草作為燃料,火候到了才可能燒製成功。
在東天佛法域,奇高天峰出產的瓷器,也叫柴窯。
窯工,就是樵夫。
樵夫在奇高天峰撿柴,就是為了燒製柴窯。
先用武火快燒,燒紅了瓷器,再用奇高天峰的雪水,進行淬火訓練,增加瓷器的堅固耐用。
隨後,還要封閉窯口,用文火捂燒。
開窯之前,得舉行一個敬窯神儀式。
盛一碗小米粥,放在窯門前,窯工順時針繞窯三圈,再喝下小米粥,就可以開窯了。
燒好了瓷器,如何運送到三維空間呢?如何抵達原佛世界?
這就需要用到木桶,奇高天峰的石室會變身,成為木桶。
眾人有所不解,提頓也想弄明白,旋藏就讓提頓再去一趟東天佛法域。
按照流程,提頓需要進入木桶,實施入夢。
進到了東天佛法域,來到了奇高天峰,找到了樵夫。
提頓跟隨樵夫撿柴,本以為很簡單,沒想到並非想象中那麼容易。
得找半乾半溼的柴,才行。
樵夫解釋說,“半乾半溼,就處於乾溼之間,這種柴就體現了中庸之道,用來燒窯就很合適。”
“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佔據了氧氣的空間,導致窯內的氣氛缺氧,形成悶燒的氛圍。”
“柴窯的顏色釉,之所以能呈現沉靜內斂的色彩效果,就因為釉面經過了悶燒。”
提頓聽著樵夫的解釋,若有所悟。
撿好了柴,還得尋找瓷土,必須是積雪覆蓋過的土。
爬上奇高天峰的峰頂,提頓傻眼了,幾乎都是硬質的岩石,沒有土。
只在岩石縫隙裡,有一些土。
樵夫說,就是要這些縫隙裡的土。
提頓只得照做,弄好以後,還不行。
樵夫又說,還得混合海底最深處的淤泥,蠻柴海溝的淤泥。
提頓二話不說,又下潛到蠻柴海溝,採集淤泥。
材料備齊,捏成瓷胎,然後是上釉。
釉水,是用奇高天峰的各色岩石,研磨而成。
最後是裝燒,用木屑墊底,挨個把瓷胎放進去,只能放一層,不能疊放。
封閉窯門,點火,添柴。
提頓負責添柴,樵夫在一旁指導。
先用大火把窯內的氣氛燒開,隨後開啟窯門,把奇高天峰的雪水潑在瓷器上,進行淬火訓練,冷卻後,再用小火保溫,悶燒。
經過複雜的流程,精美的顏色釉瓷器終於出爐了。
為了把瓷器運送到原佛世界,提頓走進了石室,與瓷器待在一起,閉關修煉。
石室就變成木桶,回到原佛世界。
提頓走出木桶,眾人問,“帶回來的瓷器呢?”
提頓說,“由密維空間投送到三維空間,需要大家閉著眼睛,不能看。”
大家轉過身去,再回頭看,一排排整齊的瓷器已經陳列在木桶的旁邊。
把東西分給大家,提頓又產生一個新的疑問,能否在三維空間燒造柴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