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獨目組織

關於獨目組織的來龍去脈,提頓是這樣說的,“獨目組織不是一個獨立的種姓,而是一個不同種姓之間的交流組織,是一個跨種姓的溝通渠道。”

“成為獨目人,實際上意味著放棄狹隘的種姓偏見,放棄既有的種姓歧視,踐行種姓平等的理念。”

“在獨目人看來,一切關於高低貴賤的區分,都是人的既有觀念,而非客觀存在。”

“不同的人,可以產生不同的觀念,當然也很難說,誰的觀念更正確。”

“對不同觀念的平等態度,是一種客觀現實,因為很難去測量觀念的正確與否。”

“從某種意義上說,觀念都是正確的。”

“只要站在特定觀念持有人的角度,去考量,任何特定觀念都必然是正確,必然是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義無反顧。”

“而一旦站在外人的角度,去評判特定觀念持有人,那麼就不一定能認可特定觀念的正確性。”

“避免歧視,遠離偏見,其實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

“在一個更大的視角去觀察,得出的結論也必定是更加客觀,全面,可靠。”

“熟練掌握這種思維方法的人,也就擁有了一個獨特的眼光。”

“擁有這種獨特眼光的人,就是獨目人。”

“很顯然,成為獨目人,並非輕而易舉。”

“不歧視,說起來很輕鬆,其實很難做到。”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念,會有不同的歧視鏈。”

“這種不歧視的能力,可以說是一種大能力。”

“要訓練這種大能力,是需要經歷一番苦行的,會有猶豫和徘徊,乃至反覆,都是正常的。”

“如果說,苦行並不是目的,那麼目的又是什麼呢?”

“目的其實就是,訓練不歧視的大能力。”

“擺脫陳腐的偏見,成為更加開放的人。”

“對新事物持開放態度,對他人抱有善意的假設,相信人性本善,這是獨目人的自覺。”

“獨目人,不靠法律,也不靠道德,而是靠自覺。”

“法律是強迫人去做,道德是引導人去做,自覺是主動去做。”

“獨目人,超越了法律的束縛,超越了道德的誘惑,進入了自覺的主動境界。”

“主動境界,是獨目組織的潛規則,是獨目人的規則。”

“規則,是一定要做到的。”

“潛規則,是允許做不到,但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獨目組織,不是一個固定的編制,不是鐵飯碗,而是能進能出。”

“具備了主動性,達到了主動境界,就自動成為獨目人,成為獨目組織的一員。”

“喪失了主動性,達不到主動境界,就自動失去了獨目人的身份,自動脫離了獨目組織。”

“獨目組織,是屬於自組織,不需要任何外部的監督,全靠自覺。”

“這種全靠自覺的組織,就叫自組織。”

“也可以說,自已就是組織。”

“並不需要一個外在的組織,不需要外部的監督,而是要發自內心,自覺,主動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