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建議與種子

第194章 建議與種子

“總捕頭,太史令傅奕,將侍郎李淳風求見。”

“請他們到客廳,我馬上就來!”文林微微一愣,立馬說道。李淳風的大名他可是早就聽說過了,至於太史令傅奕,那也是一個厲害人物,能說得蕭瑀啞口無言的人。

文林略微整理了一下衣衫,就向六扇門客廳走去。作為一個辦公場所,客廳自然不會是正堂,只是一間偏房。

見到文林,客廳裡面四個人都站了起來,兩個身穿官服,兩個穿著道袍,只看兩人綾質道袍,文林心裡就升起一股好感。

綾只是比麻布好一個等級的布匹而已,有錢人家用來做窗戶的。

綾羅綢緞,面料之中綾最差,羅細膩,多用來做內衣,所以才有先敬羅衣後敬人,外套可以撐面子,但是裡面的羅衣不容易作假,看看你的羅衣,就知道家裡有沒有錢。

綢則是做外套,緞面,緞面,多用於做被子。

當然,細分之下還有紗絹綺縐等,最好的則稱錦,錦衣夜行,錦繡,等詞語,無不說明問題,錦繡,則是指在最好的面料上修花。

“太史令傅奕,太史局將侍郎李淳風,貧道袁天罡,南坨山靜雲觀至元,見過總捕頭。”四人一起施禮,很有意思的是,四人都是用來的道家之禮,這也是隱晦的表明,他們今天,代表道家而來。

“文林見過諸位,快快請坐!”文林回禮道。

“兩天前,總捕頭在朝會怒斥御史,說得朝堂諸公啞口無言,真是讓傅奕佩服!”

“太史令過獎了,那是諸公知道我說得有道理,所以沒有駁斥,不然我可說不過他們。”

“實不相瞞,今日我們四人前來,是有事相求的。”傅奕說道。

“太史令言重了,有事但說無妨,能幫忙的,我絕不推辭。”

“我知道總捕頭勸說陛下,讓釋家出使番邦的事情,所以想請總捕頭幫忙向陛下進言,我們道家也願意出使。”傅奕說明了來意。

“哦,原來是這事,太史令你可以自己進言啊,陛下善於納諫,他一定會聽的。”文林不解的說道。

“實不相瞞,去年年初,我就向太上皇建議,徹查釋家寺廟,包括道觀,好讓大多數不是修行者還俗,只不過太上皇退位,這事就無疾而終。如果我去向陛下進言,陛下多半不會採納。”傅奕解釋道。

文林心裡有些佩服傅奕,從他行禮就知道,他也應該屬於道家,偏偏提議徹查道觀,這分明是想清理蛀蟲。

文林也明白了,李世民繼位,因為是用了武力,所以他心裡很想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李建成更合適做皇帝,也想證明自己的能力,那麼李淵在的時候,下達的一些命令,他就想要推翻,或者做出改變。

傅奕也應該明白這點,所以才說他去進言,多半不會被採納。

“舉手之勞的事情,我去進言當然沒有問題,不過當初我提出只安排釋家出使,是因為我覺得道家大多數都是有本事的人,不想他們把本事傳給番邦,所以才不願意道家作為使者。”文林解釋道。

“我們知道,多謝總捕頭看重,只不過這些年,釋家聲勢浩大,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所以這出使的事情,還請幫忙。”傅奕感激的說道。

“總捕頭放心,您的意思我們明白,出使的人,只傳經文,不傳其它的。”比文林大不了多少的李淳風說道。

文林眉頭一皺,雖然他相信傅奕和李淳風說的話,但是這人外出,有些事情說不準,說不定不經意之間,就傳出一些東西,畢竟中原比番邦先進得太多,一些東西,他們覺得是常識,不會在意。

“總捕頭放心,我們挑選了三十個人出來,他們從小學習經義典籍,也只懂這些,對於醫卜星相,一無所知。”年齡最大的至元道長說道。

從座位上就能看出來,至元道長身份很高,要不然他也不會坐到右手第一,李淳風反而落後。

“總捕頭,聽說山城之中,沒有道觀,我們想安排幾個精通岐黃之術的人,前去建立一所道觀,不知意下如何?”袁天罡問道。

袁天罡這話沒毛病,太乙山就有好幾座道觀,不過算起來並不屬於山城,這也是山城最特殊的地方,你可以說它很大,也可以說它轄區小,反正朝廷只給了一個名頭,並沒有指定它的轄區。

文林眉頭一動,看向袁天罡,知道袁天罡這是示好,說是給山城建道觀,其實就是安排醫生。

“多謝袁道長,不知道道長能不能多安排一些人?”文林問道。

“總捕頭需要多少人?”袁天罡問道。

“當然是越多越好,除了精通岐黃之術的道長,我希望還有懂得藥材種植的人,也想要懂星象的人。”文林面帶笑容說道。

“種植藥材?”

“是的,如今的藥材,需要去山裡尋找,如果能夠人工種植,以後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秦嶺之中,不缺少種植藥材的地方,只要有人手,可以把很多山,全部種上藥材。”文林講解道。

袁天罡眼睛一睜,有些興奮的看著文林道:“總捕頭這個建議太好了,如果能集中一批人,種植藥材,這可是解決了很多問題啊,至少一些常見的藥材,不在需要辛苦的尋找。

秦嶺本身就適合很多藥材生長,要是都能種植,這能救的人就太多了。”

“道長想多了,天下人這麼多,就我們這點人,那怕種上十座大山,也不夠用的,我只想讓山城的百姓,病了有藥,多一些治療刀傷的藥材,以後打仗,少死一些人。”文林搖搖頭說道。

“總捕頭仁慈!至元佩服,這種事情,我們道門,一定鼎力支援!”至元道長豎起手掌行禮說道。

“多謝道長!”文林也是急忙一禮。

“總捕頭,不知道伱要觀星象的人,又是何用?”至元道長問道。

“我聽說星象能辨別方向,也能察覺最近天氣,不知是否?”文林問道。

“嗯,確實可以。”

“這就對了,如果有人能透過星象,辨別方向,那麼到了陌生的地方,例如草原,大海,那麼就不至於迷路。能觀測幾日天氣,這對於戰事,也是很有幫助的。

還有航海,如果能提前察覺天氣變化,就能避開海上的風暴,這讓航海會更加安全。”文林解釋道。

前面半句,幾人還聽得連連點頭,他們是道士,沒有想過上戰場,即便預測,也是測吉凶,聽文林說的,他們才覺得,原來用處這麼大?不過後半句就讓他們愣住了。

“這能不能預測海上的風暴,我們還真不知道。”袁天罡歉意的說道。

“沒有關係,現在不行,不代表以後不行,諸位可以安排幾位道長,前去海邊觀測,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總捕頭想要航海嗎?這航海沿著海邊前進,即便有風暴,應該也能躲避吧?”至元不解的問道。

“大海的威力,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和極限,那怕就在海邊,等到發先風暴,也來不及逃跑,必須要有港灣。

航海以後肯定是要航海的,那怕我不航海,以後也有人需要,大海的資源比起陸地,多得太多,如果能從海中尋找到資源,百姓生活會好很多。

海外島嶼眾多,氣候雖然炎熱,但是上面有很多香料,水果,甚至礦藏,天若與之不取反受其咎。

相比北方遊牧民族眾多,海外只有一些土族,想要拿下來,輕鬆許多。”文林期待的說道。

如今是最壞的年代,各種技術不發達,生活艱難,但也是最好的年代,中原科技為世界之最,皇帝也開明,如果現在,能夠開拓疆域,那麼中原的領土,將要擴大很多。

向北擴充套件的阻力很大,向南就要小很多,只需要面對自然環境的威脅,以南養北,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如今大唐人口不多,自保可以,擴充套件的話就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便打下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這一點整個天下,沒有誰比文林更清楚,所以他想引導大唐的注意力,前去海外。

無論是北方的草原,還是南方的海島,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中原的世家能把它們吃得乾乾淨淨,以前看不起這些地方,是覺得偏僻,無用,那怕打下來,也只是要一個名頭,安排很少的人名義上管著。

這就像後世的貧困縣,國家知道是負擔,但是又必須每年投入。

如今世界人口很少,所以偏遠地方,也就無足輕重,能減輕負擔,對朝廷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海島上有礦藏?”傅奕驚訝的問道。

“大的島嶼,基本上都有礦,只不過開採難度不同。”文林微笑著說道。

礦藏當然是有,只不過以如今的人力和技術,九成九都無法利用,不過這並不妨礙文林向外傳播訊息,這個訊息就像一顆顆種子,終有一天,會在很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就算有礦,沒有人開採,也沒用,而且還要出海,一艘船可坐不了多少人。”袁天罡搖搖頭說道。

“哈哈!道長說得很對,不過也不對!採礦為何要我們運送人過去?那些土族,不用來幹活,留著做什麼,那些土族在茹毛飲血,用著木頭,石頭武器,我們只需要去一百個武裝的家丁,都能鎮壓。

就算不採礦,用他們種樹也是可以的啊!種一島嶼的果樹,想想一年能收多少?那怕全部曬成果乾,也價值不少吧?”文林朗聲笑著說道。

“嗯,也是啊,海島也是土地,要是去一個家族,那怕是種地,也是很划算的。”袁天罡贊同的點點頭。

“種地算什麼。我會向陛下提議,允許私人佔領海島,那怕你們道家,也可以獨自擁有。”文林霸氣的揮手說道。

“這是真的嗎?豈不是割據一方?陛下應該不會同意吧?”傅奕震驚的說道。

“事在人為,我相信陛下會同意的。”文林語氣堅定的說道。

“咳咳!總捕頭,我們會安排人去海邊學習觀測天氣,進言一事,還請幫忙。”感覺話題扯遠,袁天罡乾咳兩聲說道。

“道家出使,也是為了名聲和傳道吧?”文林不答反問。

“是的。”袁天罡毫不猶豫的回答,這沒啥好遮掩的,大家都是明白人。

“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想要民聲很簡單。”文林說道。

“很簡單?請總捕頭指點。”袁天罡急忙問道。

“道家很多人都懂岐黃之術,以道觀為據點,開設醫館就是。”

“我們以前,也在救治病人啊?”至元道長說道。

“那不一樣,以前你們只是被動,發先病人才去醫治,我建議你們對外宣傳,道觀救治病人,對於貧窮百姓免費,只需要他們幫忙採集,或者種植藥材就行,這才是擴大名聲最好的辦法。

這也是傳道,讓更多人相通道家,信仰道家,你們還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收養一些孤兒,從小教育,以後他們就是最好的學徒和傳道者。”文林語氣堅定的說道。

“有道理!”傅奕連連點頭說道。

“好主意,雖然沒有收錢,不過有人幫忙採集藥材,種植藥材,也省下很多事情。”李淳風讚歎道。

“道家的人很多,但是太過於分散,你們可以集中一些力量,在大的城市建立這種模式,我相信這樣,可以擠得釋家沒有生存之地。”文林蠱惑道。

無論是那個年代,對於百姓來說,生病都是最大的問題,很多人,很多時候,為了家庭,即便病了,也硬挺著,知道挺不過去,才想吃藥,那時候已經晚了。

如果道家能開一批免費醫館,名聲還不是小意思,那怕官府想要動他們,都得斟酌斟酌。

傅奕眼睛一亮,他提出清查,就是想給道家瘦身,免得敗壞名聲的人太多,文林提出集中力量,其實和他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家完全可以趁機把優秀人才,集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