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謀劃
族譜記錄著歷代祖宗姓名,也是代表著一種歸屬,即便遠走他鄉,都會抄寫一個副本,有了子女就記錄上去。
族譜,祖墳,這才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之處,如果外出的人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祭祖。
“文兄弟能提出來,絕對是能辦到的,諸位有所不知,山城有很多果樹,都是經過改良的。”鄭經很肯定的說道。
“就是秦嶺裡面那個新城?”
對於山城,有不少人都覺得那就是一個笑話,沒有城池,人口也少,主要是一些殘疾士卒,以及後來的元從軍家眷,更像一個軍屯之處。
不少人都認為,山城就是李世民為了給元從軍一個去處,同時也是安撫文林等人。
在文林封爵之前,這些朝堂大人物,很少有人把他放在眼裡的,那怕有美酒,傢俱,這些好東西。
商人,匠人而已,不入流的人物,無需在意,如果不是先後考上宮裡,公主府,早就被人吃了。
玄武門事件之後,對文林封爵,新劃定一個山城,安撫李世民,安撫元從軍,畢竟元從軍的功勞都不小。
突厥被擊敗,繳獲無數,在不知道戰爭經過的人眼中,是所有人的功勞,是李靖,李秀寧,李道宗等統帥,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秦瓊等武將共同努力做的,文林只是其中一個小角色。
文林真正走進各大世家高層的眼中,還是成為刑部侍郎,六扇門總捕頭之後,接連兩次大行動,攪動了整個長安城。
“是的!”
“嗯,看來大家都小看了此人,文姓,又住在秦嶺,莫非是文翁後裔?”鄭善果思索著說道。
“文翁是誰?”鄭仁泰好奇的問道。
“漢景帝末年的蜀郡守,興教育、舉賢能、修?利,政績卓著,他把都江堰引流,擴充套件良田數十萬畝,蜀中天府之國的稱呼,他功不可沒。”鄭善果講解道。
“還真有可能,從蜀中也能進入秦嶺,文家搬進去也就更正常了。”鄭元壽點點頭說道。
“我在陛下那裡,聽說了一些,據說此人不但文武雙全,而且精通農事,可能就是這文翁的嫡系後人。”鄭仁泰點點頭說道。
“如此說來,這很可能是文家精心研究出來的,只是人丁凋零,所以要求助外人。”鄭元壽自動腦補道。
經過他們這一分析,事情就可靠多了,世家更相信世家的能力,一個草根,突然弄出來一個技術,說出去也沒人相信。
文林不知道,鄭家人給他找了一個起源祖宗,要是他聽到這一席話,可能都要目瞪口呆,覺得這很可能就是真的。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文翁是文姓的先祖之一,但不是文林這一家子的嫡系傳承,他擁有的知識,只是一個普通穿越者的先知先覺,只要上了一點年齡的人穿越,都能做到這一步,大部分人還能比他做得更好。
當然!不少人會心態膨脹,自己玩死自己。
鄭經接到安排,第二天就帶著兩個年輕人,找到文林。
“這是我堂弟鄭玄毅,鄭敞,在長安城附近,我們鄭家有一處莊子,以後他們負責帶人研究種子改良一事,還請你以後多多關照。”鄭經介紹道。
“見過縣公!”
“不用客氣!大家都是年輕人,叫縣公太見外了,以後叫我文哥就是。”
看著文林,鄭玄毅兩兄弟眼中透漏出羨慕,佩服的神色,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人家已經憑藉實力,當上了縣公。
相對大家族裡面那些長輩來說,他們這些長年在長安廝混的年輕人,更瞭解文林,知道他帶人在草原殺得突厥人害怕,知道他出主意,逼迫突厥人留下數萬匹戰馬。
參戰的將領不少,知道內情經過的人也不少,他們會把事情告訴朋友,或者兒子,但是面對同僚,卻不會去談論這些,所以才讓很多文臣,不知道內情。
“是!”
“文兄弟人很好,是我的老朋友,只要你們誠心誠意的請教,他一定不會拒絕。”見文林如此給面子,鄭經覺得臉上有光,很是高興的說道。
“好說!好說,兩位有何不懂的,儘管來找我商量就是。”文林拱手說道。
“一定,一定!”
“實不相瞞,我們現在就遇到了難題。”
“哦?什麼問題,坐下來慢慢說。”
分賓落座,鄭玄毅說道:“我們對於農事,一無所知,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後續應該怎麼做?”
“你們首先要收集各地的種子,我們拿小麥來說,同樣是小麥,北方的比南方的更耐寒,耐旱,而南方則要早熟一些,這是因為各地氣候不一樣,種子在無數年的時間,自行的進化。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人工干預,把這種進化速度加快,同時集中不同地區種子的優點。”文林講解道。
“文哥!請稍等,能不能給我們準備一下筆墨,我把伱說的記錄下來。”鄭玄毅趁著文林停頓的時候說道。
“當然可以!”文林叫喬剛去拿來筆墨,放到兩人面前。
“你們收集到各地種子之後,把土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進行種植,一些地方單獨種子,一些地方混合種植,這些都要做好記錄,檢視它們生長情況。
生長得特別好的,或者顆粒大,飽滿的就挑選出來,第二季單獨種植。
大致上就是這樣,這個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同時需要大量時間,要持之以恆,方能見到成效。”見兩人準備好了,文林繼續說道。
“也就是說,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人種地,然後不斷記錄。”
“可以這麼說。”
“不會要幾十年才能見到效果吧?”鄭敞擔心的問道。
“那到不至於,如果我沒有猜錯,只需要兩三年,就能初步見到成效,不過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需要用心去做,去觀察,去想,當做一輩子的事業。”文林提醒道。
鄭家兄弟眉頭都不由一皺,要一輩子守著土地,這有些讓人無法接受。
“你們也可以培養人才,交給別人去做,總有人會有興趣的。”看出來兩人的顧慮,文林有些失望,給出了一個建議,他是真心希望,有人願意把這件事當做自己事業一樣去做。
這也是為何文林沒想告訴李世民的原因,官員去做這些事情,不可能當做事業,只會當做政績,很容易中斷,或者無疾而終,更有甚者,浪費人力物力,反而一無所獲。
“你們種植的時候,不一定要遵循現在的季節,秋天可以試著種植小麥,冬小麥第二年可以更早成熟,這樣一來,百姓種植糧食的時間就錯開了,不至於每年都搶春耕。”文林繼續說道。
“嗯嗯!”
“先就這樣吧!以後遇到問題,我們再商討。”
“那好,我們就先告辭了。”見文林態度有些冷淡,知道他這是要送客,鄭玄毅起身說道。
“多有打擾!”
“好說!慢走,我就不送了。”
“不敢!”雖然文林說得客氣,鄭玄毅還是不敢讓一個縣公送自己離開。
“唉!我要是早點回來就好了。”鄭經掉頭回來,喝了一大口茶,放下杯子嘆息道。
“為啥?錯過了啥好事嗎?”文林好奇的問道。
“你啊!以前不知道你的來歷,我不敢想,要是早點知道,就能讓鄭家和你聯姻!”鄭經解釋道。
“我的來歷?啥來歷,你不是知道嗎?就是一個山裡的普通百姓,鄭家我可高攀不起。”
“我一個伯父推測,你們家應該是漢景帝時期,蜀中郡守文翁的後人。”
“還有這事,我怎麼不知道?他們怎麼推測出來的?”文林驚訝的問道。
鄭經就把鄭家的推測說了一遍。
這事文林也不好說不是,畢竟文翁也姓文,說是自己祖宗也不算錯。
“可能吧,不過我不清楚,家裡可能斷了傳承祖譜。”文林搖搖頭說道。
怎麼這才明白,剛才為何鄭經要說知道他來歷,可以聯姻,他說的這種聯姻,應該是指鄭家嫡女,而並非一般旁系。世家很重視血統,所以才在意文林的來歷。
“可惜了!剛才我那兩個堂弟,他們有個妹妹,長得那是國色天香!尚未成年,就已經名滿長安,前兩年想要定親的人那可是絡繹不絕,差點踏破他家的門檻。”鄭經感嘆道。
“算了,我高攀不起!而且我現在已經快要成親了。”
“我知道,程園園嘛,風風火火的,比起我那個堂妹差遠了。”
“不說那些,你是多季稻在哪裡吧?”文林搖搖頭說道。
“是的。”
“多季稻又叫占城稻,當然在占城!好像屬於林邑國,當地不少,你帶人去找就是了。”文林說道。
“林邑國?我記得這個小國,來過中原朝貢,怎麼沒有聽說過這事?”鄭經不解的說道。
“他們那裡比嶺南更熱,雨水更多,種子撒下去就不用管,成熟了就去收割就是,落在地上的種子,又會成長起來,他們並不太在意這些,所以沒有傳開,可能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稻穀,與其它地方不一樣。”文林回想了一下說道。
“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不在意?”
“那些地方,雖然生存環境有些差,但是物產豐富,山裡水果多得吃不完,所以不太在意糧食。”文林說道。
文林有些羨慕熱帶,亞熱帶雨林中的那些土族,擁有大自然豐富的饋贈,只是生存環境有些差。
或許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原沒有那麼優良的自然條件,所以造就了勤勞的漢人,自己創造條件,打造出景秀文明。
“這就是你剛才說的,糧食在無數年的時間裡面,自然進化?他們那裡氣候和土地,造就了多熟的水稻。”
“不錯!就是如此!想必你也知道,這其中的好處,只要帶回來糧種,我相信你這一支,會成為鄭家新的一個大支。”
“放心好了,即便是死,我也要讓人把糧種帶回來。”鄭經咬著牙說道,他最希望就是他們一家子,擁有主家一樣的地位,文林的話,讓他一下子眼睛都紅了。
“如果你能想辦法,在那邊立足,以後我有更大的功勞給你。”文林說道。
“我盡力!”鄭經慎重的點點頭說道。
“如果我回不來,以後幫一下我兒子。”
“放心吧!你要是回不來,你的妻兒子女,我們會照顧的。”
“你能不能只說子女?這話我聽著怎麼有些彆扭。”鄭經苦著臉說道。
“所以你就要活著回來,不然有人住你的房子,睡你的老婆,打你的兒子!”文林笑眯眯的說道。
“滾蛋!”鄭經臉不由一黑。
“哈哈!”
送走鄭經,文林想了一下,把這事告訴了李秀寧。
“真有多季稻?”李秀寧驚訝的問道。
“真有,我很肯定,即便不能多季,在南方,兩季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文林點點頭說道。
“這事去告訴世…皇帝,讓他派水師前去,一定要拿回種子。”李秀寧眉頭一挑,果斷的說道。
“不行!”
“?為何?”
“水師不能輕動,目前大唐周邊,全是敵人虎視眈眈,朝廷人馬一動,很可能牽扯出更多問題,就讓鄭經去找,如果找不到,過一兩年,再派水師前去也不遲。”文林解釋道。
李秀寧眉頭一皺,微微頜首,她也想到了周邊的威脅,突厥依舊很強大,還有一個梁師都釘在北方,党項,吐谷渾也不老實,也就東北那地方,經過楊廣的摧殘,要老實一些,即便如此,奚人,契丹,也攻打過中原。
“種子帶回來,也要找個地方種一季,看看收成如何,才能推廣,這事急不來的。”
“嗯,你還是去給皇帝說一聲吧,私下說!如果他要派水師,我就去勸說。”李秀寧說道。
“我也是這個意思。”
“對了,提親的人我已經找好了,你去拜訪一下。”李秀寧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