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章 噩耗

第150章 噩耗

野菜只是一方面,這東西只能填飽肚子,沒有營養。土地是有主的,所以文林是要弄水裡的東西。

把手下分了幾隊,去附近的村子,尋找小河,直接截斷水流,一段一段的小溪,把水弄乾抓魚,螃蟹。

然後又做了一些夾子,夜晚打著火把,去稻田夾鱔魚。

夾子很簡單,用竹子或者木頭,做成一把大剪刀樣式,刃口成鋸齒,見到鱔魚,很輕鬆的就夾了起來。

稻田裡面鱔魚是很多的,白天它們在泥裡面,到了晚上就會出來透氣,浮在稻田的水面上,只要不弄出太大的動靜,即便火把照射,也不會動彈。

當然!夾鱔魚也可能會遇到水蛇,不過沒有關係,水蛇同樣可以吃,而且味道很不錯。

只是去稻田夾鱔魚,事先告訴過百姓,所以百姓並沒有意見。

收穫不小,畢竟這季節,沒人會去抓泥土裡面的鱔魚,所以田裡很多,一晚上跑遍一個村子,能弄到上百斤。

白天抓小溪的魚,螃蟹,訓練,傍晚下套抓野兔,晚上夾鱔魚,一整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蒲州地方可不小,一千三百人挨個村子過,就是弄魚,鱔魚,野兔,野外行軍,也進行訓練。

“這個文賢睿,領著兵馬,挨個村子抓魚,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蔡允恭,皺著眉頭說道,語氣之中,有些不滿。

李世民雖然沒有帶多少武將,不過還是帶了好幾個文官,蔡允恭就是其中之一。

李世民帶文官,主要是充實自己,因為他很清楚,在政務方面,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

“文中郎將,並沒有擾民,他們反而會幫著村民挑水,砍柴,百姓很感激他們。”長孫無忌說道。

“就算如此,讓士卒去做這些瑣事,簡直是浪費人力,他一千多人,吃的和別人兩千人一樣多。”蔡允恭還是有些不滿,因為他管理後勤糧草。

沒事的時候,士卒自然吃得差一些,訓練或者作戰的時候,那是要讓士卒敞開吃的,所以對文林他們出去,很多人都有些不滿。

“咳咳!聽聞文中郎將,本領不小,或許他另有目的。”法曹參軍杜如晦說道。

秦王府法曹參軍只是一個下六品官,但是沒人會小看杜如晦,這個職務主要是掌管律法,邢獄,不過杜如晦是幫著李世民參謀他所有的事務,尤其是軍略,李世民都是以他的意見為重。

位卑權重,這就是說杜如晦現在的情況。

“好了,這事不用說了,他們只有一千多人,不用管他們的。”李世民打斷了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一個月之後,文林帶著一群又黑了一些計程車卒,回到蒲州。

並不是說蒲州被霍霍完了,而是突厥出兵了。

“咦!”見到文林帶領的人回大營,李世民驚咦一聲。

人還是那些人,不過精氣神已經完全不同了,氣勢比以前強了不少,這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感受。

“好強的氣勢!”段志玄驚歎道。

這批士卒,是文林親自訓練,其它東西不說,他最重視的就是紀律,協同,整體和服從。

雖然只有一個月,充實的生活讓他們氣質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如果人少還不明顯,一但上了一百人,相對整齊的步伐,動作,一下子就把其它人比下去了。

李世民眼神很亮,這一支人馬,從氣勢上看,已經和自己的玄甲軍相當,短短一個月,文林就能讓這些人改變如此之多,看來文林不但能訓練少數人厲害,訓練軍隊同樣厲害。

李世民並沒有馬上召見文林,不過他讓杜如晦去了。

“見過文將軍!”

“杜參軍!好久不見。”

文林雖然只見過一次杜如晦,不過他也很清楚杜如晦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性,所以並沒有因為杜如晦官職比自己低就看不起他,反而非常熱情。

“杜參軍請坐!”

“多謝!”

“不知杜參軍來有何指教?”坐下之後,文林微笑著問道。

“指教不敢,我是特意前來探望將軍。”

杜如晦人比較消瘦,不過很精幹,尤其是一雙眼睛很有神,透著智慧。

“多謝杜參軍,正好我們帶了一些野味,不如一起吃頓便飯。”

“求之不得!”

客套之後,文林讓人做飯。

別以為軍隊都是後勤做飯,上萬人的飯,如今可沒有大鐵鍋,基本上都是士卒自己做飯,每一府會有單獨的伙伕。

在行軍的時候,每個士卒會攜帶一天的乾糧,不過這些乾糧是用來應急的。

至於伙伕做飯,也非常具有特色,第一步:“於地掘一小坑,再把小坑周圍的土拍瓷實了。

第二步:把水倒在小坑裡讓它慢慢滲下去,然後在坑裡鋪一層樹葉。

第三步:把淘洗過的米或者雜糧放在樹葉上,再往上面倒水。

第四步:在糧食上覆之以樹葉,葉上再鋪土。

簡單點說就是和叫花雞差不多的做法,這也是為何有增兵減灶的故事,因為這種簡陋的灶是軍隊裡面使用的。

當然!駐守的時候,會有更好的條件做飯。

吃飯當然是順便的,杜如晦來肯定是有事,這點兩人心裡都清楚。

“不知秦王有何吩咐?”文林問道。

“不是吩咐,秦王讓我來,主要是告訴你一件事。”

“?”

“有人彈劾你,仗著公主府的名頭,仗勢欺人,王爺打聽到,這事背後,可能是尹徳妃授意。”杜如晦講解道。

文林一聽就明白,這就是尹阿鼠衝著自己來的,不敢惹李秀寧,動不了杜伏威,就對自己出陰招。

文林並不是太擔心,公主別院在村子,就是一道免死金牌,除非李淵下旨,沒人敢去抓人,或者鬧事。

“多謝杜參軍帶來的訊息,我知道是誰在背後搞事。”

“不用客氣,這也是王爺的意思,王爺讓你不用放在心上,那些小人,只會噁心一下人。”杜如晦微笑著點點頭,這事本來就是李世民在表達善意。

“除此之外,王爺還讓我給伱講一下,前方發生的戰況。”

“杜參軍請講!”文林端坐,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頡利可汗知道朝廷重組十二衛,屯兵北方,明白這是為了防備,或者將來對付他們,所以先下手為強,出兵攻打靈州。被任城王靈州總管擊敗。”

“既然頡利可汗已經敗了,是不是能清淨一段時間?”文林問道。

“沒有那麼簡單,畢竟突厥只是小敗一場,用不了多久,又會捲土重來,而且下次不會攻打靈州。”杜如晦搖搖頭說道。

對於杜如晦的判斷,文林很相信,他也知道頡利可汗下次不會選擇攻打靈州的原因。

整個李唐,要說帥才,李道宗絕對能排前五,所以李淵才放心他坐鎮靈州。

活該李家奪江山,李淵手段高明,人脈廣;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寧,又能打,又能統兵,人緣又好,李元吉也有一身武藝。

李家是大家族,其他人也不差,李神符,李神通,李孝恭,李叔良,李孝基這群李淵的堂兄弟也是人才;李道宗,李道玄,矮一輩的同樣如此。

當然,其他人就差多了,畢竟一個大家族,也不會全是人才。

“也就是說,很快我們就要出征了?”

“很有可能,所以這段時間,你們就不要外出,隨時準備出征。”杜如晦點點頭說道。

“嗯,我明白了。”

留在大營待命,文林還是讓士卒每天保持一定的訓練,雖然吃得多一點,李世民也沒反對,他知道文林的那一套辦法,目前這個量,還能承受。

大營的生活還是舒服,段志玄這個熟人,也來切磋了幾次,杜如晦,長孫無忌也來過兩次,不過一直沒有接到出征的命令。

李道宗雖然擊敗突厥,李淵的怒氣還是沒有消,他一邊將對突厥的書信改為詔書意為突厥為唐朝的藩屬,一邊又派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統帥精銳討伐五萬突厥。

張瑾是前朝右御衛將軍,曾經跟隨楊廣,征討高句麗,後來跟隨王世充,洛陽之戰後被李淵招進朝廷。

隨著年齡大了,張瑾又被叫張公瑾,這次領兵五萬出征,還沒有出關,頡利可汗再次揮師南下,張瑾於是領兵進駐石嶺。

訊息不斷傳到蒲州,頡利並沒有進攻石嶺,轉而攻打併州,轉擾潞、沁,韓三州。

七月初八,頡利率主力至朔州,代州都督藺謨與突厥戰於新城,唐軍不利。

“幷州,韓州接連戰敗,父皇下旨,安州大都督李靖率江淮勁卒一萬,李績為行軍總管救援前來救援。”李世民皺著眉頭,說出最新戰報。

“王爺,我們呢?何時出征?”手臂長的侯君集急忙問道,他很想立功,心裡有些迫不及待。

“我們作為後援,繼續駐守蒲州。”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我們不動!”侯君集驚訝的說道。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他們這支人馬,雖然只有一萬五,但他們是距離前方最近的人馬,居然不讓他們動,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李淵不願意李世民領兵,這事可以說大多數人都能看出來,尤其是攻打劉黑闥的時候,李道玄,李元吉,李建成輪流上,都沒有讓最能打的李世民去。

想著事情,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對李淵這種行為,他們都覺得有些不可理喻,畢竟李世民對敵,勝算更大,不至於損兵折將。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和他們雖然有關係,但是這要是讓他們成為爭鬥的犧牲品,就有些難受了。

“李藥師和懋功都是難得的帥才,有他們前去,我還是很放心的,大家安心等著就是。”李世民說道。

“喏!”

“都散了吧!”

雖然李世民表情平淡,不過都能察覺到他心情不好,所以眾人退了出去。

走出議事大廳,文林眉頭一挑,以前只是知道玄武門李世民用武力上位,沒想到其中的爭鬥,會有這麼多,面對外敵的時候,李淵居然還在壓制李世民,這也難怪李世民會越來越不滿。

文林也對李淵有些反感,如果讓李世民早點領兵前去,突厥人怎麼可能接連取勝。

戰敗是有損失的,死的人都是中原人,是被突厥人殺死的,這讓文林心裡覺得氣憤,感覺一股火在胸膛燃燒,很想發洩出來。

七月中旬,張瑾率所部南下至太谷與屯駐於此的李高遷軍會師,鄆州都督張德政率所部兵馬趕赴太谷,合兵十萬與南路的李靖李績軍對突厥形成包圍態勢。

“緊急軍情!!!!”三匹快馬,從遠處衝來,還沒有到營地,就放聲大喊。

見到騎士頭頂的紅翎,就知道這些人是鴻翎急使,守衛大營計程車卒,急忙散開。

鴻翎急使,也叫八百里加急,頭上紅翎就是標記,任何人不得阻攔,可騎馬直入皇宮。

接過戰報,李世民迅速檢視,一目十行的掃過,隨即臉色大變,猛的一腳踢出,他面前的案几騰空而起,在空中飛了幾圈,掉在地上,發出“嘭”的一聲響。

“該死!該死!真是該死!”李世民捏著拳頭,手臂青筋凸顯,接連怒罵。

一直跟著李世民的長孫無忌和杜如晦,臉色一變,驚訝的看向李世民,不知道什麼事情,讓他大發雷霆,李世民如此失態,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所以心裡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王爺,您這是?”長孫無忌小心翼翼的問道。

“太谷戰敗!十萬大軍,無一倖免,只有主將張瑾一人逃脫!十萬大軍啊!其中五萬是關中精銳,居然一戰而亡!”李世民捏著信件的手,都氣得顫抖不已。

“啊!”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同時失聲驚呼,他們這才明白,為何李世民會如此大怒。

“這是戰報!你們看吧!擊鼓!聚將!這次無論誰阻攔,本王都要領兵前去,取頡利的狗頭!”李世民一邊把戰報遞給長孫無忌,一邊沉聲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