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人才難得

第142章 人才難得

為了討好老丈人,文林也是拼了,昨天冒著嚴寒,帶人把水放了,抓了幾十斤魚,讓李秀寧一起帶回去。

冬天可沒有百姓捕魚,因為擔心受風寒,一但感染風寒,可是容易要命的。因此活魚在冬天,可是很貴的。

送禮要講究包裝,所以羽毛服是裝到箱子裡面的,加上瓷器,琉璃,一百輛馬車,那是滿滿當當的貨物。

得到訊息的李淵,特意等著,想看看女兒從山裡給自己帶了啥禮物。

本想訓斥女兒,見到胖了一圈,眉宇帶笑的女兒,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離長安這麼近,都不回來看看,真是太讓父皇傷心了。”李淵裝著生氣的樣子說道。

“我要打理封地嘛,這不是回來看您了。”李秀寧上前扶著李淵,討好的笑著說道。

知道女兒的一些情況,李淵本來很是震怒,不過家醜不可外揚,所以他只能忍了,關鍵他是不想女兒傷心。

“呵呵,算你有點良心,這些都是封地產出?沒有讓百姓吃虧吧?”李淵老懷大慰的笑了笑,指著馬車問道。

“當然沒有,一些是修建別院的時候,找到的好樹,一些是山裡的特產,沒有特意讓百姓去找。”李秀寧解釋道。

兩人這話是說給外人聽的,表明公主沒有仗勢欺人,做一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都給父皇帶了啥好東西?”李淵好奇的問道。

“父皇你最喜歡吃的猴頭菇,一大罐蜂蜜,還有一些野牛,野鹿,都是山裡抓的。”李秀寧興致勃勃的介紹道。

“好!好!快過年了,正好弄一個全牛宴招待群臣。”李淵摸著鬍子,高興的說道。

牛肉是最難得的食物,只有老死或者摔壞了的才能吃。

別以為皇帝就能為所欲為,皇帝更要注重細節,不然會有人彈劾。

不少文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頂撞皇帝,要是皇帝因此發怒,對他們進行責罰,那就更好了,會因此名聲大振。

吃野牛就沒有這種顧慮,看著籠子裡的野牛,李淵已經在盤算怎麼吃了,賞賜就別想了,可以賞賜一些犛牛肉乾。

牛馬是最重要的牲口,不過牛馬有個很大的缺點,一但腿受傷,就幾乎沒有康復的可能,因為它們四條的退比較纖細,一但受傷,另外三條腿很可能受到影響,同樣受傷,即便養好,也沒有辦法繼續幹重活。

這也是戰馬珍貴的原因,戰馬在戰場上,最容易受傷的就是馬腿,一但受傷,基本上就代表這馬沒用了。

猴頭菇在很久以前,就是勳貴最喜歡的山珍,因為稀少,價格很高,秦嶺是它們最適合生長的地方之一,這次李秀寧帶了不少乾的回來。

要說蘑菇,秦嶺產出的蘑菇,以前可是整個夏秋季節,商人收貨量最大的貨物,現在半山村不需要販賣,不過依舊會組織人上山採摘,尤其是那麼多傷殘府兵,他們最適合做這些事情。

馬車上卸下來,一框框的蘑菇木耳,看得李淵驚訝不已。

“明年冬天,會有更多的魚,到時候我給父皇您送來。”李秀寧笑得有些得意,半山村修了六個蓄水池,或者說小型水庫,裡面養了不少的魚,只不過為了讓這些魚繁衍,只放養,沒有捕撈,明年就可以把大魚撈起來吃掉。

這是文林陪她散步的時候介紹的,李秀寧順便拿來炫耀一下。

“好,好,還是三娘孝順,父皇很欣慰。”李淵高興的說道。

…………

李淵讓人殺牛宰鹿,召集後宮和子女聚餐,文林也和村裡人在聚餐。

“我們辛苦了一年,獲得了豐收,家禽,牲口也增加了很多,明年我們的日子會過得更好!

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獲得的,我希望大家以後也要像現在一樣,團結一致,為更好的生活奮鬥。

我向大家保證,等到明年冬天,所有人都能穿上暖和又禦寒的冬衣。”文林大聲的喊道,好久沒有出現的簡易擴音器,再次出現在手中。

“好!”

“彩!”

“萬勝!”

來至不同地方的村民,紛紛興奮的大喊起來。

村裡幾乎家家添丁,他們自然知道,文林說的冬衣,就是包裹嬰兒的羽毛小被子。

輕便,暖和,沒有人不想要的,不過大家也知道,家禽只有那麼多,能優先滿足幼兒,已經很難得了。

大多數都是二婚,過來人,知道帶孩子的不容易,尤其是嬰兒,最容易夭折,特別是冬天,稍微一點風寒,就能奪走嬰兒幼小的生命。

但是在文林的安排下,生下來的嬰兒比以往的更強壯,坐月子的孕婦不需要工作,只需要安心照顧孩子,所以嬰兒被照顧得很好。

搬到半山村,原本心裡還有用忐忑,不過很快就就有了新房子,組建了新的家庭,他們這些人,不是殘疾,就是孤兒寡母,能得到這麼多,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呢?

更何況半山村的生活比他們以前好多了,不用再捱餓,如今又有了孩子。

家庭,孩子,這是百姓最看重的兩樣東西,如今都有了,所有人都覺得幸福滿滿的,對文林也是萬分感激。

“明年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的工作,努力的生娃。”文林笑著喊道。

“哈哈!”

“嘿嘿!”文林話落,頓時響起一片猥瑣的笑聲,不少女人臉都紅了。

“村長你也要努力啊!”

“是啊,村長伱也要快點娶個婆姨,多生幾個娃。”

沒有理會下面的人起鬨,文林又喊道:“開席!”

這是年前的聚會,今天殺了不少雞鴨鵝還有豬羊,野牛,野鹿也殺了幾頭,除了留下來聚餐的,其它的都分下去了,等過年的時候,就讓大家在自己家裡慶祝,過年嘛,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才是正常的。

整過春節期間,村裡都非常熱鬧,歡聲笑語不斷。

王績的家人已經接到了半山村,所以今年他也在這裡過年。

“你知道村裡還缺啥嗎?”初二給王績拜年的時候,王績問道。

“請王師指點。”文林恭敬的問道。

王績不但教他讀書識字,還教村裡的人,可以說還是很辛苦的,文林也很尊敬他。

“缺少一個寺廟,或者道觀。”王績喝了一口酒說道。

“寺廟?道觀?”

“你們半山村的原住民可以祭拜祖祠,其他人呢?總得給他們一個可以祭拜的地方。”王績提醒道。

文林一愣,頓時明白了,所謂國之大事,在戎在祀,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一出可以祭祀的地方,也能讓百姓有一個精神寄託。

“王師您覺得,建個什麼為好?”文林問道。

“簡單點可以建一個土地廟,複雜一點就建大廟,具體如何,你自己考慮,實在不好辦,建孔廟也行。”王績建議道。

“要建就稍微建大點。就弄一個道觀吧,門口立土地,大殿供奉老子,側殿建文武廟。”文林點點頭說道。

“這事不要問我,我只是提議,具體如何,你還是找個道士問一下,而且道觀也得有觀主。”王績說道。

“嗯,改天我去鎮上問一下。”

“不用去鎮上,你給公主說一聲,由欽天監派人來建,以公主的名義,還不用村裡出錢。”王績說道。

“嗯嗯。”文林點點頭。

“你是公主府的護衛統領,公主身份特殊,你注意一下影響。我並不擔心公主,萬一有點流言蜚語,恐怕你會成為發洩怒火的物件。”王績提醒道。

文林猜測,自己留在別院的時間太多,所以他才提醒自己,這是好意。

壓下心裡那點心虛,文林急忙道謝:“多謝王師指點,我會注意的。”

“嗯。”王績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並不知道,文林膽大包天,已經幹了他不敢想象的事情,要是知道,肯定立即搬回長安。

“王師,你有沒有懂管理的人,介紹一個來幫忙,統籌安排村裡的工作,我要保護別院,又要練武,還要讀書,快要忙暈頭了。”文林問道。

“我去哪裡給你找?有本事的會來你這個小村子嗎?又不是做官。你不是大我的主意吧?我告訴你,不要做夢!”王績說著瞪大眼睛,唾沫差點噴了文林一臉。

“當然不是,我怎麼會讓王師您來管村裡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隨口問一下。”文林急忙搖頭說道。

“嗯,你還是得去求公主,讓公主安排一兩個小吏來幫忙。”見文林態度端正,王績這才滿意的點點頭說道。

村裡識字的人很少,不識字的人,數字大了就弄不清,自然也就沒辦法統籌安排。

村裡讀書的半大孩子都還小,又沒有經驗,可以讓他們從小事開始實習,獨當一面還不行。

年齡大的除了自己,也就只有劉長恭,蘇烈。薛猛那傢伙,手比腦子快,不然他姐姐也不會讓他走武將路子。

劉長恭年齡大了,而且他對於農事這些,也不太擅長,他更擅長軍事;蘇烈也差不多,很小就上了戰場,一直在作戰。

讓李秀寧以公主府的名義,安排兩個小吏,雖然這是一個好辦法,不過對於外人,文林不太放心,尤其是那些小吏,影視中可很少有正面形象。

文林思索著能從哪裡尋找人才,結果有些沮喪,有能力的肯定選擇出仕朝廷,也就是說,想要的不會來,會來的不想要。

落魄的貴族才叫寒門,想找寒門子弟,也沒那麼容易,他們情願留在長安等待機會。

文林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正鬱郁不得志的人,這個人正是後來李世民手下宰相馬周。

文林能知道這個人,是因為馬周曾寄居在常和家裡,而常和是玄武門事件中提起的一個關鍵人物。

雖然這件事還沒有發生,不過文林想找一下,馬周如今在常和家裡沒有。

當然,這事還是得等李秀寧來辦,不然就他自己,連常和都見不到,更別提要人。

文林在對村子的發展進行規劃,同時也在盡心盡力的做奶爸,同時還得照顧弟弟妹妹,可以說一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盧仁朂派人傳信,邀請他去長安看燈會,文林本想拒絕,李秀寧又派人來傳信,讓他去護衛,所以文林就去長安參加上元節。

“哈哈!文兄弟,好久不見。”迎接文林的,不止盧仁朂,還有鄭經。

“鄭兄,盧兄,新年快樂。”

“呵呵,新年快樂。”

“這次來長安,可得多玩幾天。”盧仁朂笑著說道。

“正是,正是。”鄭經連連點頭附和。

看鄭經的精氣神,確實比以前好多了,文林也覺得欣慰,畢竟鄭經這人還是不錯,他也不希望這個朋友就此墮落。

“我也想多玩幾天,可惜我是奉命前來,上元節保護公主的,可沒有時間陪你們。”文林歉意的笑著說道。

“沒關係,明天才是上元節,今天我們好好玩一玩。”鄭經笑著說道。

“玩不玩沒有關係,我們聚一聚就好。”

“那不行,你來了長安,我一定要陪你玩高興,我們去醉紅樓,醉紅樓又換了不少姑娘。”

“你啊,你這毛病,原來還沒改。”文林一拍額頭說道。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因貧!有錢自然要享受。”鄭經搖搖頭說道。

“放心吧,不正經的已經改了,他只是偶爾去一次。”盧仁朂笑著說道。

“真不行,任務在身,飲酒這些就算了,下次再說,我要去公主府報道。”文林再次拒絕。

以前去青樓喝酒還沒事,現在有了李秀寧,就算她不介意,自己還是得注意一些,這是身為一個男人應該做的,必須得為心愛的女人負責,不讓她傷心。

“那就去吃飯吧。”鄭經提議道。

“說來好久沒有你們村子的飯,回來都有些不習慣,我讓人用菜油做菜,味道卻差得很遠。”盧仁朂苦著臉說道。

“你想吃就來就是,或者安排人來學就是。”文林笑了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