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這是有記載最初的養老院性質的機構,說明國家在很早以前就對這事很重視。
漢朝提倡孝道,第一次為養老制定了律法,避免為了生存,拋棄老人的事情發生。
“秦王此言大善!臣附議。”侍中陳叔達贊同道。
“臣附議!”蕭禹也起身附和。
裴寂和裴世矩不動聲色的對視一眼,裴寂起身說道:“秦王這個辦法好,不但可以救治孤寡,而且還能讓朝廷名聲大增,臣也附議。”
李淵臉皮微微一抽,點點頭說道:“嗯,這是好事,就著長安,萬年兩縣,分別建立悲苦院,收留孤寡老人,棄嬰乞丐。”
“陛下英明!”眾人急忙恭維道。
李世民表情平淡的看了一眼裴寂,別看裴寂剛才是誇獎他注意好,卻是提醒李淵,這事情對名聲好,不能由秦王去做。
見到李世民的目光,裴寂對李世民微笑著點頭示意。
李世民也露出笑臉,微微頜首,隨後移開目光。
“父皇,如今天寒地凍,前方士卒冬衣缺乏,兒臣建議撤回一些人,只留精銳,追殺劉黑闥。”李世民又說道。
“嗯,這事朕問下太子再說吧,畢竟他是三軍統帥,最清楚前方如何,秦王還是盡力提供糧草支援他們。”李淵點點頭說道。
“兒臣明白!”李淵沒有馬上答應,李世民眉頭微微一動,隨後不悲不喜的應道。
李世民提這個意見,並沒有私心,因為劉黑闥連戰連敗,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士卒,地盤也快沒了,根本不用擔心,所以把一些士卒撤回,可以減少消耗,這對負擔本來就重的朝廷,是一件好事。
偏偏李淵沒有馬上答應,雖然說得有理,太子是三軍統帥,要他的意見,不過其中主要意思,不就是要讓李建成掌控更多的軍隊嘛。
作為統帥,他自然有理由,把軍隊放在不同的地方,毫無疑問,親近李世民的,必然會去距離長安遠,位置不重要的地方。
朝堂的事情,錯綜複雜,在溫言細語背後,是各方勢力的交鋒。
李唐剛剛立國,雖然最大的功勞,已經被從龍之臣拿走了,但也正因為如此,後來者需要和先來的競爭,先來者需要壓制後來者。
世家都想做第一,當年的王與馬共天下,哪個世家不羨慕。
文武不和,南北相爭,這也是由來已久的事情。
如今天下未定,武將想要多立功勞,文臣則想插一手,一來壓制武將,二來提高自身的名望。
天下未定,也代表著朝堂動盪,以前屬於各方勢力的人聚在一起,相互試探,摸底,結盟,打壓,每天都在發生,長安城都因此熱鬧了許多。
“散了吧!”李淵有些不耐煩的擺擺手說道。
雖然說皇帝最喜歡看臣子爭鬥,不過一群人在下面,眉來眼去,他在上面看得清清楚楚,總覺得有些膩歪。
這就像在教室,學生在弄小動作,以為老師看不見,卻不知道,站在前面的老師那是一目瞭然,更別提坐得高高的李淵。
一般情況,這些小動作會讓人覺得有趣,有時候忍不住想笑,不過經常如此,而且很多人都這樣,就有些無聊。
對於李淵來說,有種揹著他謀算的感覺,他是皇帝,理所當然的覺得臣子應該對他忠心耿耿,有事就坦白的對他說,而不是玩心機,弄小動作。
李淵離開,其他人也緊緊衣服,按照身份高低,離開了大殿。
冬天很冷,即便眾人穿得厚實,大殿又有炭火,還是感覺不到暖和。
“克明,玄齡,陪我去喝一杯。”李世民招呼道。
“好啊!這天氣,喝一杯高粱紅,最好不過了。”房玄齡笑呵呵的說道。
“是啊!喝一杯下去,整個人都暖和了,就是太少了,我都是忍著喝的。”杜如晦點點頭說道。
“前番從三姐那裡,搶了一罈,一直留著,沒捨得喝。”李世民說道。
幾人閒聊著,走向承乾殿,喝酒當然是次要的,主要還是商量事情,這一點他們都心知肚明。
“父皇對我越來越疏遠了,以後恐怕再也不會讓我領兵了。”一杯酒下肚,李世民臉上泛起紅暈,搖搖頭苦笑著說道。
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寬慰,這件事大家都能看出來,也知道李淵的打算。
“等太子回來,政務上我也難以插手,你們說,我應該怎麼辦?”李世民問道。
李建成處理政務的能力比自己強,李世民是知道的,雖然他也在學習,終究時間太短,很多地方考慮不周,需要和其他人商量。
但是他現在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因為李淵對他的壓制太明顯了。
“殿下,屬下覺得,為今之計,只能暫時忍耐,慢慢尋找機會。”長孫無忌說道。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交流過,他本想和李建成和平共處,安心做秦王,輔佐大哥,但是長孫無忌一句話就打消了他的念頭。
“李元吉怎麼辦?”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關係,沒有李元吉和李建成關係近,偏偏李元吉,很討厭李世民,從小就如此。
也正是前段時間,李世民和李建成交流過後,他為自己謀劃,就要積極許多。
“殿下,臣建議,等太子回朝之後,你向陛下提出,前去洛陽坐鎮。”杜如晦建議道。
李世民的官職和爵位秦王、上柱國、尚書令、領右翊衛大將軍、左右武侯大將軍領十二衛大將軍、太尉、陝東道大行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天策上將、司徒、中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
雖然他名頭很多,但是並沒有多少兵權和實權,他的屬官也是如此,都是有身份,無朝廷權力,出了秦王府,就沒有用了。
其他的不說,這些官職之中,有一個很特殊,這就是陝東道大行臺。
行臺,是指尚書省行臺在外地的辦事處,行臺尚書令比起尚書省的尚書令,官職要低。但是大行臺就不一樣,與尚書省的尚書令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