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多多,你還帶著書呀?”崔大姐羨慕道。
“這裡沒啥休閒的,走的時候在錦城買了幾本書,無聊時打發時間。”錢多多拿出幼兒圖書給孩子們看。
大娃、二娃第一次看彩色圖畫,覺得新奇,不識字,顛來倒去看,最後看圖畫搞清楚上下。
“仔細些,別把阿姨的書給撕爛了。”崔大姐喊道。
怕自家的兩個皮猴闖禍,要是不小心把書給撕了,這裡買不到書,賠都沒法賠。
錢多多笑笑沒說話。
小雅熟練地翻著圖書,口裡唸唸有詞。
“小雅這是在讀書?”崔大姐驚訝地看著小雅。
這才多大的孩子,居然也認字了。
“崔阿姨,我在講故事。”小雅一本正經。
“你認得上面的字嗎?”崔大姐逗道。
“我認得!”小雅認真道。
“多多,小雅真的認字?”崔大姐不信。
“認得一些,晚上睡覺前給她念過,誰知道她就記住了。”
錢多多也沒想到這孩子記憶力這麼好,講過一遍的故事她能八九不離十的複述出來。
上面簡單的字問過後也能記住,看來孩子是個讀書的料。
可惜到這偏遠地方來,不知會不會耽誤孩子的將來?
現在有些發愁書買少了。
“唉!”崔大姐嘆口氣,拿起雜誌翻了翻,又拿起種植蔬菜、果樹的書翻了翻,放下。
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兩個傻小子,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你看呀!”錢多多招呼道。
“算了,不看,俺識字不多,好多字認不得。”崔大姐有些訕訕。
小時候家裡窮,每天吃了上頓沒下頓,哪有心思讀書。
如今好多字是它認得我,我不認得它。
“多多,你咋那麼厲害?會種大棚菜,又會讀書識字!”
崔大姐看錢多多的眼神帶著崇拜,都是鄉下女子,人家錢多多就不一樣。
“有啥厲害的,這大院裡會讀書識字的多了去了,我算啥?”錢多多笑笑。
“別人俺不管,在俺眼裡,你就是厲害!”崔大姐固執道。
“小紅帽和狼外婆!”郭大娃跟著小雅念。
郭大娃六歲,性子穩重許多,也很懂事,見小雅都能認字,不服輸的他也跟著學。
二娃在一旁搗亂,故意用手遮住上面的字。
“二娃,手拿開!”大娃有些嚴肅道。
“我不,我就不!略略略…”二娃乾脆用身體壓住書,不讓哥哥和小雅看。
“哥哥,讓開!”小雅用手推二娃。
“二娃,你再不讓開,我們不跟你玩。”大娃也幫著小雅推二娃。
“哼,就不!”二娃見哥哥不幫自己,有些吃醋,故意反著來。
“二娃,你皮癢癢了?”崔大姐走過去,把二娃提起來在屁股上拍了兩下,“要想玩就好好玩,不許搗亂。”
屁股上捱了兩下的二娃老實了。
錢多多見崔大姐出手就沒吱聲,剛才孩子們搶書時,她心裡懸著,生怕傷到小雅。
小雅成天戴著小涼帽,都以為是錢多多給孩子的打扮。
其實是遮住頭頂那塊疤痕,有蠶豆大小,沒有頭髮,以後也長不出頭髮。
這比錢多多預料的情況好很多,她以為會沿著頭蓋骨一圈切割開啟,那樣的話整整一圈都會沒有頭髮。
吳老他們只在針的位置割開一個小口,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這個手術,在那個年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創舉。
主要還是孩子小顱骨軟,好操作。
換成成年人,還真得切開頭骨才行。
“大姐,你會不會選種蛋?”孩子們安靜下來,兩個大人繼續閒聊。
想到孩子要吃番茄炒雞蛋,錢多多覺得有必要養幾隻雞。
“會啊?咋啦?你要養小雞仔?”
“走,我們去問問張姐有沒有多的種蛋。”錢多多拉著崔大姐出來。
隔壁張姐家養了一隻公雞,兩隻母雞。
是這裡特有的高原雞,肉質鮮嫩。
“種蛋啊,我不會選,你們自己來吧。”張姐讓倆人進屋,拿出一籃子雞蛋。
崔大姐一一拿起,握成虛拳放在雞蛋上,對著陽光照,看裡面有沒有一個隱隱約約的斑點,挑了半天,挑出七個種蛋。
錢多多付了錢,讓張姐用她家的雞幫著孵化一下。
張姐不收錢,說自家菜園子的種子都沒給錢。
錢多多說種子不值錢,但這雞蛋值錢,如果張姐不收,他們就不要。
張姐這才勉為其難收下。
錢多多本來想跟崔大姐直接分了這七個蛋,想到還有個小蘇,就喊了一嗓子,問小蘇要不要。
得知是孵小雞,小蘇當即過來要了兩個。
然後錢多多要了兩個,崔大姐要了三個。
“小蘇,你怎麼啦?這兩天沒咋見你出門。”崔大姐見小蘇沒啥精神頭兒。
“沒事兒,就是這幾天肚子不舒服,脹鼓鼓的不得勁兒。”小蘇苦笑。
吃了一個多月的土豆、蘿蔔,沒半片葉子菜,腸胃難受死了。
“我那裡有三黃片,吃幾顆?”錢多多問。
“行啊,謝謝!”小蘇難為情地笑笑。
到這裡一週只上了一次大號,後面天天積壓,肚子鼓脹難受,吃飯都沒胃口。
“再堅持幾天,豌豆尖就要長成了。”錢多多安慰道。
“豌豆尖真的可以割了又長?”小蘇不確定地問。
她們家鄉沒見過這種種法,這樣結出來的豌豆莢肯定豆粒不飽滿。
“當然啊,我們主要是吃豌豆尖,不用考慮豆莢,就是沒啥豆粒的豆莢炒著也好吃啊。”
其實錢多多也沒好到哪裡,腸道也是結燥得很,每天大量喝水,也緩解不了多少。
小蘇吃三黃片的時候,大人孩子都跟著吃了。
然後帶著孩子們去小山坡上找了一些樹枝回來搭雞窩。
院子裡全用來種菜,沒有位置,就在屋後面找空地,三家的搭在一起。
有事兒做時間混的很快,不知不覺一天就這麼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