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莊的村北頭有一座廟,廟裡供奉的是北極玄武大帝,左右有金童玉女,雷公電母,風神雨婆,腳踏的是龜精蛇怪。
無疑龜精是秦山春的膜拜物件。
北極玄武大帝的神像被髮跣足,深目厚耳,身著玄袍,手端利劍,莊重而威嚴。
玄武大帝又叫真武大帝,自古已有供奉,宋真宗的時候為避其諱只稱玄武大帝。
到了清朝年間,為避諱清聖祖康熙“玄燁”,又只能稱真武大帝。
玄武大帝真正的興盛源起是在明朝永樂年間,這裡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屢次因為玄武大帝顯靈相助而化險為夷。
朱棣登基後,念及神恩,即下詔特封玄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修建武當山宮觀廟堂。
當廟堂落成,塑化玄武大帝神像的時候,卻總是難得神韻,為此不少匠人被關進大牢。
永樂帝雷霆震怒,再次詔傳一位有名的匠人,直言再塑畫不好就要砍頭。
匠人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不敢抬頭仰視龍顏。
永樂帝踱來踱去,突然說,“你抬頭看看朕!”
匠人方敢抬頭,當他看到永樂聖顏的時候,突然有了靈感,一副酷似永樂大帝的“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塑像油然而生。
永樂大帝觀後龍顏大悅,獎賞了匠人。
而酷似永樂大帝的玄武大帝塑像也流傳至今。
武當山也從此興盛起來。
玄武大帝始於戰神,故能護佑平安。
因位處北極,北極五行屬水,故玄武大帝又主風雨。
秦家莊的平安和風調雨順都寄望於玄武大帝,善男信女逢年過節都要祭拜。
《老子》曰:“神無以靈,將恐歇.”
玄武大帝不負眾託,偶爾顯靈以慰藉信眾。
偶爾的顯靈更是喚來四面八方更多的信眾。
信眾們的祈求不一,這便又賦予了玄武大帝更多的社會職能,不得不插手到其他神仙管控的領域。
秦壽小時候倒是記得一件事。
當時一戶人家久婚不孕,便多次祈求玄武大帝送其一子,玄武大帝念其心誠,便駕雲乘霧找到送子觀音講情。
菩薩從玉淨瓶中抽出柳枝,撒了一滴甘露拋入凡塵,便使那家婦人著孕,了其所願。
這家人喜得貴子,非常高興,便放了一場露天電影還願。
當時放的是周星馳主演的的《百變星君》,其中有穿著比基尼女郎出現的鏡頭,每到這個時候,影片便卡殼斷掉,如此往復,最後只有割捨這段才順利播完。
相必真武大帝成神之初,接受的乃是傳統觀念,在大庭廣眾之下斷斷欣賞不了這裸露的現代文明。
按秦母所述,秦壽也當屬這一類孩子,只是他家當時放的是戲曲電影馬金鳳版《穆桂英掛帥》,比較符合玄武大帝的口味,故而能順利播放。
傳說玄武大帝出生於陰曆三月初三。
為示紀念,信眾便自發形成廟會,屆時唱大戲三天為其祝壽。
廟會一直延傳至今,成為古會。
古會的前一天,要請神。
秦家莊的古會現場在一個大坑裡,坑裡前後墊了兩個高臺,一處唱戲做舞臺用,一處就是玄武大帝的行宮。
請神的時候場面非常壯觀,村裡的會首(廟會的負責人)帶頭,一些會把式的老人敲鑼打鼓,年輕人打著神旗,舞著獅子,後面跟著的是善男信女。
先把貢品擺好,然後焚香燒紙錢,眾人齊跪,最後燃放萬響的鞭炮。
祭拜完畢,便要請玄武大帝起駕,迎到會場行宮安坐。
當然,玄武大帝的文臣武將們也要一併請去。
第二件事情就是發神菜。
所謂神菜,就是秦家莊的鄉親們一起對的份子,然後由村裡的廚師做成的食品。
一般是一個大雜燴的冷盤,還有包子饅頭,每家人分一份。
這雖然是普通的菜食,但是沾染了玄武大帝的神氣便不再普通,大家都很樂意吃,而且吃的很香,吃下這些神菜心裡才能踏實。
古會一般是三天,第一次稱“啟會”,第二天稱“正會”,第三天稱“了會”。
古會的時候,各路小商小販都會聞風而來。
賣吃的有炸油條的,烙壯饃的,調涼粉的,熬羊雜湯的,燴熬餅的……秦壽最喜歡吃的就是涼粉配壯饃。
涼粉是用特製的工具把它刮出細長條,然後加入蒜汁,澆上米醋,點上香油,衝入事先調製好的涼湯,最後再撒上切碎的香菜,那味道真叫一個酸爽。
吃涼粉的標配就是壯饃。
所謂壯饃,是當地的一種特產。
說起壯饃的由來,倒有一個故事。
相傳明洪武年間,有一個書生家道中落,寄宿在其岳丈家中,年逢大考,老丈人只許其路上捎帶死麵餅充飢。
其妻不忍,便偷偷做了肉餡填於餅內。
吃了餡餅的書生感動不已,振奮異常考中狀元。
洪武帝殿試,問起中了狀元有何願望,書生曰:“願再嘗妻之肉餅“。
洪武帝好奇問其詳,然後召其妻做餅吃之,果然美味,與其當年乞街所食“珍珠翡翠湯”可相媲美。
皇上龍顏大悅,問其妻何名,妻曰無名,只是油炸的大肉饃,帝便賜名為“狀元饃”。
後來因這種肉餅造型較大,也為稱呼方便,逐漸簡化為“壯饃”。
壯饃發展到現在,有好幾種做法,麵皮都是一樣的,肉餡有瘦肉大蔥,還有大肉粉皮,還有的是加了一層雞蛋,無論哪種,味道都特別鮮美。
吃這個要用梁山好漢的吃法,一咬一大口,嘴裡填得滿滿的,充分包裹著味蕾。
小孩子吃的有現場製作的冰激凌,還有炸火腿,烤牛排。
他們往往會一面吃,一面跑到遊戲棚裡投入地打遊戲機,以至於會經常被裸露出的竹籤頭扎到而“啊”的大叫一聲。
在稍空曠的地方一般會擺放十幾張桌球,這是小夥子們喜歡玩的運動,偶爾還間雜著時髦的年輕女孩,估計較好的球技也是男孩獵到女友的一種方式。
大街上則是臨時的“服裝商城”,在逛的大多數是婦女,到處可以聽到賊狠的討價還價聲和賣主們自稱的肚疼聲。
村外圍的小樹林裡,則是牛羊狗貓兔的交易市場,不時會看見暴躁的公羊在抵頭,還有難解難分的狗咬狗咬的一嘴毛,一旁的人們則咧著嘴露出黃牙哈哈大笑,在攛掇著它們更狠的咬鬥。
今年又適逢古會。
古會的唱戲錢以前都是村裡平攤的,現在年景略好,就有會首承擔。
但是會首也會提倡捐款,或者是一些信眾的祈求如願而還願奉款。
作為村裡的人物,秦壽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不過他沒有捐款,而是花錢請了一些戲曲名家前來助興。
平中省因毗鄰河南省,喜歡聽豫劇曲劇和越調。
河南省有很多戲曲名家,豫劇如常派的常香玉(抗美援朝的時候曾義演捐過飛機),馬派的馬金鳳,唐派的唐喜成,牛派的牛得草,劉派的劉忠河,越調如申派的申鳳梅,曲劇如海派的海連池……不勝列舉。
河南電視臺有一個戲曲欄目《梨園春》,舉辦的非常好,對戲曲文化的推廣做了不少貢獻,同時也培養出了戲曲文化新生代的傳承人,出現了不少名家和“擂主”唱將。
秦壽請的就是這些人。
這些名家的演出安排在了第一天的晚上。
秦壽花了錢,屬於贊助商,自然要露臉,一是做下廣告宣傳,二是滿足虛榮心。
演出之前秦壽先上臺做了一番講話。
先生們,女士們,父老鄉親們:大家晚上好!我敬瓊門業作為咱秦家莊的第一個企業,也是咱們村的龍頭企業。
作為一個農家小子,我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咱父老鄉親的厚愛與大力支援。
我從小飽讀詩書,最知道感恩二字的沉重。
我知道咱大家都喜歡聽戲,喜歡看《梨園春》,但是卻沒有機會現場觀看,為了回饋大家對我以及我企業的幫助,今天特意從《梨園春》請來了幾位名家擂主,讓大家不再透過熒屏,零距離的觀看他們演出。
同時我敬瓊門業正在蓬勃發展,生產工藝越來越精,產品越來越好,希望大家繼續支援並幫助推廣。
謝謝大家!也謝謝不辭辛勞遠端而來的藝術家門!下面演出正式開始。
秦壽鞠躬而退。
接著主持人報幕,然後伴奏響起,只聽得一股純正的劉派唱腔,如黃河水般傾瀉而下:喚聲親翁郭子儀為此事怎能夠斬首級郭曖兒他年幼孩子氣夫妻們爭吵那可是常有的自古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你何必管他們少年夫妻莫說是你替王傳下旨意你動了他的皮我也不依……秦壽從舞臺下來就回了家裡,因為晚上會有客人到。
農村古會,除了祭神,還演變出另外一種作用,就是互相走動,禮尚往來。
無論誰村裡有廟會,都要互相邀請親朋好友。
老人們是為了聽戲,女人們是可以在攤位上買買衣服,孩子們就是吃零食玩遊戲,男人們則是喝酒聯絡感情。
白天秦壽的親戚都過來了,晚上則是鄉里領導過來串門。
為了顧及影響,鄉里領導一般晚上過來。
秦山春是秦家莊村支部書記,肯定也得到他哪裡去,可是他比較摳門,酒菜不如秦壽的好,所以去了也就是點點卯,喝酒則是在秦壽家。
秦壽回到家裡,剛好鄉里領導一行從秦山春家裡出來了,迎面撞個正著,秦壽堆著笑容掏出煙禮讓著眾人回家入席。
酒酣耳熱稱兄道弟自不必雲。
大會的最後一天晚上是歌舞表演,說白了就是淫歌豔舞,到最後是脫衣舞,脫得一絲不掛。
估計大家都忘了比基尼的卡殼事件,仍然把自己的愛好強加給神仙。
這一天晚上人最多。
請名家也只是多招來幾個戲曲愛好者,然而這脫衣舞卻相當吸引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老婆的,沒老婆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擠滿了人。
尤其是老頭和孩子,擠在最前面。
孩子們也許是因為斷奶後的渴望抑或是對自己來源的神奇探秘;老頭們估計是對飽滿不在或者老伴不在地缺失的嚮往,踮著腳尖引頸注目,生怕看的不真切。
當舞女們脫下最後一層內衣,瘋狂勁舞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大雨滂沱而下,玄武大帝再次顯靈以示不滿。
可是觀眾們仍然不願離去,在風雨中一直看到演出完畢。
等到舞女們撿起褲頭胸罩一層一層穿上衣服的時候,人們好像這才發現天降大雨,一個個抱頭鼠竄,狼狽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