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清軍大營。
一片片的帳篷宛如花朵一般,盛開在小河之畔。
炊煙繚繞,擁擠著老弱婦孺的營地內一片嘈雜,時不時的爆發爭吵和衝突。
清國入關後,旗人們收繳了大量的財富,圈禁了無數的良田莊園,他們也過上了驕奢淫逸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
現在大明皇帝朱由榘率軍收復了北京城,清軍慘敗,攝政王多爾袞陣亡。
輔政王齊爾哈朗帶著小皇帝和文武大臣們,不得不敗走草原,以求存。
可是他們撤離的太過於匆忙了,以至於很多的物資都沒能帶到草原上。
齊爾哈朗雖然徵調了大量的民夫帶了一些糧食到草原,可是面對這麼多的王公貴族和士兵,這點糧食壓根不夠用。
更何況這些旗人貴族們豪華的宅邸住習慣了,現在突然到草原上住帳篷,生活待遇也是一降千丈,自然是各種不滿。
為了爭奪食物,爭奪物資,旗人和旗人之間,貴族和士兵,旗人和蒙古人,綠營和旗人間都是衝突矛盾不斷。
面對紛亂的情況,輔政王齊爾哈朗雖然不斷的派人調解,派出巡邏隊在各處營地巡視,可是物資的匱乏問題沒有得到實質上的解決,矛盾也是越積越深。
在營地中,一些旗人貴族甚至私底下已經發表一些針對齊爾哈朗的不滿言論。
他們說輔政王齊爾哈朗是賣國賊。
他放棄了京師,沒有和明國決一死戰的勇氣,是他將大清國帶到了如今的地步。
還有人說他為了執掌大權,眼睜睜的看著攝政王多爾袞的大軍敗亡,他卻按兵不動,他應該為大清如今的局面負責。
面對暗潮湧動的大營,輔政王齊爾哈朗也是感覺頭疼。
在如今大清國生死存亡之際,這些旗人貴族們不但不像往日一般團結,一致對外,現在竟然還想搞內訌,他實在是難以理解。
他不知道的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些貴族們已經習慣了優越的生活,如今他帶他們到了草原躲避明國軍隊,讓他們風餐露宿,他們自然將矛頭對準了他這個輔政王。
“王爺,王爺。”
“世子帶人將幾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抓起來了。”
齊爾哈朗在自己的營帳中看斥候報告的時候,一名奴才闖入了他的營帳。
“怎麼回事?”
齊爾哈朗也是放下了手裡的奏報,抬起了頭。
“正白旗和鑲紅旗的幾名奉國將軍,輔國將軍私底下非議王爺,世子殿下聽到了, 就將他們給抓起來了,說要鞭笞他們。”那奴才語速很快的稟報。
“胡鬧!”
齊爾哈朗聽了奴才的稟報後,也是當即面色一沉。
“你去告訴富爾敦,讓他將人放了!”
現在大清國搖搖欲墜,需要的是團結。
他的兒子竟然抓了幾個貴族,還要鞭笞對方,這無疑會激化內部的矛盾。
“回來!”
那奴才轉身剛要去傳話,可是齊爾哈朗又將那奴才叫住了。
“此事你不用理會了。”
齊爾哈朗想了想後吩咐道。
“啊?”
那奴才也是不明所以。
他作為奴才,自然知曉自家王爺的一些想法的。
正是因為如此,看到富爾敦抽打貴族,他才急忙來稟報。
可是齊爾哈朗的態度,讓他有些看不懂了。
“讓富爾敦敲打敲打他們也好。”齊爾哈朗道。
“你去盯著,有什麼事情再報。”
“嗻。”
那奴才很快就去了。
這些日子營地內暗潮湧動,齊爾哈朗自然是知曉的。
只是他為了顧全大局,一直在忍讓。
現在這些人變本加厲,齊爾哈朗也是決定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收斂一些。
要不是自己為了團結內部各勢力的話,他早就痛下殺手了。
齊爾哈朗沒有管自己兒子富爾敦的事情。
富爾敦可不像是齊爾哈朗那邊能忍耐,他直接當眾將那幾個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給鞭笞而死。
原本在暗處觀望的各方勢力原本以為齊爾哈朗會出面阻止。
可是直到人死了,齊爾哈朗這才派人出面收拾殘局。
他下令將富爾敦關了起來,然後就沒了下文。
看到如此結果,許多人也都是不敢再造次了,擔心成為下一個被鞭笞而死的人。
齊爾哈朗藉助自己兒子富爾敦的手,狠狠的震懾了一番那些對他不滿的人和勢力,暫時的剎住了那一股歪風邪氣。
可是齊爾哈朗的心裡也清楚。
要是不改變他們當前處境的話,不滿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一個處置不好,他們大清國就有可能分崩離析。
為此,他也是在積極的籌劃著反攻。
反攻不一定打回北京城,要是能奪取宣府,大同一帶也好,至少他們有一個立足之地。
這些地方有城池,有百姓,有豪宅大院,足夠他們生活了。
所以他在穩住了大營後,則是派人徵募漠南蒙古各部的兵馬。
凡是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丁,悉數的被徵召到了軍中。
只是隨著清國實力的削弱,漠南蒙古各部不再像是往常那般堅決的執行命令。
雖然齊爾哈朗要求這麼多男丁進入軍中,可是實際上各部在執行的時候,還是打了折扣。
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多個旗,滿打滿算才拉起了一支三萬餘人的騎兵部隊。
在這三萬餘人的隊伍中,充斥著大量的老弱,青壯都被各部截留了下來。
他們也擔心萬一再戰敗的話,他們的部落就有滅亡的危險。
所以許多青壯都沒有應募進入軍中,這也是各部落求存的一個態度。
齊爾哈朗自然沒有辦法挨個派人去各部落查驗。
以清國如今的實力,也不敢和漠南蒙古各部翻臉,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承認了這個結果。
“王爺,明國的軍隊出動了。”
齊爾哈朗這邊剛將徵募的三萬蒙古騎兵整補到了損失慘重的各旗中,那邊就得到了斥候的稟報。
“明國在漠南總督陳天宇的統帥下,步騎數萬人離開了大營,朝著我們歸化而來。”
齊爾哈朗得到了這個訊息後,也是大喜過望。
“天堂有路他們不走,地獄無門偏來投,他們既然要來送死,那就成全他們!”齊爾哈朗也是面露冷笑。
他們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在寬闊的草原上,就是他們最好的舞臺。
在齊爾哈朗看來,明國軍隊失去了城池的庇護,一旦深入草原,將會成為案板上的魚肉,任他們宰割。
他並沒有立即派人去迎戰,而是決定誘敵深入。
他決定待明國軍隊抵達歸化附近地區的時候,再派出騎兵截斷他們的糧草。
到時候他們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力氣,就可以消滅這一支孤軍深入的明軍部隊。
只要消滅了這一支明軍,他們就可以趁機的發起反攻,奪取宣府,大同等地區,改變當前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