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耀眼的陽光落在了武英殿那金色的琉璃瓦上,宛如染上了一層金輝般璀璨。
在南京的守備府內,朱由崧站在銅鏡前。
他望著鏡子內那身穿繡著五爪金龍龍袍的自己,臉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
他馬上就要登基為帝了,他將會成為大明帝國新的皇帝。
他先前僅僅只是一名清閒的親王而已。
與皇位那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
可是造化弄人。
他爹,也就是老福王朱常洵沒有能夠坐上的皇位。
現在他將要坐上去了。
縱使現在大明王朝已經失去了半壁江山,可是皇位依然是權柄的象徵。
朱由崧的心裡很興奮,這是他曾經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如今,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
“殿下,該啟程了。”
一名盛裝打扮的小太監輕手輕腳地走到了朱由崧的身旁,躬身提醒道。
“好。”
朱由崧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從銅鏡中收了回來。
幾名早已經伺立在一旁的宮人,則是將旒冕取了過來,給朱由崧戴在了頭上。
這旒冕只有皇帝,親王等在盛大儀式上才會佩戴,以彰顯莊重。
旒冕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
在前後則是有絲繩下垂,綴著赤紅青白黑共十二顆玉珠。
在穿戴整齊後,朱由崧在一眾太監的簇擁下,邁步出了守備府。
而在守備府外的街道上,皇輦和各種儀仗早已經擠滿了整條街道。
數百名身材魁梧高大的大漢將軍肅立左右,他們身穿明甲,頭戴著紅盔,威武不凡。
這些大漢將軍均是皇帝的身邊最親近的衛士,也就是廷衛。
當然,他們作為皇家的形象,大多數的時候是充當儀仗隊的一類角色。
“請殿下移步紫禁城。”
兵部尚書史可法也是身穿禮服,在向朱由崧行禮後,則是護送他前往紫禁城。
朱由崧微微的點頭,邁步上了皇輦。
在禮部禮官的一聲大喝中,浩浩蕩蕩的隊伍離開了守備府,直奔紫禁城而去。
通往紫禁城的大街早已經是黃土墊道,修葺一新。
南京京營的大兵們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肅立在街道的兩側,執行警戒保衛工作。
成千上萬的百姓則是跪伏在街道兩側的屋簷下,看著浩浩蕩蕩的皇帝車隊沿著街道緩緩而過。
在紫禁城宮門外,盛裝出席的南京所有文官武將早已經分列兩班,侯在了宮門外。
待朱由崧那浩浩蕩蕩的隊伍抵達後,在群臣的跪伏中,朱由崧則是走下了皇輦,在眾人的簇擁下邁步跨入皇宮。
在通往武英殿的路上,早已經準備好了祭告天地的一應物件。
按照正常的禮儀,朱由崧是需要在登基之前,去北京的天壇和宗廟祭拜天地祖宗後,才回來舉行登基儀式的。
現在北京淪陷,所以在通往武英殿的路上準備了祭拜天地宗廟的貢品等。
在禮官的引導下,朱由崧這位新皇帝按部就班的祭拜天地,祖宗,儀式莊重而肅穆。
“告祭禮已畢,請殿下前往武英殿即皇位!”
隨著禮官的聲音響起,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的朱由崧才在數以百計的廷臣的簇擁下,前往武英殿。
“奏樂!”
早已經準備妥當的宮廷樂師們奏響了廷樂。
在厚重的廷樂聲中,朱由崧一行人抵達了武英殿。
看到那高高擺放的龍椅,朱由崧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請殿下即皇帝位!”
禮部官員的聲音再次響起。
朱由崧強忍著內心的激動,邁步跨上了白玉臺階,走向了那象徵著權柄的皇位。
“排班!”
當朱由崧在皇椅上坐定後,禮部官員對武英殿內的廷臣們唱喝道。
史可法,馬士英等數以百計的文武百官按照自己的級別,排列成了整齊的隊伍,面對著朱由崧。
“奏樂!”
“鞠躬——”
在禮官的聲音中,文武百官都是紛紛的躬身向朱由崧行禮。
“拜興——”
“拜興——”
“平身——”
......
“三叩首——”
“山呼!”
“吾皇萬歲!”
“山呼!”
“吾皇萬歲!”
“三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廷臣們高呼萬歲,聲勢浩大,而端坐在皇位上的朱由崧心情也是洶湧澎湃。
從此他就是大明朝的皇帝了!
至高無上的皇帝!
大明朝,將由他說了算!
在廷臣完成對朱由崧這位新皇帝的行大禮後,朱由崧算是正式的成為了大明朝的新皇帝。
而後有太監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即位詔書捧了上來,交給了禮官。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禮官則是宣讀了朱由崧的即位詔書,也算是他朱由崧的即位宣言。
在一系列的繁瑣的儀式中,足足的花費了一個多鐘頭,這一整套的儀式才算完畢。
朱由崧完成了登基儀式後,馬士英等擁有定策從龍之功的大臣則是激動了起來。
因為朱由崧成為皇帝,而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大赦天下了。
在馬士英等人期待的目光中,守備太監韓贊周則是奉命捧著一份冊封的詔書站了出來。
“鳳陽總督馬士英力抗流賊,功勞甚大......現加封馬士英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使,任兼任鳳陽總督。”
馬士英這一次率兵擁立朱由崧為皇帝,也算是功勳卓著了,所以成為了第一個受到封賞的人。
“臣,謝吾皇恩典!”
盛裝出席的馬士英跨步而出,躬身向朱由崧謝禮。
看到馬士英一個區區的地方督撫,現在突然一躍成為了內閣成員,還擔任兵部尚書等職,大權在握。
那些東林黨的廷臣一個個也都是滿臉的羨慕嫉妒,不少人心裡都在暗罵朱由崧任用小人。
“淮揚巡撫,漕運總督路振飛深受百姓愛戴,忠勇赤誠.......現加封路振飛為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
“原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勤王,忠厚勇武,加封為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入閣辦事。”
在朱由崧的封賞中,史可法這位原本的南京第一號實權人物,現在則是落到了第三位。
要不是穎王朱由榘先前有叮囑的話,估計朱由崧壓根就不想給史可法好臉色。
畢竟史可法是不贊成他當皇帝的,而是和東林黨人商議,想要迎立遠在廣西的桂王朱常瀛。
現在讓史可法進入內閣,繼續留在權力的核心,也是想要安撫和穩住那些東林黨人而已。
“封穎上王朱由榘為穎王......”
在任命內閣大學士等人後,朱由崧也沒忘記最大的功臣,也就是自己的胞弟朱由榘。
要是沒有胞弟朱由榘籌謀劃策和四處奔走的話,他如今也當不了皇帝。
對於這一點,朱由崧的心裡還是很清楚的。
朱由榘先前是穎上王,僅僅是一名郡王而已。
只是大多數人都是簡稱為穎王。
現在朱由崧則是正式的將自己的胞弟朱由榘提格為真正的穎王,成為一名大明朝的親王。